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傍晚向⽇葵》:新锐导演⽤诗意诠释⽣命的意义

《傍晚向⽇葵》:新锐导演⽤诗意诠释⽣命的意义
2023年08月16日 20:43 新浪网 作者 杜娟

  

  如果⽤⼀句话来形容这部有关“⽣死”探讨的电影《傍晚向⽇葵》,我想应该是⼀⾸“散⽂诗”。

  ⼤多数⼈不能坦然⾯对⽣命终点,⽣离死别注定悲伤。⽣死沉重,镜头难描,属于笔触与⼼灵的孤岛,导演们似乎也避⽽远之,那能不能通过特别的镜头语⾔,进⾏艺术重构,去解压这种主题,释怀⽣死呢?

  《傍晚向日葵》聚焦普通⼈,⽴⾜当下⽣活空间探讨⼀⼤群体的精神困境,将“⼤胆”想法与艺术爆发⼒融⼊电影,⽤诗意的场景,回忆与现实交叉完成叙事,⽤“回归意识”呈现⼥主⽣命终点前的⼼路历程,在真实现实与心理现实的表达之中,实现了艺术电影空间向⽇常⽣活的转向,进⽽完成对⽣死意义更⼴泛且深刻的现实讨论。

  

  (图片为导演李旭)

  “回归意识”意境表达,新锐导演⽤“活镜头”探讨⽣命的意义

  艺术源于⽣活,但到底要⾼⽣活多少?如何将⼀名患病将近⽣命终点的⼥性的故事讲好,导演巧妙采⽤了⼈物内⼼,特别是⼥⼈最柔软的地⽅作为切⼊点——“回归意识”。

  “回归意识”是对过往记忆的重塑,对于⽣命枯竭者而言,“回归”是⼀种特殊的依恋情绪。从⼼理层⾯讲,它包含了⼈对回忆的美好憧憬,是⼼灵得以平静的良药。影⽚中恰好利⽤了这点,⽤主人公徐曼芳熟悉的环境,同时亲近⾃然来疏散负⾯情绪。所以在影⽚中,我们会看到徐曼芳被疾病折磨之后,镜头一转,第⼆天却是阳光明媚,仿佛⼀切都没有发⽣。没有过多⾔语,巧妙的镜头运⽤代替完成了这种表达。

  影⽚⽤了很多⻓镜头与场景镜头来表达徐曼芳内⼼变化,但在场景选择上导演并没有“炫技”,这其实也与“回归意识”不谋⽽合。正如影片所描绘的一般,花草⼭狗,万物灵动,出于⾃然,融于⾃然⽽⼜回归⾃然,是对⽣命、乃⾄情感的意境表达,凸显⼈⽣重在过程⽽⾮结果的意义。

  李旭作为新锐导演,对于徐曼芳的内⼼捕捉在细腻度⽅⾯也颇有功⼒。观影的过程中,单独去品味⼀个镜头可能并不太明⽩要表达什么,就像⼀张拼图⼀样,当细节与细节拼合后,整体内涵会更加深⼊⼈⼼。

  ⽐如影片中包含徐曼芳从过去到现在乃⾄结局的⼩循环,包含⽼旧房屋从新到旧再到新的循环等等,细细琢磨都是精⼼布局,耐⼈寻味。这种⾼级的表达⽅式,或许与新⽼导演没有太⼤关联,更多可能源于⼈对⽣活抽丝剥茧的观摩。

  

  探讨女性价值观,独⽴还是孤独?

  女性独⽴的含义,并⾮孑然⼀身,⽽是内⼼的强⼤,能够坦然⾯对⽣活、⽣命中的⻛⻛⾬⾬,能够⾯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当问题已经不可为时,也能乐观对待,坦然接受。⽽这些,在徐曼芳身上体现都⾮常完整。

  当然,因为影⽚要表达的是普通⼈⽽⾮圣⼈的内⼼历程。所以,当徐曼芳的思想在热爱⽣活与对抗疾病之间拉扯时,她的情绪也会不稳定。但正如上⾯所说,发泄或者疼痛后,太阳照常升起。所以,真正的独⽴,是⼼灵可以⾃愈,是勇敢的⾛下去,⽽⾮孤独终⽼的绝望。

  徐曼芳给观众带来的是精致,勇敢,有爱等正能量。希望传递给观众的也正如⽚名⼀样,像向⽇葵⼀样去活着,⾯朝太阳,虽然刺眼,但⼈⽣会丰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天津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