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巴丹吉林-额济纳生态文化考察|活动报名

巴丹吉林-额济纳生态文化考察|活动报名
2024年04月26日 17:25 新浪网 作者 中国国家地理

  西北偏北,大漠孤烟

  高耸的沙峰与绚丽的湖泊相映成趣

  虔诚的信仰与声声的驼铃相伴不息

  昔日的旧塞与珍贵的文物在此沉淀

  从额济纳巴丹吉林

  历史风貌与自然风光

  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

  正徐徐展开······

  巴丹吉林沙漠 

  摄影/高东风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面积近4.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第三大沙漠。其具体成因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论。在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特辑中,巴丹吉林从一众沙漠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中国最美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摄影/慧斌

  地处河西走廊以北的巴丹吉林,与众多的中国温带荒漠一样,本不应诞生在这个纬度下。由于地处内陆,加之东南方向上雅布赖山的阻隔,使得暖湿的东南季风更加难以到达,这里的年降水量仅有40-60毫米。从祁连雪山流淌下的冰雪融水到达这里也难以继续深入。

  但是巴丹吉林并非“死亡之海”或“不毛之地”,大大小小一百余个湖泊在这里分布,当地人称它们为“海子”。沙与水,本应生生相克的两样物体,在这里碰撞、交织、融合,共同捧出了最美沙漠——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沙漠红海子——准吉格德  摄影/林立锴

  在这漫漫黄沙当中,湖泊里的水从哪里来?星罗棋布的湖泊群又是如何形成的?其原因是在巴丹吉林沙漠的地下存在着一条巨大的断裂带,而这条断裂带又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因而祁连山冰雪融水就以这样的方式被“储存”在地下,避开了地表径流的蒸发损失,成为了巴丹吉林沙漠湖泊的重要水源补给。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水源补给示意图

  古老的文明,也并未因条件的恶劣而停止它传播的脚步。在巴丹吉林沙漠的西北边,发源于祁连山北麓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汇入戈壁滩深处形成居延海,孕育了额济纳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历史文化。

  居延海 

  摄影/杨孝

  居延,是匈奴语“天池”的译音,在汉代名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这里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当年匈奴南下征战时,也往往要经居延绿洲沿弱水黑河过酒泉进入河西走廊。在华夏民族浩瀚灿烂的辉煌历史上,居延海、居延城一带,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进攻河西走廊的必经之道,作为边防要塞,这里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维的一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曾经发生在这里的生动画面。从汉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回鹘,到西夏、元朝的党项、蒙古等民族,都曾在这块土地上扬鞭策马,南征北战,留下自己的辉煌篇章。黑河两岸、居延海滨,上演着一幕幕英雄辈出的历史活剧。

  或许你看腻了城市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期待着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壮美景象;或许你偶尔午夜梦回,希望如古人一般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向往封狼居胥,一抒心中的豪情壮志;又或许你只是期待生活能够删繁就简,保留一些最初的浪漫。那么,这绝对是一趟不会让你失望的旅途。

  星辰之下,大漠之上。

  巴丹吉林,能够满足你对沙漠的所有想象。

  行程亮点

  01

  上帝画下的曲线 · 巴丹吉林 

  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峰连绵高大,世界在这里仿佛都被简化成了一片沙的海洋——空旷,无垠,辽远,寂静。但这里也并非是一片毫无生气的死寂,因为沙是可随意塑造的材料,而风又是才华横溢的设计师。风在沙漠的面庞上刻画出最为灵动多变的表情,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沙纹、沙丘和沙丘链。新月状、线状等多种形态的沙丘在此处都可以见到。

  傍晚,夕阳西下,阳光给沙丘打上长长的阴影——光与影的追逐,风与沙的碰撞,让巴丹吉林的沙丘成为了“上帝画下的曲线”。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

  摄影/高东风

  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以高、险、陡、峻著称,其典型性在世界上没有其他沙漠可以比肩。在众多的沙山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有着“沙漠珠峰”之称的毕鲁图沙峰。毕鲁图沙峰海拔1600余米,相对高差达到了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固定沙丘。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千里瀚海沙丘如波,层层叠叠,涌向天际,蔚为壮观。

  峰顶俯瞰巴丹吉林沙漠

  本次行程,队员们将跟随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一同走进巴丹吉林沙漠,乘坐沙漠越野车在沙海中奔驰,将大漠风光尽收眼底。我们也将攀登毕鲁图峰,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捕捉光影在沙丘凹凸之间的变幻无穷,亲身感受巴丹吉林的曲线之美。

  02

  生命禁区 VS 漠北江南 · 巴丹吉林湖泊群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域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通常仅约50毫米。相较于南部的河西走廊而言,这里的降水量无疑说明巴丹吉林是“生命禁区”。石羊河在这里停止了它的脚步,黑河也从它的西侧绕行,汇入居延海,使得这里全无地表径流。但在肉眼不可见的地下,祁连山用它的冰雪融水默默补给,使得沙漠中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海子”,为这里增添了一抹亮色,更使“生命禁区”成为了“漠北江南”。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卫星图

  巴丹吉林沙漠共有内陆湖泊144个,已命名113个。由于处于河流内流区,地表径流无法汇入大海,加之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体交换慢,这些湖泊大多是咸水湖。然而这里还有数个难得可贵的淡水湖以及万千眼泉分布,其中音德日图湖的泉水最为著名,不足3平方米的湖心小岛可以涌出108个泉眼。音德日图湖是咸水湖,但泉眼喷出的泉水清冽爽口,水质极佳,有“神泉”之称。

  小沙枣海子 

  摄影/武杰

  在巴丹吉林众多的海子当中,最耀眼的无疑是“干旱区捧出的浪漫"——玫瑰湖。玫瑰湖并不是某个特定的湖泊,而是一类以红色色系为主色调,同时间杂糅其他颜色的彩色湖泊的总称。这种粉红色的湖泊,被当地人称为“红海子”,其实是一种昙花一现式的“赤水”景观:在特定条件下,湖水变得姹紫嫣红,绚丽夺目。它们就像是一块镶嵌在黄沙上的“粉红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迷人光泽。有的红海子颜色会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夏季,在阳光的照耀下,准吉格德湖的湖水呈现浓郁的玫瑰红色。成为名副其实的玫瑰湖。

  准吉格德湖

  达格图湖

  我们将在专家的带领下,深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寻觅众多海子的踪影,探究玫瑰湖的成因与原理,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03

  荒漠区的生命绽放 · 驼铃悠扬

  在位于沙漠地带的巴丹吉林,生命该如何延续?

  一般来说,400mm降水量线为农业与牧业的分界线,而200mm降水量线则是草原和荒漠的分界线,也是保障游牧能够进行的条件线。从降水量看,这里连“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的条件都无法达到,而需要丰茂水草的畜牧更是无从谈起。

  然而,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因为有了骆驼,浩瀚的荒漠不再是苦海无边。

  作为古老的“驼乡”,巴丹吉林所处的阿拉善地区因骆驼而闻名于世。骆驼的强壮身躯与适应荒漠环境的特性,让它们成为了这片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伙伴。双峰驼的存在,见证并铸就了阿拉善从古至今的文明史。它们的耐旱能力和承载能力,为古代牧民提供了重要的交通工具和负重劳力。骆驼与淡水湖的结合,更是让人类得以在这片荒漠中生存和发展。

  阿拉善双峰驼 

  摄影/耿艺

  从阿拉善右旗旗府所在地巴丹吉林镇往东北方向走200多公里,可以看到一座黑石嶙峋的山脉——曼德拉山。在曼德拉山下,散布着一块块或大或小的岩石。这些岩石上或复杂、或简单的笔画,也记录着游牧民族与阿拉善双峰驼五千年前亲密接触的“立此存照”。

  曼德拉山岩画  

  摄影/范荣南

  我们将走进牧民家中,了解阿拉善双峰驼的生活习性。同时,在巴丹吉林的大漠下,白塔旁。我们将观赏大漠落日,以及开展星野摄影、共赏巴丹吉林的浩瀚银河。

  04

  大漠中的虔诚信仰 · 苏敏吉林

  沿着石窟的长廊,佛走进了中国。由于向南紧靠佛教东传路线河西走廊,因而即便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而巴丹吉林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又注定了这里将成为汉、藏、蒙古等多民族交汇融合的舞台。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有一座藏传佛教寺庙——苏敏吉林,意为“有庙的海子”,俗称“庙海子”,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地理位置靠山面湖,也是当地行政点的所在地。

  苏敏吉林

  与雍和宫、大召无量寺等处于闹市的藏传佛教寺庙不同,苏敏吉林的一砖一瓦皆是由人工搬运至此,且“面对沙山而不被风沙淹没 ”。我们将走进苏敏吉林,了解藏传佛教建筑形式,在藏式的白塔下,感受牧民们的虔诚信仰。

  05

  历史上的边疆要塞 · 居延遗址

  居延遗址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与甘肃省金塔县,是一个整体上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跨省区大型遗址。这片遗址群由烽燧、障城与天田等建筑设施组成,最早建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是为了防卫匈奴而修建的一处边境军事防御设施,被称为“遮虏障”或者“居延边塞”,并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长城系统的一部分。

  居延遗址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融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边塞文化资源。在汉代,这里不仅筑城设防,同时还移民屯田、兴修水利、耕作备战,戍卒和移民共同在此屯垦戍边,兵民活动持续了200多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东汉,这些边塞烽燧与障城防御设施逐渐失去了其功能和作用,并最终被废弃。

  黑城遗址

  20世纪30年代,中瑞西北科学考察队对额济纳旗进行了全面考察,发现了许多汉代烽燧遗址,并以编号之形式命名,统称为居延遗址。这些遗址内出土的居延汉简被视为珍贵的文书档案,记录了汉代边塞屯戍活动的种种细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边防、屯田、水利、地理、交通、法律、民族、宗教等多个领域。

  因此,居延遗址的边塞军事防御设施和出土的汉简被誉为20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不仅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也为研究古代边塞文明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居延汉简

  我们将一同走过这片弱水河滋养着的神奇土地,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大一统时代,看到那些被汉代大风吹拂过的生命与时光。

  行程介绍

·

  行程安排:

  Day1   5月11日   周六

  嘉峪关市集合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Day2   5月12日   周日

  嘉峪关市—额济纳旗—策克口岸—殄北塞—温都格城—红城子—甲渠塞(候宫)—额济纳旗

  早起出发前往额济纳旗,午餐后前往策克镇,抵达中蒙边界策克口岸,下午进入古居延海以西,探访居汉代以来的居延防御体系。

  Day3   5月13日  周一

  额济纳—雅布赖城—遮虏障—白城子—卅井塞—悬锁关—绿城子(汉居延县城)—黑城子—马圈城—五塔寺—阿拉善右旗

  继续寻访始于西汉太初元年,为对抗匈奴而经营的居延防御体系。从汉到唐,再到西夏的监局司,至元末明初废弃,这一防御体系的跨度达千年,底蕴深厚。

  Day4   5月14日   周二

  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

  前往巴丹吉林沙漠,乘坐沙漠越野车;考察小沙枣海子,采集水样,湖中生物调查。

  Day5   5月15日   周三

  巴丹吉林沙漠

  诺日图湖旁观沙漠日出;考察准吉格德湖等红海子,测定水质矿化度,探究海子成因;攀登“沙漠珠峰”——毕鲁图峰,欣赏绝美日落;苏敏吉林考察藏传寺庙建筑,赏大漠星空。

  Day6  5月16日   周四

  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善右旗—张掖

  考察大漠天池、巴丹湖等淡水湖泊;巴润伊克日观赏美丽的沙漠曲线。

  Day7   5月17日   周五

  张掖解散返程

·

  活动线路图: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4年5月11日—17日(7天)

·

  活动地点:

  张掖、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

·

  活动费用:

  138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会员享9.8折

·

  活动组织方: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执行,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北京全景新知旅游有限公司承办。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住宿(两人一间)、餐食、门票、保险、活动内交通、讲解、领队等相关费用

·

  费用不含: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单人房间差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报名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