新浪新闻客户端

「全民阅读」蒙曼:投木报琼 永以为好

「全民阅读」蒙曼:投木报琼 永以为好
2021年07月25日 19:00 新浪网 作者 长安街读书会官方微博

  蒙曼:投木报琼永以为好

  全民阅读

  ★

  春回大地,《文史天地》邀我写一篇卷首语,我也欣然领命。但是,临到动笔,却又踌躇起来。写什么好呢?2020 年的开局实在太不平凡,接下来的日子,我们还面临着那么多的不可知,心里又充满着那么多的期待,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卷首语才贴合人心?古人说,编新不如叙旧。既然如此,就跟大家分享一首《诗经·卫风·木瓜》吧: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读诗的朋友都知道,这里的木瓜,并不是我们平时在水果摊见到的木瓜。我们现在常吃的木瓜是番木瓜,是明朝才从海外传入中国南方的水果,当年身处河南的卫国人可没见过。他们说的木瓜是一种又酸又涩的果子,像拳头那么大,不能生吃,只能做成蜜饯,或者蒸熟了吃。同样,木桃也罢,木李也罢,也都不是今天的桃子或者李子,而是跟木瓜差不多的、不怎么好吃的果子。

  反过来呢?琼琚、琼瑶和琼玖却都是珍贵的玉佩。古人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种德行,而君子比德与玉,所以这琼琚、琼瑶与琼玖,其实是当时的翩翩佳公子须臾不可离身的配饰。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双方为什么要这样交换赠品呢?有人会说,这是礼尚往来呀。你给我送礼,我就给你回礼。是不是呢?这样说不算错,但也不全对。要知道,这首诗后来演化成了一个成语,叫“投木报琼”。这个成语并不常用,但是,大家一定听说过另一个成语,叫“投桃报李”。投桃报李也出自《诗经》,是《大雅·抑》中的一句,原文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送给我一篮桃,我拿李子来相报。这才是一般意义上的礼尚往来,送出去的和收回来的差不多,我们日常人际交往,基本上不就秉持这个原则吗?但是投木报琼不一样,木瓜至贱而琼琚至贵,双方礼物太不对等了,早已超出了礼尚往来的范围。

  那么,它到底表达什么意思呢?我觉得,这首诗的重点不在礼尚往来,而是重义轻利。你送给我一个木瓜,它并不值钱,可是,在我心中,你这番情义的分量一点都不亚于美玉,所以我才回赠你琼琚。我这样做不是为了回报你,我是真心跟你相好才给你!有了这种真心相好的意愿,木瓜和琼琚就是等价的,因为这是心和心的碰撞,而不是物和物的交换。这样的重义轻利,情比金坚,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的精神传统吗!那么,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历史上有过至少七种说法,不过,自宋朝朱熹之后,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首小伙子写给姑娘的诗。想想当年的场景吧:阳春三月,姑娘和小伙子遇见了,姑娘羞涩地递出一个青木瓜,而小伙子呢,急急忙忙解下身上的玉佩回赠。谁也没想礼物的价值,谁都只在乎对方的情义,这是多么单纯美好的感情呀。所以,孔子才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正因为这情义太美好了,所以,人们再用的时候,逐渐脱离当年的情境,引申到其他场合了:不仅小儿女之间可以用,大国家之间也可以用,这一次抗击新冠肺炎,我们援助别国的物资上,不就写满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吗!在异国他乡的抗疫战场上,闪耀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不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另一种体现吗!新的时代,愿我们一如既往,同经风雨,共沐暖阳。

  蒙曼: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蒙曼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