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数字中国”背后的新动能,华为“平台应变”的新价值

“数字中国”背后的新动能,华为“平台应变”的新价值
2019年07月13日 18:04 新浪网 作者 申斯基科技观察

  “应变”是兵法著作《吴子》里的第五篇,全篇共十节,讲的是应付各种情况变化的战法。

  在数字化转型的这场持久战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广泛应用,数字化转型进入了智能时代,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将加速融合,整个行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

  “数字中国”背后的新动能,华为“平台应变”的新价值

  在此背景下,华为以“智能进化,平台应变”为主题,开启了今年的生态之行,在此过程中,华为希望和生态伙伴基于数字平台,使能智能时代下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

  截止目前,华为生态之行2019的行程已过半,而华为数字平台之于区域协同、产业创新、行业升级三个维度的价值效应,也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不仅是华为数字平台在智能时代的应变之道,更是驱动“数字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以平台之力加速区域协同

  毫无疑问,随着各大城市人口总量的增加、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许多经济活动已不限于某个城市内部,这就需要某个区域内的不同城市加强联系,同时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构成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特别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内,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也意识到区域合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城市在破除行政壁垒、谋求产业合作、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也展开了实质性合作,同城化、融入战略等被越来越多的政府相关部门纳入议事日程。

  基于此,华为也正以数字平台为底座支撑,在帮助城市实现更高效的运营、更精细的管理的同时,也在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为数字化转型和新型智慧城市带来了更多的新动能。

  “数字中国”背后的新动能,华为“平台应变”的新价值

  在北京,华为和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合作,通过在底层采用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方案,上层部署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平台、数据共享与业务交换平台、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进行了汇聚与整合,让审批部门“一站式办理”服务得以快速落地,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廊坊,当地政府部门在华为的助力下,构建起了由数据驱动的“智慧大脑”,同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建立了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实现了覆盖全市范围的态势展现和统筹管理的城市智能运营平台,大大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管理水平。

  在山东,借助华为提供的数据管理、数据治理等服务,山东数据管理中心也实现了近5亿条基础库的管理和5.9亿条的数据开放管理,并通过区块链的方式,与北京市大数据中心实现了数据共享,这无疑为两地之间今后的合作搭建了新的“桥梁”。

  由此可见,华为围绕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也与众多城市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不仅让城市管理者实现了“善政、兴业、惠民”的目标,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作为城市高级形态的城市群规划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打造产业创新力

  我们知道,过去一个城市成长与发展的主要生产力,依靠的是土地、资本以及劳动力等要素,但眼下则需要对生产力的要素进行重新定义,未来的生产力一定要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更多智能化的新力量。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智能化新时代,除了发展数字产业以外,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同样也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关注的重要方向。

  特别是资源依赖、业态固化的城市,在经济增长中遇到发展瓶颈或陷入竞争红海,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引入,实现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以及新兴数字化产业重构成为了当务之急。

  为此,华为基于自身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软件开发等方面积累的产品服务和最佳实践,正帮助各地政府实现产业的创新,让每一个特色产业优势在华为技术支撑下更加凸显实力,形成一城一“特色”。

  “数字中国”背后的新动能,华为“平台应变”的新价值

  例如,在化工大省山东,就规划建设了85个标准化工园区,化工园区数量居全国之首。但由于园区内化工企业众多,并且生产原料及产品大多是易燃易爆品,因此,化工产业始终对安全生产有着很高的需求。

  为此,2018年山东宣布与华为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化工园区的改造,构建了端、管、云、边全栈式的智慧化能力,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化工园区向全数据、全联接、全融合的演进,解决了山东化工园区管理难的问题。

  而在江苏无锡,2015年无锡市提出了“产业强市”的口号,希望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打造无锡现代产业新高地,更提出了打造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鉴于此,华为在和无锡市的合作中,一方面从业务的角度出发,打造以云为基础的数字平台,整合各种新ICT技术,打通各类数据,为无锡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与资源支撑;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平台,并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能无锡制造业升级,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如今,在华为的助力之下,无锡不仅打造了城市级的车联网的协同创新试验平台,华为软件开发云也正在无锡市落地推广,在加速提升无锡软件行业的核心研发能力的同时,也为无锡打造全国软件产业的聚集地夯实了能力。

  不难看出,华为正通过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并根据不同城市的产业发展特点,着力打造这些城市的不同产业创新驱动力,这不但让不同城市具备了不同的产业竞争力,也为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

  推动行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众所周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了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别是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在此背景下,华为基于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华为云、数字化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传递给各行各业的客户,希望帮助他们构建起数字化核心能力与解决方案,助力产业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中国”背后的新动能,华为“平台应变”的新价值

  以湖北为例,华为就与当地在智慧城市、城市通信网、云计算、大数据、人才培养等领域加强合作。过去两年中,华为陆续与湖北省农信、东风汽车、武汉江夏区、湖北省交投、襄阳市等政企客户合作,在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共同创新,推动湖北省向“智能+”时代迈进。

  在内蒙古自治区,华为为包钢集团打造了信息网络基础平台、管控业务平台、决策分析平台和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助力包钢集团打造无人、高效、绿色、安全的“智慧矿山”,迈向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在河北,华为也与河钢集团签订工业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帮助河钢集团寻求智绿色化、定制化、服务化、智能化、品牌化新型商业模式,并通过与工业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融合创新,帮助该集团实现从关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到专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新升级,打造数字河钢新愿景。

  实际上,作为一家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制造企业,华为同样也有着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制造的丰富经验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华为也将最先进的数字平台能力赋能企业,为众多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升级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解读平台应变三重新价值

  在笔者看来,实现区域协同、产业创新和行业升级,这背后其实是华为数字平台“开放、坚实和灵活”特性的体现,也正是这种新特性和新价值,让华为数字平台真正具备了超强的应变能力,具体来说:

  “数字中国”背后的新动能,华为“平台应变”的新价值

  首先,开放是指华为数字平台的定位始终是“技术底座”,也就是华为经常所说的“只做黑土地,不种庄稼”,这显然有利于建立开放与健康繁荣的生态体系。而华为也确实也正在通过与客户、合作伙伴的共同创新,加速让数字平台的能力全面渗透到各行各业,赋能它们的数字化转型与升级。因此,基于华为数字平台这个底座,华为在未来也将释放更大的开放合作联接红利。

  其次,坚实是指华为数字平台也是业界唯一能够横向融合云、AI、IoT、大数据、融合通信,视频、GIS等New ICT技术,纵向打通端边网云的平台,真正具备融合、智能、可传承的特点。

  重要的是,华为的数字平台经过了众多客户的一线实战检验,平台具备了技术的领先性和稳定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客户借助数字平台,都能更快地把最新技术应用到实际的业务当中去,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成功。

  最后,灵活是指华为的数字平台具备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不同技术的融合性,因此它既能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同时也能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这背后,也正是华为多年来实践验证和技术研发的积累,完成了从实践验证到技术输出的蜕变,它集合了华为的各种技术与平台优势,并且进行了融合打通,这种灵活性和敏捷性可谓“独一无二”,也是华为能够赋能千行百业客户的底气和底蕴。

  总的来说,随着华为中国生态之行2019继续前行,未来依托华为的数字平台,更多的城市和更多的行业客户也将可以更快、更好的拥有数字化、智能化的能力,同时通过“因地制宜”的新方式,华为和生态伙伴们也会让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行业可以真正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由此不断创造出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新产业、新经济和新动能,共同谱写“数字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