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2020年06月06日 17:55 新浪网 作者 李光斗

  历史是个粗心的编剧,总是重复相同的戏码。

  一场来源不明的瘟疫突然蔓延全球,得了这种病的人会不停咳嗽、呼吸困难、浑身疼痛伴有高烧,重症的鲜血会从肺部往上涌。开始人们以为老人和孩子因为抵抗力较低是易感人群,但很快发现青壮年更加危险。

  有人认为病毒来是从动物身上变异来的,但始终无法找到中间宿主;也有人固执地认为是人造的……多少年后仍然众说纷纭。

  没有特效药。许多病患开始在民间方子中求解,有人用柠檬、威士忌、大蒜以及中草药,甚至有人相信喝蓖麻油、在糖块上滴一滴煤油吃掉就可以“起死回生”。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病毒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快速在全世界范围蔓延,邮轮、兵营和监狱这些密闭拥挤的空间成为高危之地,医疗物资遭受严重挤兑,不仅医疗行业崩溃,殡葬业也经受严峻考验。商场、电影院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被迫关闭,各个国家、城市相继发布隔离令,一些公共建筑如军械处、学校被改建成临时医院……但无论采取多么严厉的检疫措施,世界没有任何一块大陆能够幸免于难。

  疫情来得神秘,去得也神秘。但就在人们走上街头庆祝胜利解封时,第二波疫情汹涌而至,造成比第一波更多的死亡。

  病毒不仅在民间扩散,达官显贵也未能幸免,英国首相一度病情恶化无法下床,需要戴上呼吸器来度过难关。

  这场席卷全球的大型瘟疫不是2019新冠肺炎,而是百年前,贯穿1918年至1919年,持续了两年多反复发作了三波的的“西班牙大流感”。

  英国历史学者凯瑟琳•阿诺德(Catharine Arnold)在《1918年之疫被流感改变的世界》一书中记录了一位美国护士谢莉.米拉德(Shirley Millard)的日记:“我们疲于应对流感病例。我本以为流感不过跟伤寒无异,就是感冒而已,没想到要严重得多。这里的病人发高烧,体温高到我们根本不相信是真的,很多时候会再测一次以防弄错……病人中大约一半都死了,当他们病逝时,脸色呈现让人毛骨悚然的深灰色,尸体即刻被抬出去焚化。”

  整整100多年前的这场大流感至今不知道起源哪里,也没有特效药,它经过三波传染潮让约占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流行病学者估计死亡人数达5000万。而当时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强、波及国家和人口最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为3000万人。

  人类从诞生到突破1亿人口大关用了数百万年,而从1亿到10亿只用了短短几百年。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大流感、经济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陆续爆发,全球人口增速才终于再次放缓。

  1789年,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匿名出版《人口原理》,指出地球上的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源只能按数学级数增长,所以不可避免的要导致饥饿、战争和瘟疫。马尔萨斯呼吁采取主动措施,遏制人口出生率:所谓主动型措施包括提倡晚婚、避孕、流产、节欲等方式;如果主动调节失效,被动型调节诸如战争、瘟疫和饥荒将不期而至。在马尔萨斯看来,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战争、饥荒和瘟疫等。

  灾难会缩短生命,却会恢复被破坏的平衡。就如同这一次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范围内的人们被闷在家里,动物们则纷纷走上街头,天空也蓝了,水也清澈了。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争议,可惜人们并没有从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和瘟疫中学到太多经验教训。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故事经常出奇地雷同。

  为什么大流感会蔓延至全世界?

  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席卷全球的大流行病。在此之前,由于交通不发达,各国之间互通并不紧密,病毒都是局部爆发,不容易恣意蔓延。

  历史上首次最严重的传染病跨洲传播是哥伦布带去的。公元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哥伦布开启了欧洲与美洲第一次的持续接触,欧洲进入殖民海外领地的大时代。哥伦布在发现美洲的同时也带去了麻疹、白喉、流感、天花等疾病,当地的印第安人等土著居民从未接触过这些病毒缺乏免疫力,很快就成批成批的死去,造成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种族灭绝。

  首次席卷全球的瘟疫是西班牙大流感,流感前后经历了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死亡率并不高;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死亡率飙升;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西班牙大流感第一波爆发时一战还没有结束,到处都在召募年轻人应征入伍,1918年3月,最开始一名来自美国堪萨斯州养殖场的士兵感染了流感,但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进入军队训练营之后负责伙食,几乎会接触到所有人,很快兵营里相继有人出现发烧、咳嗽、嗓子痛等症状,都被看作是普通感冒,当时人们还没有病毒的概念,只是把这些称为“细菌”。这名士兵后来被看作是“零号病人”。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短短三个星期,训练营里有上千人呈现出相同的症状,先后有38名士兵死于肺炎和大出血等并发症。军医不敢怠慢,急忙电告位于华盛顿的美军总司令部,但当局认为没有什么比赢得战争更重要;为了稳定军心,高层置若罔闻,不予理睬。疫情随即迅速扩散。

  这些训练营里的新兵陆陆续续被送上前线去打仗,他们从人口密集的美囯东海岸各大港口坐船前往欧洲,病毒也被带到法国,法国又传入意大利,意大利再传到英国,疫情所到之地也会因为封锁消息不为外人所知。随后大流感在法国、英国、西班牙、中国等国相继爆发,到了1918年6月,英国陆军就有3万多人住院,英国舰队也有一万多名水手患病,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席卷全球的大流行病随着士兵的进攻和战争的炮火四处迁移扩散开来。

  1918年10月,美国因此病死亡的人数高达20万人,这曾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

  美国作家约翰•M•巴里在《大流感》一书中讲述了美军顶级医疗专家、医学界泰斗级人物威廉•韦尔奇到达德文斯军营后看到的景象:医院堆满了帆布床,床上躺着病人,到处都是血迹,士兵在咳血,或者从鼻子耳朵往外冒血,停尸房里全是尸体。医生从早上五点半工作到晚上九点半,200个护士中有70个都病倒了。

  别看如今疫情下很多外国人不爱戴口罩,在当时不论是军队还是民间,所有人都必须把口鼻遮起来,口罩的使用从医护人员传到平民百姓中,在很多地方,你要是不戴口罩出门会被认为是一种冒犯,甚至连猫狗也被套上了口罩。甚至在旧金山一名没带口罩咳嗽的人被警察当场击毙;当地的一对蜜月夫妻害羞地向医生坦诚,他们做爱时什么都不穿,但会戴着口罩。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美国影星贝蒂‧佛妮斯(Betty Furness)和丹尼斯‧摩根(Dennis Morgan)演绎戴口罩接吻的经典场景

  战争前线原本就生存条件恶劣,患病人群越来越多也难以得到治疗,很快能上战场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可以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互相加速了彼此走向终结。

  伦敦《泰晤士报》曾悲怆的评论:“自黑死病已降,从未有如此可怕的瘟疫席卷全世界;或许,也没有哪种瘟疫像它一样让人类咬着牙承受了下来。”

  原本意气风发的德军也很快溃不成军,太多的士兵咳嗽、发烧,躺进医院,流感传播的速度很快,没多久50万德国士兵都被感染。1918年11月11日,一战随着德国宣告投降而彻底结束。

  这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幸存者们欢欣鼓舞的各自返回故乡,这样一来,他们又把病毒带给了更多无辜的人,为第二波大流感更猛烈的到来埋下隐患。

  在西班牙大流感的被感染名单上,除了士兵、平民,还有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以及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未来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任美国海军助理部长)、沙特王子以及沃尔特•迪士尼等政要名流,谁都没有特效药。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政治家、思想家甘地也未能幸免。因为宗教原因圣雄甘地不吃肉、不吃鸡蛋、不喝牛奶,在很多次生病的时候,医生要求他吃肉、吃鸡蛋都被他拒绝,宁可慢慢等着自身的免疫系统赶走病魔。但是1918年大流感让他的免疫力难以抵抗,他的儿媳和孙子都死于这场传染病,甘地也病入膏肓,最后在医生的哄骗下喝下了羊奶,羸弱的病体才得以康复。

  后来在甘地的自传中他这样写道:我热切希望身体早点康复,可以尽早投入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工作,所以我暂时只满足于遵守誓言的字面意思,而牺牲其精神。我发誓时,虽然说的是牛奶,但实际包括所有动物的奶水……生存的意志战胜了对真理的虔诚,而一个信奉真理的人竟然因为热衷于组织非暴力运动而违背了神圣的理想。至今,我依然对此耿耿于怀,充满了懊恼。”

  为什么大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一个世纪过去了,西班牙人还在为这个污名化的称号感到懊恼,他们仍然在不遗余力想澄清史事却收效甚微。当时其他国家因流感死亡人数激增时,西班牙的一名医疗官员曾在《美国医学会公告》上发表“马德里来信”,抗议用“西班牙”来命名流感。他说这种疾病在西班牙“突然出现,过程简短,然后不着痕迹地消失了”,可惜这口锅并当时没有甩出去。

  其实1918年的大流感并不是源发于西班牙,那里也不是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但是当地疫情确实也十分危急,当时大约有800万人被感染,连时任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总理和内阁的几名高官都被感染,因为这样的情况,西班牙国内对疫情的报道很多,新闻和民间舆论可以自由的讨论疫情,信息基本处于公开状态。

  而还在战场上的其他国家为了不打击军队士气造成恐慌,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封锁消息,这样一来疫情报道不断的西班牙就成了“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再加上西班牙是一战中立国,自然而然就被扣上了“西班牙大流感”这顶帽子。人们将流感戏称为“西班牙女郎”,形容它们是“非常聪明的小野兽”。

  各国之间甩埚大战也如火如荼的上演,在西班牙,人们则说是法国型大流感,声称是法国游客把它带到了马德里。还有人下结论说一定要追溯到德国,当时《纽约时报》援引一位美国士兵的话说:“这些德国特工可以轻而易举地在战区或者其他某个集结了大量人员的地方传播西班牙流感病菌。”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距离1918年越遥远,西班牙越难以摘掉这顶帽子。因为病毒起源于某地或在某地爆发而被冠名的国家和地区不再少数,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等等。

  好在今天国际官方机构对疾病的命名考虑得更加周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的疾病命名指南,“尽量减少疾病名称的不必要负面影响”“避免冒犯任何文化、社会、国家、地区、专业或民族群体”,并特别建议不要用国家给疾病命名。

  即使是像中东呼吸综合症这样比较泛指的命名,也被WHO列为“反面教材”,认为这个命名不合理、地域特征过强。

  相反有助于提升国家和地区美誉度的命名就截然相反了,那不仅是竞相争夺的对象,地理标志还被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类型之一,能够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都比其他同类产品价格要高出20%至45%,例如库尔勒香梨、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等品牌,加上地域标志身价翻倍,成为区域和国门的金字招牌。

  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将保护好地理标志放在重要的位置,它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贸易投资和保护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大流感是如何结束的?

  赵本山、范伟小品《心病》中有句对白,饰演大夫的赵本山说,你活这一回我得让你知道你是怎么来到这个地球的。范伟说,我不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的。

  关于西班牙大流感,一百年过去了人们依然是既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也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没的。

  18个月的时间大流感带走全球超过5000万人的生命又突然消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场“感冒”,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因为流感具有强传播性,短时间内又有大量人感染死亡,在当时,病患遗体的处理大都比较仓促,要么焚烧要么胡乱埋葬,再加上医疗水平的限制和接二连三的经济萧条、战乱,研究病毒一时难以取得进展,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关于这类病毒的研究并没有任何突破。

  1933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逊.史密斯(Wilson Smith)等三人才分离出第一个人类流感病毒,将其命名为H1N1,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人类才知道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到了199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研究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A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

  1998年2月,美国国防病理中心终于在阿拉斯加发现一具完整冰封了近80年的爱斯基摩女子的尸体,从中提取的样本中含有一些1918病毒的基因物质,这才终于为科学家研究西班牙流感带来了第一手资料。经过多年研究和动物实验,科学家认为,1918年流感的致死原因可能主要是免疫系统的过激反应。

  从1920年春季起,一波三折的西班牙大流感终于逐渐神秘地消失,或许是长时间、大范围的传播让更多的人具备了一定的免疫力,在没有疫苗,连电子显微镜都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时代,西班牙大流感最终以“群体免疫”的方式宣告结束。

  人类如何应对瘟疫?

  迄今为止人类真正战胜的瘟疫只有——天花。

  天花是世界上流传时间最长的病毒,早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木乃伊上面,人们就发现了天花疤痕。中国历史上清朝的顺治、康熙、咸丰、同治等皇帝都曾得过天花,其中顺治帝和同治帝还死于天花。

  1976年,人类终于成功研制出天花疫苗,1977年10月25日,在非洲的索马里发现一个天花病人,之后整整两年中,全世界再没有发现一个新的天花病人,于是这一天被定为人类天花绝迹日。

  从古至今,人类的发展史始终伴随着战疫史。在数次杀伤力巨大的瘟疫面前,人类能采取的有效办法却始终只有——隔离。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公元541年,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在埃及和拜占庭帝国发生了世界第一次大规模鼠疫:查士丁尼瘟疫。这场瘟疫持续时间大约一年之久,总计死亡人数30万人,在医疗极不发达的当时,人们采用的处置方式也是隔离。

  公园1347年,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可怕的黑死病横扫欧洲,肆虐三百年,杀死近两亿人。当时的处置方式依旧是隔离。

  感染黑死病会引起人的淋巴系统发炎、发烧、意识不清,最后引起败血症,全身出现大片的黑斑,最后死亡,传播方式主要是飞沫、伤口传染、还有消化道传染,这种病感染性强、发病快、死亡率非常高,通常从感染到死亡不过一周时间,因此那时的欧洲可谓横尸遍野。

  当时人们用“Pest”一词称呼黑死病,并在很多地方的墙壁上写上大大的“P”字警告那里有黑死病人,大家赶快躲开。威尼斯人还曾想出一项隔离措施:不准有疫情船只的船员登陆,船员须在船上隔离40天。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期间,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是美国费城,在当时这座城市工业比较繁荣但公共设施比较差,因为一场大游行很多市民被感染,流感的潜伏期是24小时到48小时,在游行结束后三天,也就是72小时之内,费城全城的31家医院全部爆满。游行结束的第三天,死于流感者达117人。

  这场流感的特点是潜伏期短、爆发力强、致死快,教堂、学校和剧院因此关闭,街上也挂着标语:“吐痰等于死亡”。由于感染致死人数太多,太平间里堆满了尸体也无法下葬,如何处理死者的尸体成了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市政府派警察去收尸,结果很多警察被感染去世。整个城市都被恐惧笼罩,街上没有人,没有车。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百余年之后的2003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肺炎,在发明疫苗之前人们采取的最有效的方法依旧是隔离。医疗总是远远滞后于瘟疫。

  其实在病毒制服人类的同时,人类也没少利用病毒,比如人类利用病毒杀灭或防制相关虫害,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等等。

  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人曾经把兔子带到澳大利亚,因为英国人无聊的时候喜欢猎野兔玩,而澳大利亚当时没有兔子,谁知道野兔的繁殖能力实在太强了,一开始带去的12只没过几年就变成了一万多只,鼎盛时期有八亿之多,这些兔子差点把澳大利亚的草原吃成沙漠,于是英国人不得不研制出一种叫做“兔粘液病”的病毒,把感染病毒的兔子放进草原,大概两周左右的时间大多数兔子被杀死了。

  但几年之后这种病毒就不奏效了,因为兔子像人一样集体免疫了,兔灾又卷土重来。

  大流行病如何改变世界?

  一次又一次的瘟疫也让人们看到病毒是不分地域国界,没有种族歧视的,尤其是1918年席卷全球的大流感更证明,在病毒面前,宗教、国家、年龄没有任何分别,甚至越年轻的人感染概率越大,病毒考验的是每个个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和社会整体的应对能力。

  每一次大流行病之后世界都会发生巨变: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的大军横扫亚欧大陆,统治了当时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而这个彪悍的帝国就因为黑死病开始走向衰落;1918年的大流感不仅影响了一战走势,也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格局。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大约一万年前的农耕时代,人们开始从原始狩猎方式转变为群族定居方式,也和很多驯养成家禽、家畜的动物们密切生活在一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动物和人之间,人和人之间疾病传播的机会。将人和动物的生活范围进行分离,是近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出门戴口罩,按电梯也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随身携带消毒酒精随时喷一喷,尽量将防护措施做到极致。

  1988年上海爆发因食用“毛蚶”导致的甲肝流行病,大约29万人被感染,从那时开始,人们开始强调“饭前便后要洗手,细菌不会跟着走”,开始重视餐具的清洁和消毒;2003年非典后,很多公共卫生场所开始提供洗手液等清洁用品。

  肺炎与腹泻这两种疾病更是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全球有超过350万儿童因此丧生。2008年,促进用肥皂洗手公私伙伴组织(PPPHW)发起“全球洗手日”活动倡议,号召全世界各国每年10月15日开展用肥皂洗手活动,重视“洗手”这个简单但重要的动作;提醒公众养成用肥皂勤洗手的好习惯,传递“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可以拯救生命”这一重要信息;促使公众改善卫生行为,尤其是教导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政府和社区改善环境卫生包括洗手设施等。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勤洗手、戴口罩、不握手、保持社交距离成了当下全世界人民防疫的共识。病毒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2003年非典刺激了淘宝的快速发展,让人们开始适应在线生存,现在在线教育、在线购物、在线开会,甚至在线谈恋爱、在线就医都成为常态。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因此受到的影响。

  大流行也倒逼医学发展,尤其是欧洲黑死病之后,人体解剖、血液循环论、听诊器、显微镜被逐一发明出来,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口的自然死亡率,提高了出生率和人类的寿命。

  1796年天花疫苗发明之后,“预防大于医疗”的概念得到推广,接种天花疫苗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项政策,在欧洲这项政策还为它们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扩张做出巨大贡献,是欧洲实力增长的重要要素之一。

  西班牙大流感第一波流感疫情比较温和,大多数感染者都痊愈了;虽然一些专家预测第二波感染潮比第一波更加致命,但人们对这样的警告并不在意,大家要么忙着战争要么忙着庆祝第一波流感过去,很快第二波流感出现在法国和英国本土军事基地中,并再次席卷全球,其造成的伤害远甚于第一波。

  大疫之后人们对个人和环境的卫生更加重视,行为习惯也开始改变,政府开始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公共卫生系统,经济社会出现新的运行模式。但历史的悲剧性在于,人类无法真正吸取教训,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疫情消退便故态复萌。

  虽然历尽劫波,但人类仍无法做到比以前更聪明;一个世纪以前西班牙大流感中人类犯过的错误,如今又一个不落地又重犯了一遍。

  正如约翰•M•巴里在《大流感》一书中所言:“1918 年大流感的始末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毁灭、死亡和绝望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如何与自然强加于人类社会的灾难作斗争的故事。它还是一个关于科学和探索的故事,一个关于人们应该怎样改变思维方式的故事,一个关于人们在近乎完全混乱的环境中应该怎样冷静思考然后作出果敢抉择并付诸行动的故事。”

被大流行病改变的世界

  大流行病之后,是旧帝国的衰落和新帝国的崛起。人们不仅要恢复健康,还要收拾人心,恢复信任,重建秩序,发展经济;大流行病蔓延的时间越长,对经济的伤害越大,经济复苏的难度也越大,衰退和萧条往往接踵而至。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之后,仅仅过了十年,全球又陷入了灾难性的大萧条;经济未及回暖,又爆发了新的世界大战。

  如今,在警惕下一波疫情带来生命健康威胁的同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还要做好应对全球供应链断裂和转移风险的冲击。

  大流行病终归会离我们远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完全战胜病毒,而是神秘病毒暂时放过了我们人类。说不定哪一天,它又会卷土重来,希望下一次病毒来袭时,人类变得更聪明,应对更有章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