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报告文学连载丨李青松: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三)

报告文学连载丨李青松: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三)
2020年03月04日 10:10 新浪网 作者 北京文学

  【报告文学】

-

薇甘菊

——外来物种入侵中国

  李青松

  八、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花了钱没解决问题

  薇甘菊在深圳的情形如何?——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深圳。

  “薇甘菊的清理工作,就像割韭菜一样,刚割完又长出来了。”

  在深圳大鹏新区一处薇甘菊疫点,当地森防人员告诉我:“薇甘菊的种子一旦落户一个地方,只要这个地方人流稀少,就给它提供了生长空间,它就疯狂地扎根生长。就算铲除它的根茎,也难以将它完全清除。”当地森防人员不无苦笑地耸耸肩,作了个无可奈何的手势。

  大鹏新区发动了一场剿杀薇甘菊歼灭战。2012年11月,大鹏新区在薇甘菊开花结果前,组织发动辖区居民在新区境内对薇甘菊进行人工清除。新区财政专门拿出一笔款子,干这件事情。

  “收购薇甘菊,每斤5元”——大鹏新区对外发出告示后,居民积极响应。

  大鹏新区有薇甘菊分布面积40000余亩,严重威胁到当地森林和生态安全。大鹏半岛位于深圳市最东边,与惠州相连,与香港隔海相望,面积占深圳的六分之一。大鹏半岛有着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也很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6%,是难得的一块绿色宝石。然而,不幸的是,这里的生态系统正在因为薇甘菊的入侵而失去平衡。半岛四成的区域已经出现了薇甘菊的身影。

  从观音山的后山山脚向山上望去,就可以看到正在开花的薇甘菊。在山脚下和山腰间像是刚刚下过一场恶雪,凶暴的白色覆盖了翠滴滴的绿色,喑哑无声,甚至连一只小鸟都未见光顾。真是令人心里恐慌呢。

  眼下,正是薇甘菊开花的盛期,采摘一斤薇甘菊能卖5元钱,这可比种菜划算多了,省略了中间一切劳作过程,只采摘回来就能变成钞票。啊呀呀,那薇甘菊漫山遍野都是呢,采吧,摘吧,剪吧,割吧,薅吧,除吧……弄到篮子里就是钞票。以前,政府每年都派人来喷药,但都除不干净。现在,采摘薇甘菊可以卖钱了,居民清除薇甘菊的劲头极足,大人小孩齐出动,农田、菜地、山林、道路两旁、水库周围,四处去采摘薇甘菊,少的人家一次能采几百斤,多的人家能采上千斤。仅仅5天时间,各收购点收购到的薇甘菊就超过400多万斤。这就意味着大鹏新区财政要耗资2000多万元。大鹏新区叫苦不迭,老百姓却满心欢喜,采摘薇甘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居民不仅在大鹏新区境内采摘,还跑到邻近区县采摘薇甘菊。大鹏新区发现问题后,就在本区出境要道设关卡,拦截出境采摘人员,并明令各收购点非大鹏新区薇甘菊不得收购。

  但是,薇甘菊并未贴着标签,哪个是大鹏新区的,哪个是非大鹏新区的根本无法识别。无奈,大鹏新区又贴出告示,进一步明确收购薇甘菊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级为连带完整根头部,藤长至一米,带叶,头尾捆扎,无杂草和杂物,每公斤10元;二等级是连带完整根头部,含藤、花、叶,藤长一米以上,并头尾捆扎,无杂草、杂物,每公斤5元;三等级为无断根,藤、花、叶基本完整,无杂草、杂物,每公斤2.5元。当地负责人说,居民送来的薇甘菊大部分只能达到三等的标准,鲜见一等和二等的薇甘菊。在短期利益驱使下,居民获利心切,光顾把地表面的叶子、爬藤甚至其他植物都抓挠来了,却把最应该铲除的根留在地下了。

  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万万不能。问题是,花了钱,也没有解决问题。这就让花钱的人心里有些堵得慌,有点那个了。哪个?唉,还是不要说破吧。

  有人建议,收购政策应该调整,重点收购根茎及地面半米以下部分,价格可以提高到每公斤30元。他还建议,居民所交的根茎需附带拔除后位置的数码照片,并注明拔除薇甘菊地点位置及范围,所注明的位置范围由政府有关部门即时派人去核实后建档。这样一块地一块地地拔除,一个点一个点地根治,也许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民间还真是有琢磨事儿的人,这建议很快被部分采纳了。

  看来,薇甘菊除治的关键是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好。否则,就会往返徒劳,白忙活一场。

  薇甘菊带来的麻烦岂止是花钱呀。

  深圳大鹏新区的薇甘菊防治主要采用人工持续清除、特定除草剂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法。深圳森防站郭强说,化学除治方法收效快,作用明显,但效果受到环境、天气、施药时间、施药方式等诸多因素影响,容易产生药害,而且还会对其他植物、土壤及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有些化学除草剂喷施时靶标性不强,薇甘菊被灭了,薇甘菊旁边别的植物也被灭了。有的过量施用还会造成土壤板结,苔藓或菌类的灭绝。所以,化学除治的施用范围应尽量避开敏感植物,比如叶榕、野苎麻、马缨丹等乔木和灌木,及其他菊科、十字花科、禾本科植物等。万万不能施用于农田、苗圃、花卉、菜地,也不能施用于高尔夫球场、湖泊、流溪和池塘。

  郭强的话是有所指的。

  去年,在除治薇甘菊时,因施用化学除草剂用药过量,一家防治公司吃了一场官司。那家防治公司承包了一片荔枝园的薇甘菊除治,结果刚刚打完药,就下了一场雨,雨水把树上的药都冲下去了。白忙活一场不说,附近菜农用水沟里的水浇菜,还导致那些青菜中毒、打蔫、枯黄、烂掉。有关方面一调查,不是药的问题,是操作时没有按照规程配比,浓度太高了,而恰恰又赶上一场雨捣乱,就摊上了这场官司。

  法院判决结果:防治公司赔偿菜农13万元。

  如果说人工除治和化学除治是治标的话,那么生物防控方法 就是治本的了。生物防控方法主要是指对生物群落进行改造,引入能够遏制薇甘菊生长的生物,削弱它的疯狂势头,使其虽然存活但不构成灾害。此法适用于林地、缓坡地、丢弃地。

  郭强说,薇甘菊人工除治的最佳时间是10月底11月初,因为这个时间是薇甘菊开花的季节,在这时容易发现哪里有薇甘菊,赶在种子成熟之前除治,可以有效控制薇甘菊的再传播。郭强说,人工除治的优点是安全、快速。缺点是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及人力,且需要连续清除,清除过程中容易折断根茎导致薇甘菊再次生根。清除应尽可能连根拔除,关键是清除根部,而且人工清除后应将薇甘菊的茎、根,集中起来统一烧掉,不让它有复生的可能。管住细节,不得随意堆放。防止意想不到的无端传播。

  大鹏新区各个收购点的薇甘菊堆积如山,正准备集中烧掉呢。

  然而,剿杀薇甘菊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有道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故事并未停歇,一切刚刚开始。

  九、口岸消息

  近年来,薇甘菊潜入境内的消息不时闪烁。

  2011年10月5日,秦皇岛出入境检验局从一批进口巴西大豆中,截获了国家禁止入境的检疫危险性杂草种子薇甘菊。这是河北省口岸首次截获。从纬度来看,秦皇岛不可能生长薇甘菊,但秦皇岛入境的薇甘菊,就可能随着货物辗转到南方,在南方某地生根蔓延。

  检疫无小事。东北有句俗话:针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意思是说,小漏洞,可能导致大灾祸。对于检疫来说,该检疫的必须检疫,没有例外。

  2012年4月19日,广西防城港检验检疫局从一批来自巴西的进口转基因大豆中,检出薇甘菊杂草籽。有关方面立即对这批大豆作了无害化处理。在哪里发现问题,就在哪里就地处置,不给薇甘菊喘息的机会。广西的陆川、北流、博白等3个县,已经发生薇甘菊疫情,涉及14个乡镇,71个村级疫点。

  人往高处走,财往利处聚。广东沿海及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薇甘菊图谋已久。汕头陆云口岸频繁截获薇甘菊杂草籽。光是龙湖口岸2012年就有6次。从什么货物中检验出来的呢?主要是装载晶片、电感器、钢线、绝缘漆、聚丙烯、化纤布等货物的集装箱里,还有入境货物的外包装、纸卡板、木托盘等辅助材料的缝隙中夹杂着薇甘菊杂草籽。2013年11月25日,汕头检验检疫局在国集码头对一批加拿大木板材实施检疫时,检出杂草籽。经鉴定,此杂草籽为薇甘菊。

  据口岸检疫人员介绍,那些货物多数来自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发运到汕头陆运口岸的货物大都在香港仓储堆积过。货商为节约成本,反复使用木托盘、纸卡板等辅助材料,并随集装箱运输往返于世界各地,携带薇甘菊草籽,交叉感染,远距离传播的可能性极大。

  2013年,广东省入境口岸共截获薇甘菊32次,全部是种子。从大豆、木薯片、松木板、铁杉木板等粮食或木板中截获8次,从装有涤纶布、电容器、铜丝、液晶显示屏、三极管、激光头和集成块等产品的集装箱中截获24次。货物来源为巴西、加拿大、日本、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新西兰、越南、泰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有关部门对检出薇甘菊的大豆、木薯片进行了定点加工,并对下脚料进行了销毁。对检出薇甘菊的集装箱进行了清洁和无害化处理,对薇甘菊种子集中收集,销毁。

  口岸是国与国的通道关卡,能够截获的薇甘菊也仅仅是九牛一毛。漫长的边境线上,薇甘菊要想偷渡、潜入,简直易如反掌。

  就说云南德宏州吧。德宏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云南省西部,所辖的芒市、盈江、陇川、瑞丽、畹町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0多公里,占整个中缅边界线的四分之一。德宏现有瑞丽、畹町、盈江、章风4个口岸。有9条公路通往缅甸,有28个渡口与缅甸对应,有64条乡间小路两方边民往来,有一条国际通信电缆和9条输电线路直通缅甸。德宏州沿边有24个乡镇600多个村寨与缅甸山水相连。有22个边民互市点,赶圩之日,摩肩接踵,边贸兴隆。

  我与几位朋友在瑞丽口岸边墙根上行走时,看到所谓的墙其实就是象征性的稀疏的铁栅栏。边民双手一拉,就拉出一个空隙,人一弯腰就钻过去了。两边的猪、鸡、鸭、猫、狗……自由地出入,空中的鸟自由地飞翔。那边就是缅甸,某些地方的薇甘菊疯长,甚至翻过铁栅栏,向中国境内悄悄挺进。

  何况,谁能说那些家畜家禽及其飞鸟的身上没有薇甘菊的籽粒,谁能说它们的粪便里就没有秘密啊!

  所谓边境线,有些地方仅为一条小水沟,一道田埂,甚至有的地方压根儿就无明显的“线”——“一寨两国”“一家两国”、一株薇甘菊占据两国地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在缅甸,根本就没有有害生物和无害生物一说,对薇甘菊从不除治,甚至还常被大量用于军营、战壕、单兵掩体的覆盖物。故此,缅甸边民又把薇甘菊称为“山兵藤”。

  2000年,薇甘菊从缅甸传入瑞丽。起初,当地人只是将长势郁郁葱葱开着白花的薇甘菊视为一种寻常杂草,便没把它当回事。后来发现,成片成片的甘蔗林、柠檬林、香蕉园、咖啡园被这种叫不上名字的似藤似草的植物覆盖成了山丘,造成三成至五成的减产,甚至绝收。农民着急了,扯下几根这种似藤似草的东西就去找专家鉴定。

  经专家鉴定才知道,那种似藤似草的植物,就是“植物杀手”——薇甘菊。这时,薇甘菊已在瑞丽蔓延10万亩了。专家们惊出一身冷汗。

  具体是怎么传进来的呢?至今无人能说清楚,也不可能说清楚。

  离中缅边境不远处,一位头戴斗笠蹲在地上吸水烟的老人回忆,上世纪80年代,对面邻国缅甸种植了大量薇甘菊,用来掩护兵营和军事工事,遮盖防空洞和炮位。“那东西疯长,把哨所和哨所附近的菜田和果园都盖上了。站在这边的山上往那边看,清清楚楚。我当时就寻思,那东西会不会跑到我们这边来呀?”

  那位老人的话,一语成谶。

  薇甘菊没有国籍,也没有血液和肤色之分,极其轻巧且长有翅膀的薇甘菊种子飞入瑞丽是绝对可能的。这不,说来就来了,挡都挡不住。

  瑞丽有了薇甘菊后就向整个德宏州蔓延,先攀援后覆盖,用绞杀和分泌毒汁的手段,造成成片成片树木死亡。薇甘菊来势凶猛,眼下正以德宏为据点迅速向保山、临沧等8个周边州市的30个县蔓延。

  必须清醒地看到,薇甘菊给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生态状况造成的重大改变,负面影响不但深远,且在一定程度上再也不可逆转。更重要的是,它们的侵害还在继续之中。肆意妄为,势如破竹。薇甘菊要建立自己的帝国吗?

  这是一位老农的哀求:“哦,老天,求求你们让那些该死的薇甘菊停下来吧!”

  十、滇缅公路

  著名的滇缅公路正在遭受薇甘菊的袭击。

  事实上,早在二战时期,薇甘菊就潜伏这里了。滇缅公路与中印公路(又称“史迪威公路”)相接,历史风云,跌宕起伏,战火硝烟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滇缅公路东起中国昆明,西至缅甸蜡戍,全长1453公里。公路始建于1938年春,于当年12月初建成通车。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西南后方的一条历时最久,运量最大的国际通道。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这条公路运过来的。

  滇缅公路每天都遭受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

  当然,日军飞机每天狂轰滥炸的岂止是滇缅公路,整个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军事设施,都是日军飞机狂轰滥炸的目标。为了隐蔽目标,迷惑日军空中飞机侦察,那时美军在马来西亚、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地区,曾大量用薇甘菊作伪装,遮掩军事设施。“一叶障目”——薇甘菊障眼法有没有效果,不得而知。但在战时,薇甘菊也算英勇无畏,始终与美军相伴相随。

  滇缅公路中方一侧的终点——畹町小镇,当时是中美英三国盟军的大本营,也是战略物资的集散地,每天有成百上千辆军车从这里将物资运往内地,几十万中国远征军从这里出入国境。空中,飞机轰鸣,火光闪闪;地面,车轮滚滚,战马啸啸。时而炮声隆隆,时而枪声大作,到处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咳咳咳——!而今天,畹町小镇附近不远的地方,薇甘菊毋庸置疑已在那里落脚,并且恣意丛生。有的玉米地、果园和甘蔗林已经被它们吞噬,正常的农事活动被它们搅乱了。这还不算,它们还觊觎着村庄,要把世代在此生活的乡亲们也赶走吗?

  抗战期间,薇甘菊在哪儿呢?

  薇甘菊就在这里——炮弹箱子里有薇甘菊,帐篷缝隙里有薇甘菊,车轮的轮纹里有薇甘菊,军靴靴底凹眼里有薇甘菊,马匹的鬃毛里有薇甘菊……或根,或茎,或叶,或花,或籽儿,各种各样的军事辎重,真是薇甘菊蛰伏的好地方。运输的粮食、生活食品、器械、防化用品、医疗用品,等等,甚至连骡马饲料里也可能混有薇甘菊的种子。

  不过,那时薇甘菊在滇缅公路沿线还不成气候。退一步说,即便成了气候,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也不会有人注意到它的存在。逃命还来不及呢。抗战胜利后,记录这段历史的电影电视及其文学作品中也鲜有对薇甘菊的描述。

  需要提到的是,1950年,这里发生的一场大地震,又成为薇甘菊传播的助推器。因为大地震引发了河水泛滥,致使薇甘菊种子四处漂泊,随处传播。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

  一年前,云南植物研究所几位植物专家选择木康至畹町桥段进行勘察发现,缅甸公路贯穿德宏段竟是薇甘菊分布的核心区,呈井喷式蔓延态势,不禁大吃一惊。

  那里紧靠北回归线附近,纬度低,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春温高,夏季长,秋多雨,冬季短,雨热同季,干冷同期。从气候条件看,是典型的薇甘菊适生区域。沿公路从芒市至瑞丽,随纬度降低,薇甘菊分布面积和厚度逐渐增大,距中缅边境越近,薇甘菊分布点越密集。最小的点,面积8平方米;最大的点,面积2000平方米。据观察,田边、地角、稀疏林地、河流、溪水、水沟两侧、农户院落四旁等,也就是人的活动较为频繁,但又不是很喧嚣的角落,是薇甘菊危害最严重的地方。

  2014年9月初,我在瑞丽参加薇甘菊防治现场会时,也专门沿滇缅公路进行了一次探访,所见薇甘菊造成的危害,确实如专家所言,令人揪心。

  在松山战役旧址,我看到薇甘菊正在疯狂地向四处蔓延。当地人阿黑说,这里的薇甘菊已经除治多次,但还是没有根除。阿黑说,薇甘菊的种子在松山蛰伏很多年头了,最近几年开始冒头,作恶,并四处乱窜。他说,据分析,松山上薇甘菊最初的种子,是日军松山秀治联队从缅甸那边调防时带过来的。

  抗战时,松山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扼滇缅公路要冲,紧靠怒江惠通桥,是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左右皆山,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居高临下可控制怒江打黑渡以北40里江面。1942年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撤退到怒江东岸的远征军与日军隔岸对峙。日军在怒江西岸及滇缅公路旁的松山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1944年6月4日,中国远征军向松山发起进攻,同年9月7日占领松山,并歼灭松山秀治联队,共歼敌3000余人。这是二战亚洲战场上的一次著名战役,被称为“玉碎战”。

  据说,由于当时战死在掩体、碉堡里的日军太多,尸体无法处理,便就地掩埋了。奇怪的是,这里每隔若干年,就闹一次鼠疫。有人猜测,鼠疫可能与那些尸体有关。我在想,当年松山秀治修筑那些工事时是不是也撒了大量薇甘菊的种子?忽然意识到,薇甘菊怎么跟战争联系得这样紧密?它是喜欢闻火药味,还是喜欢闻血腥味?

  明晃晃的公路路面上也出现了薇甘菊。它们是从桥梁下、地沟里或涵洞里冒出来的,气势汹汹地缠住了公路两边的电线杆、灯柱、垃圾箱、绿篱和灌木。尽管路面上的薇甘菊被呼啸而过的车辆碾成了绿泥,泥乎乎地在过往的车轮下喷溅乱飞,但它们还是前赴后继地窜上公路,就像成群的章鱼一样,缠绕并撕扯着猎物。它们疯狂的藤蔓甚至还从窗户、门缝爬进道班房里或路边居民的家中作乱。它们还会袭击哪些目标?那些餐馆、加油站、汽车修理铺、超市、工厂、学校……也会遭受劫难吗?

  能匍匐,能卧行,行迹无常;能蹲坐,能跳跃,变化多端;能站立,能攀援,深谋远虑。是一条一条的绿毯子吗?草地覆盖了,灌层覆盖了,乔木覆盖了。20余米高的大树顶端,它也能自如攀上,自下而上全部覆盖。我惊叹不已。望着森林上空飘浮的云朵,我在想,如果给它时间,薇甘菊也可能爬上云彩,甚至把夜空的月亮拽下来呢。

  它危害植物的高度由被侵害植物的高度决定。不是它敢不敢的问题,而是它想不想的问题。它是魔术,还是荒诞的“包裹”艺术?我突然想到那个叫克里斯托的“包裹”艺术家。克里斯托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包裹山谷、海岸、大厦、桥梁和海岛,让公共建筑和自然界呈现熟悉而又陌生的浩然景观。上个世纪70年代,克里斯托完成了三个惊世的作品——《包裹海岸》《包裹峡谷》《奔跑的栅篱》,海岸被包裹了,峡谷被包裹了,栅栏被包裹了,所用材料都是帆布、尼龙布和不同色彩的织物。克里斯托可能忽略了薇甘菊,或者压根儿对薇甘菊就没有感念,不然用那么多布和织物干吗,撒一把薇甘菊的种子不就成了吗?1995年《包裹帝国大厦》横空出世那天,吸引了全球500万游客前来观看,大厦挤得水泄不通,盛况空前。然而,薇甘菊毕竟不是艺术,薇甘菊包裹的是绿色的生命,它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

  专家经过比较研究认为,薇甘菊侵害性远比紫茎泽兰、飞机草、鬼针草、五色梅等有害植物要严重得多。目前,云南省森防局正组织力量在滇缅公路受威胁区域建立阻击带和隔离区,全力剿杀薇甘菊。

  十一、气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滇缅公路松山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