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著名校长李希贵:教育是一个闭环

著名校长李希贵:教育是一个闭环
2019年10月12日 20:49 新浪网 作者 遗君明珠的微博

01

  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学生毕业8年后微博举报初中老师”的新闻。

  和去年的“20年后打老师案”一样,网友的观点照样分为立场鲜明的两派。

  一派是挺学生,认为有些无良的老师根本就不配为人师表。

  另一派则是挺老师,觉得有的熊孩子就是应该严管,一些学生不理解老师的苦心。

  比如有人就为那位被举报的初中老师开脱说,当事学生自己也承认上学时习惯不好,上课爱说话,是经常被骂被打的“老油条”,而对老师的打骂“不是很在意”,估计是老师看出自己一脸无所谓的态度,才骂了那句让他8年都耿耿于怀的话。

  著名校长李希贵:教育是一个闭环

  但不管怎么说,一位老师就算不是出于恶意,但其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了心灵的创伤,甚至许多年之后都怀恨在心,也说明老师的教育是失败的。

02

  从网上看到一个关于前北京十一中学校长、现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海淀教育战略性人才培养基地主持人李希贵的故事。

  据说,李希贵主张“作为一个校长,在学校里看到孩子违规违纪了,得绕着走”。

  为什么呢?

  李希贵的解释是,教育是一个闭环过程,孩子犯了错,要经历“批评-表扬-激励-改进-巩固-养成”这个完整过程,教育活动才算完成。

  如果校长当面指出了孩子的错误,却没有机会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是不合适的。

  所以,正确的办法是让班主任去处理,完成整个教育的闭环。

  李希贵校长给出的具体做法是否有可行性且不讨论,但我特别赞成他“教育是一个闭环”的理论。

  新闻中那些被学生报复的老师,都是没有完成教育的闭环,对犯错误的学生只有一个严厉批评的开始,却没有一个让孩子从心理上认可老师批评的结尾。

03

  记得笔者在以前的文章里介绍过,当年初为人师,也曾动手打过学生。

  但学生并不服气,有的甚至还跃跃欲试,充满了敌意。

  我求教于学校里的一位前辈,他打学生要比我厉害得多,但学生还都和他非常亲近。

  他向我传授经验说,对学生不但要会打,而且还要会拉。打了学生之后,还要用语言和行动把他拉回来,让他知道你是为了他好。

  后来我仔细观察那位老师如何管学生,发现确实像他说的那样,一边是打,一边是拉,尺度把握得相当好。

  比如一位学生又犯错误被他抓了个正着,他可能上去就是几拳,然后叫到办公室,拿出刚刚考过的试卷,告诉学生:

  “刚才我为什么打你?不仅是因为你违反了纪律,还因为这次考试!我是对你抱有很大期望的,但你看这题做的,错这么多!”

  然后,要求学生放学后先不要走,找自己来补课。

  把错题讲完,他仍然会很严厉地对学生说,下次再犯,小心你的肉皮!然后对学生的屁股踹一脚:“回去吧!”

  学生拿着试卷笑眯眯地走了,看得出来,学生对老师不但不恨,心里还充满了感激。

  直到现在,那位老师还和很多学生都保持着联系,学生经常去家里看望他,结婚生子也会告诉他,他都会随份子,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04

  很多时候,学生对老师心中有恨,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感受过你的暖意。

  全国著名班主任培训专家肖盛怀老师曾介绍经验说,有一个学生多年前对他说,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老师。

  理由是,肖老师是他读书期间唯一找他谈过心的老师。

  可见,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关心是多么重要。

  也许,你和他一次和蔼的单独谈话,就可以让他记上一辈子。

  心中的不满,也会烟消云散。

  受这位学生启发,肖盛怀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把与学生“谈心”当成每天必做的工作,每天都固定时间与学生谈心,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有一次谈心的机会。

  到了谈心的时间,很多学生连饭都不吃就赶过来。

  可见,和老师交流是学生心底的一种需要。

  其实对于那位举报初中老师的学生而言,他一直想要的,无非是老师的一句道歉。

  就算老师当时说了过火的话,如果能私下和学生谈一下心,哪怕是毕业前对学生表达一下歉意,学生也不会把仇恨在心里压上8年。

05

  很多父母都曾经打骂过孩子,孩子之所以不恨父母,不仅是因为那份血缘关系,还是因为父母在生活中对孩子的那份关爱。

  有多少母亲,刚刚严厉批评了孩子,第二天就专门给做一顿孩子爱吃的好饭。

  有多少父亲,刚说完再也不管你了,一转眼就下楼准备送孩子去上学。

  老师对学生也是如此,别说打骂,就算是一次普通的批评,都可能伤害到学生脆弱的心灵。

  我们的苦口婆心,可能已经让学生怀恨在心。

  对于老师来讲,批评完学生,接下来还应该有一系列过程,需要和学生去交心,帮助他改正错误,让他理解你的善意。

  每一个孩子的教育,都要形成一个闭环,有始有终。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算真正做得到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