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东南亚的火山上,长满了中国人

东南亚的火山上,长满了中国人
2024年04月17日 09:33 新浪网 作者 凤凰周刊

  过去的一个月里,全网最懂生活的人都在晒自己爬山的照片。

  打开社交媒体,到处都是春和景明

  在众多的山花烂漫中,满脸灰烬、狼狈又松弛的火山合影,格外地与众不同。

  

  

图源:李昱荣

  爬腻春山的中产,已经在东南亚爬火山了。

  用墨镜遮住被硫黄味熏得有些发红的眼睛,背对火山露出的微笑,一张“人生照片”就此诞生。

  那不仅是他们征服火山的铁证,也是他们勇攀高峰的社交名片。

  虽然转头就会发现,这高峰上挤满了人。

  

  东南亚的火山上,长满了北上广深中产。

  都说“勇敢的人先吃火山灰”。

  第一批勇敢的中产,已经被火山教训哭了。

  

  爱花钱找罪受的中产

  都去爬火山了

  任何一个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对爬火山的最直观感受都绕不开五个字:

  “花钱找罪受”。

  但只有爬过火山的中产,才最懂个中滋味。是的,几乎每个爬过火山的人,都会细致描绘自己遭的罪。

  出发时总是心比天高,但越往上爬,走惯了公路的中产就越容易发现:

  火山上面,根本没有平滑的路,只有乱石坡道。

  

  

图源:小红书用户@话梅-

  石头的表面都没有经过处理。

  虽说大部分石头踩上去都纹丝不动,但谁也不能保证下一步依然稳健。

  玩得就是一个心跳。

  

  

爬完火山,博主@阿拉dududu发帖讲述真实的火山之旅。图源:小红书用户@阿拉dududu

  再经验丰富的向导,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踩着他的脚印前行。

  依然上了山,人能做的只有深一脚、浅一脚地试探。

  更要命的是,上山的路基本是45度以上的斜坡。

  一旦踩空,只能听天由命。

  命好的人,能被向导和队友拉住然后重新出发;运气差一点儿则很有可能跌下山去,轻则受伤,重则死亡。

  为了看到最美的景色,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的中产们还要继续往下步行一公里左右。

  在火山,下坡路比上坡路更加难走。

  山路崎岖,没有护栏,往前一步就是悬崖。

  

  

网友@加贝在印尼火山看到的警示牌。图源:小红书用户@加贝

  更夸张的是,处处都是危机的火山,没有路只是诸多困难里最不起眼的那个

  这一点,从网友们主动分享的爬火山装备中就可见一斑。

  提到鞋子,大家的建议只有一个:抓地力强。但有两个装备,却是各路网友“耳提面命”多次强调一定要带的保命神器。

  一个是护目镜。

  在遍地是灰的火山,哪怕迎面吹来的一阵微风,都可能带起“人双眼”的风沙。更别说火山上的风往往很大。

  

  

网友@JoanTT的爬火山实录。图源:小红书用户@JoanTT

  灰黑色的沙粒无差别地附着在人身上的每个角落。

  如果说“吃火山灰”只是糊一嘴沙子,那沙粒入眼的杀伤力就是春日里花粉过敏的一百倍。

  除了风沙,火山中还会不定时出现大雾干扰视线。

  没有护目镜就敢勇闯火山的来客,多少有点”不知死活“的草莽。

  当地壳下的岩浆上升至地表并喷发时,岩浆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会随着岩浆喷出,形成硫磺。地下水与岩浆接触,产生的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硫酸盐和硫化物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硫化氢气体。

  长期在火山硫磺矿中开采和搬运硫磺的矿工,人均寿命只有40上下。

  于是,防毒面罩,就成了爬山客的保命装备之二。

  

  

图源:李昱荣

  面罩有片刻没有戴紧,就能体会到什么叫做无法呼吸;

  就算戴紧了,也没办法完全阻隔空气中的硫磺味,用网友的话说“吸上一口原地去世”。

  但这样的险阻并没有阻挡中产前进的脚步,越是接近火山口,他们的激情就越发澎湃。

  在典型的火山爱好者看来,这是“在世界的尽头,听地球的心跳”。

  当然,如果他们没有为了看日照金山,凌晨12点/2点就开始夜爬火山。

  如果他们没有在短短12小时之内,体验从全身贴满暖宝宝还是瑟瑟发抖,到太阳一出又晒又热又闷的冰火两重天。

  这浪漫的文案在不懂火山美妙的人看来,或许更有说服力。

  被温差打个措手不及的中产们,不知道什么叫做认输。

  直到他们看看镜头里的自己,鼻翼上挤满火山灰。嘴里、鼻孔、指甲缝、头发丝也成了火山灰的统治区。

  

  

图源:小红书用户@imGreat

  下山后的第二天,因为保湿工作没做到位,嘴唇和脸颊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纹。这才不得不承认:

  中产在征服火山之时,踉跄的每一步都是在向火山呜咽着唱《征服》。

  然后在旅行总结里贴心建议每个要爬火山的人:

  别穿浅色衣服。

  

  

图源:小红书用户@阿拉dududu

  

  爬一趟火山,吹一辈子牛逼

  越危险越迷人,放在爬火山这件事儿上一点都没错。

  爬火山再苦再累,人们发在社交媒体的照片也依然光鲜靓丽。到东南亚的中产,要征服的火山一般有两座:

  Bromo和Ijen。

  Bromo并不难爬,是快则15分钟,慢则半小时就能征服的性价比之山。

  但却被誉为地球上最像月球表面的地方,据说看Bromo的日出,能获得在宇宙俯瞰月球表面的同等震撼。

  

  

图源:李昱荣

  不仅被《孤独星球》选做封面,也是《国家地理》推荐过的火山之一。

  

  

图源:网络

  这给中产提供了极大的情绪价值,每个登上Bromo的人都能油然生出几分自豪:

  “世界不在书里,在我脚下”。

  这种少时阅读的纸质杂志被踩在脚下的成就感,代表着一种穿越时空的自我满足:昔日遥不可及的远方,如今正被我征服。

  但征服Bromo的过程实在是太过简单,如果没有爬过高难度的ljen,那么中产们下山后恐怕要说:

  “火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对火山祛媚了”。

  好在,ljen爬起来难如登天,完全涵盖了前文写的所有困难。与此同时,它又是亚洲唯一的蓝火火山。

  夜爬ljen的最大价值就是能够一睹蓝色火焰的真容。

  

  

图源:李昱荣

  这无疑是火山对勇士的奖赏,因为它往往伴随着浓烟,刺激每个人的感官。在ljen面前,中产不得不承认的是:

  所有的尽人事,最终都要向听天命臣服。

  无论前期的护具准备多么充分,只要风的方向吹向你,一切装备的作用不过是“聊胜于无”罢了。

  好在痛苦是暂时的,关于痛苦的记忆也会被时间和语言不断美化。

  刚爬完火山的中产,心里大概率在想“再也不来了”;但只需要过上个把月,他们就能把火山灰的苦涩忘得精光。

  与此同时,把火山踩在脚下的勇气却历久弥新。

  照片发在朋友圈逼格拉满,带回家的火山石可以吹一辈子牛逼。

  并顺便引经据典,用纪录片《火山挚恋》中的金句,阐释自己的人生:

  “和火山对视过,就很难再安于平庸的人生”。

  

  

图源:纪录片《火山挚恋》

  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信心,它意味着:

  一切中产向往的生活,都将成为中产的生活。

  换句话说,中产看到的一切,都将是他们的囊中之物。

  野心常有,但如此浪漫的野心却并不常见。更何况这野勃勃的火山之旅,还有一个无比现实的前置条件:

  主打一个受苦,并不怎么花钱。

  大多数东南亚爬火山游客的预算,都可以压缩在1万左右。

  一个荒谬的现实是,月薪两万的中产或许无法拥有外卖自由,但火山自由却尽在掌握。

  在印尼火山的经验贴评论区,经常可以看到求拼团的网友。上网随便一搜,印尼火山的三天两夜团,价格甚至可以低至699。

  

  朋友小李今年过年曾勇闯印尼,不仅爬了火山,还游览巴厘岛、佩尼达岛,体验了一把浮潜。

  在春节这种旅游旺季度过了9天8夜的美妙旅途,一看账单:

  一共花了1.5万。

  按照他本人的说法,“其实1万就够了”,他多花的5000,是因为全程单独包了一辆车,居住的酒店的规格也“非常高”。

  就连爬ljen时,因为太累,也花400块现金购买了纯人力的拉车服务。

  这种被登山客戏称为“火山限定版的兰博基尼”人力车,更像是一台有车轮的轿子。需要两个当地人配合才能拉动。

  

  

图源:小红书用户@Monica傅傅

  多数登山客在爬山的时候都不忍心坐这种纯人力的车,但手脚并用下山之后还是会在总结里由衷建议每个人:

  “不要自己爬,直接坐车去”。

  倘若可以抛开人力拉车的争议、不想硫磺矿工的短寿,只聊火山之旅的花销,那么可以说:

  去东南亚爬火山,是中产旅游投资史上最划算的买卖。

  和穿着中产三宝、开SUV带狗爬野山相比,俨然已经在next level了。

  

  爬上火山才知道

  旷野上面人挤人

  众所周知,爬山是一种考验财力、精力、毅力和勇气的军备竞赛。

  爬火山,则是普通爬山的升级版。

  爱给自己人生上难度的中产就是这样,在任何领域都要勇攀高峰。中产的情绪生成机制往往带着某种共性:

  爱在痛苦中找快乐。

  在爬火山的人眼中,如果没有爬山的艰辛,那么就没法享受到瑰丽的火山、蓝色的硫酸湖,也无法见证普通山上见不到的奇异美景。

  

  

图源:李昱荣

  这既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自己经历痛苦换来的快乐。

  正是痛苦的累积,让停止痛苦的那一刻显得如此不凡。

  在爬山过程中花小钱吃大瘪不要紧。

  那是他们给自由、勇气交的学费。

  他人眼里的狼狈,在中产自己看来是征服自然的勋章:勇敢的人先吃火山灰,那是自由的味道。

  所有的不理解对中产来说都是一种赞美,是一种高贵的孤独。

  外界的褒贬都不足以触及中产的灵魂,爬火山的过程中,能让中产破防的只有一个瞬间。

  他们费尽力气到了观景台/火山顶,才发现:每寸高地都站满了人。

  

  

图源:小红书用户@Kikiloveme

  甚至危险的地方也全是人。

  硫磺矿附近的浓烟下面,征服火山的人正在排队拍照。

  

  

图源:李昱荣

  山的那边还是山,旷野上面人挤人。

  这无疑是一种隐喻,像极了他们的人生。

  于是,站在火山之巅的中产们,踮起脚尖好不容易取到一个没有人头的景别。按下快门的那个瞬间,悄悄松一口气的同时,也在内心升腾出一种淡淡的悲伤。

  但还没到泄气的时候,因为仅剩的力气,还要留着下山。

  而下坡路,远比想象中难走。

  作者/章鱼编辑/闫如意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