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建议重映!在36年前,我们就拍出了中国最好的战争电影

建议重映!在36年前,我们就拍出了中国最好的战争电影
2021年06月10日 10:48 新浪网 作者 微笑君电影

  我们常说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影像大概是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可像《高山下的花环》这种后无来者的国产佳片豆瓣评分人数也不过3万。

  

  1979年,作家李存葆作为战地记者随队奔赴越南,见证了无以计数的前赴后继、精忠报国,历时3年完成了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并荣立三等功。

  

  他说“我之前发表了很多作品,却深感不安和惭愧,我没有勇气重读一遍,因为我知道这些作品没有反映出战争中的动人情景,原因何在?我反复思考,认识到描写战斗过程过多,缺少揭示人类心灵的东西,而这正是感人力量的源泉,为此我想要创作一部能深刻展示英雄人物心灵的作品,它便是《高山下的花环》”。

  

  1982年,李存葆在《十月》丛书发表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后,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紧接着被改编成话剧、戏曲、评书、连环画、电视剧。

  电影自然不会缺席,这个时候著名导演谢晋对作品原创的高度重视打动了李存葆的心。

  谢晋导演之所以看中这部作品,是因为李存葆写得太感人了,以至于每读一遍,就哭一次。在请李存葆担任编剧的同时,谢晋又“三顾茅庐”请来了著名作家编剧李准,让李准和李存葆共同来担任该片编剧,两人先后奔赴云南老山前线和山东沂蒙山体验真实的战争和老区人民的现实生活。

  

  电影在1984年公映时,感动了亿万万中华儿女。

  第二年的金鸡奖和百花奖,该片共夺得了8项大奖。

  1985年11月7日,《高山下的花环》易名为《卫国军魂》在香港上映,又引起了轰动,上映14天票房就达346万港币,这是30多年来大陆电影在香港上映的票房最好成绩之一。

  

  这部电影被很多人称赞为“中国最伟大的战争片”,但是电影里却并没有太多刻画战争场面的镜头,谢晋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身上,老百姓身上。

  每个战士身后,都连着一个家,且绝大多数都是贫穷的家。可也就是这些贫寒的家庭,为保卫祖国奉献出了儿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整部《高山下的花环》不仅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更大胆反映很多现实问题,这也大大提升了本片的品质内涵。

  比如,赵蒙生那样的官二代,和靳开来这样的平民子弟兵之间的对立;在越南阵地上,发现了大量的中国援助物资;

  

  

  最后小北京牺牲,主要因为几发十年动乱时期生产的炮弹是臭弹,等等。

  在风格和尺度上,《高山下的花环》都是相当大胆和超前的。

  这样的《高山下的花环》,正是当代中国青年都应看看的国产战争经典!

  

  主角梁三喜是片中九连的连长,来自沂蒙老区,待人和善,深受士兵们爱戴。

  他喜接到回家探亲的通知,但由于等待从城市里来的新指导员赵蒙生,推迟了自己的探亲假。

  

  下放到连部的赵蒙生,只是想借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回到城市。所以无心工作,只是想各种办法离开军队,因此同连里同志的关系糟糕。梁三喜因为担心赵蒙生,一再推迟了自己的假期,这尤其引起了排长靳开来的不满。

  

  靳开来,无论从语言还是身形来说,都是一个“粗”人。

  一身蛮力还特别喜欢“发牢骚”,对看不惯的事情当场就说出来,丝毫不会拐弯抹角。

  但是他身上的“优秀射手”四个字已经说明他的业务能力相当优秀。

  

  战争开始前他被破格提拔我为副连长,他是这么说的:“战前送了一个送死官。”

  敢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提拔的,恐怕到现在也没几个人吧?                                               

  

  听到指导员的母亲在搞不正之风时,他勃然大怒:“那老娘们敢在部队上前线时把她儿子调回去,看我不自费告状到北京,我就不是靳开来!”

  

  而他与连长之间那种深厚的战友兄弟情也格外令人感动。

  “喝了这杯酒,咱们烈士陵园见”如此深具人性力量的电影语言,也只有在谢晋的电影里才能看到。

  后来靳开来牺牲了,却以违反纪律为由,不予战功,也道出了社会中最为复杂的一面。

  

  

  战争开始的时候,梁三喜所在9连被选为尖刀连,执行带兵突进的任务。作为连长,他还主动承担突击队长重任,始终走在危险的最前沿。

  在全连战士都孤立赵蒙生的时候,只有他站在赵蒙生身边保护他,开导他:“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你们都涌到部队里来,现在感到吃苦了,又削尖脑袋要回大城市”。“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

  

  梁三喜牺牲后留下620元的单是电影的最高潮,也是导演的聚焦点,发人深省,感天动地。这是一种重诺守信的品格,这是中国的传统精神。

  有人说后面略显拖沓,可以删去20分钟。

  

  我觉得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往往是越平凡的细节越能打动人心。大部分电影到英雄英勇就义的时候就戛然而止,只留下一座座万丈光芒的丰碑,虽然耀眼,但是有让人感到遥远。但是谢晋导演还留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描述战后的情况。

  

  梁三喜的母亲和妻子最后一次来部队领取烈士遗物时,送行晚宴上,军长让战士特别交代炊事班,“要按接待中央慰问团的规格办”

  

  这是战友之间最朴素的情感,也是对英雄最诚挚的敬意。

  最让人感动的是,梁三喜一家人的爱国品质。

  梁三喜在连队,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和刚结婚的老婆韩玉秀,牺牲时老婆才给他生了个女儿。在这之前,因为父亲生病,家里花了不少钱,为此梁三喜欠了战友620元钱。

  

  这620元都是梁三喜一百几十的和多位战友借的,清晰的记了一张账单,还在临战前的家信中,交代老婆卖掉家里一头猪,再加上550元的抚恤金,一起还账。

  人死,账不能死。

  

  为了省钱,婆媳两人带着才满月的孩子,下了火车后,就一步步走到了部队。

  人格如此伟大的一家人,带给观众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无上的敬意!

  谢晋导演说:梁三喜这一家的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灵魂,民族的伦理。

  英雄死了,我们歌颂他,可是他活下来的家人却是一辈子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儿子,最爱的丈夫,最爱的父亲。每一天,每一年,这一个个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都独自苦苦支撑……

  

  电影的主旋律味道和讽刺意义兼具。既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烈士挽歌,也讽刺了硝烟时代乃至今时今日依旧残存的不正风气。 我一直觉得,电影有呈现的义务。

  呈现,不一定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们这个社会发展了,也病了。人们浮躁了,忘记了过去,只以自身享乐和经济利益为唯一指向。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力所能及的,我们可以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多一些善意,少一点戾气。丈夫许国,实为幸事。很多人都不知道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不说让人人去做大英雄,至少不只是关注小我,或是贪图享乐,就已经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