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慢病管理创新,看谁在行动?-慢病管理生态圈论坛成功举行

慢病管理创新,看谁在行动?-慢病管理生态圈论坛成功举行
2021年10月26日 18:00 新浪网 作者 新浪健康

  

  

  10月23日,由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创领心未来-慢病管理生态圈论坛”在上海浦东成功举办。聚焦探索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创新解决方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位健康产业资深人士参会交流。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

  如何加强和完善慢病管理体系, 应对人口老龄化下慢病的快速攀升?实现有效的慢病管理,还存在哪些障碍?如何打通数据、服务、支付与健康管理的链接,来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生态圈的落地和创新?

  本次会议邀请了政府官员、医院的管理者、政策及心血管相关专家学者,科技、保险、医药器械等企业领导者共同分享了在各自领域的慢病管理创新实践和观点,并展望了慢病管理生态圈的未来图景。

  会议期间,超过43万网友通过创奇研究院小鹅通、新浪健康、云鹊医与菲凡视界的直播平台线上观看了会议。

  正文字数丨3670 字

  预计阅读丨  9  分钟

  

  蔡江南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教授代表论坛主办方致开场辞,并分享了《慢病管理的落地和创新》。分析了三级医院、基层医疗、患者的现状和短板对慢病管理的影响,他表示解决这些障碍,要打通支付、数据、服务三个连接。专家诊所、快捷诊所、病人管理小组为代表的专家主导模式、标准流程模式和平台管理模式的搅局式医疗商业模式创新对慢病管理体系发展至关重要。

  

  刘菁赛诺菲中国创新及核心事业部总经理

  赛诺菲中国创新及核心事业部刘菁总经理代表论坛支持方发表了致辞,她以心血管为例分享了慢病管理的心得体会,表明应对患病率、死亡率、治疗率等沉重的数据,要以患者为中心,从预防、诊断、治疗、随访和支付等方面入手,不断加码创新投入,推动整个心血管慢病全生命周期管理形成闭环。并表示赛诺菲愿参与推进心血管慢病全病程管理生态圈的创新,与生态圈伙伴深度合作。

  

  俞卫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 梅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品牌总监

  此次论坛涵盖主题学习和圆桌讨论两个环节,由创奇研究院媒体品牌负责人薛梅主持论坛,蔡江南教授和创奇研究院执行院长俞卫教授分别担任了两个圆桌主持,上海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萍副主任、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陆勇院长、上海新华医院心内科李毅刚主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袁祖贻院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霍勇教授五位专家,分别分享的主题为《慢病管理的政策构建和实践创新》、《守护生命,建立院内VTE防治安全地带 》、《房颤诊疗一体化,迈入物联新时代》、《平衡的艺术,ACS抗板治疗的全程管理》、《十年一剑,构建中国ACS创新管理》。

  「01」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合作

  

  江萍上海长宁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

  江萍副主任介绍了慢病管理相关国家及上海市的政策走向,围绕慢病管理的常态模式与支付机制分享了长宁在家庭医生制度上的实践经验,结合数据的链接与共享、智能慢病随访系统、互联网+护理、居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方面的成效与问题,提出夯实慢病管理生态圈,除了创新还需要政府、企业、卫生行业共同努力合作推进。

  02圆桌讨论1:政策与产业互动-创新驱动有效的慢病管理

  

  第一个圆桌讨论由蔡江南教授主持,江萍主任、上海新华医院心内科李毅刚主任、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陆勇院长、智云健康创始人匡明总经理、浙江省玉环市人民医院健康共同体集团董寅院长、圆心科技集团创新营销中心田静副总经理六位嘉宾,就慢病管理的政策建议展开了探讨交流。

  根据现场嘉宾的发言整理的建议如下:

  1)推进同质化医疗服务,除了投入机制之外,还要有人力的配置,基层医生能发挥出专科与全科医生两个角色的作用,会有助于缓解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2)大圈里面可以有小圈,政策可引导慢病管理分成管理圈和疾病圈细化建设。

  3)实现医疗服务精准化过程中会碰到政策不一致的问题,公共卫生基金和医保基金统筹使用,建议建立一体化管理方案,有利于利益机制的调整,方便管理;建议在统筹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基础上,以健康评价、健康数据等健康管理最终的成效为导向,调整预算。

  4)市区两级医保很难打通,财政拨付和相关统筹非常困难,区域内是否可探索围绕慢病做医保统筹,打通社区、老年护理机构、二级医院、区级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病为核心的医保联动。

  5)公立医院存有大量的基础数据,但梳理、整合、开发到运用数据尚有欠缺

  6)互联网医院要探索合理的线上问诊行为规范,鼓励医生参与,可出台必要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7)慢病管理中心模式和项目落地需要政府及产业投入资金支持。

  03我们不能缺乏发现VTE的眼睛

  

  陆勇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院长

  陆勇院长一上来就表明VTE(静脉血栓栓塞症)虽然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第三大杀手但可防可治,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提高患者认知对早期疾病预警识别,可降低发生率;运用数字化、自动化、一体化平台来加强患者的随访、宣教的管理与监测等,能让信息系统不断完善,院内院外精准联动。他认为形成院内VTE防治体系路径,改善助力患者闭环管理,让医患双方提升意识对有效防治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同时陆院长表示VTE的防治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会共享区域性的研究数据,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制度的建设。

  04与时俱进,可穿戴点亮慢病管理

  

  李毅刚上海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

  李毅刚主任在分享中介绍了可穿戴与物联网慢病管理的特色,以及上海市房颤中心联盟实施房颤诊疗一体化的创新实践与成果。

  对于当前房颤的疾病负荷被低估,亟需进行无症状房颤筛查与管理的问题,李主任指出,他们应用了穿戴式贴片和腕带式设备,来提高早期筛查率,加强患者随访管理;同时也在大力推进房颤中心的建设,落实房颤分级诊疗,使房颤得到同质化诊疗和全程规范管理;此外,促进更多风险获益比高、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创新药准入,来提高用药保障力度;以及对更多患者进行导管消融等微创介入术;这些举措最终会减少脑卒中等并发症,阻断慢病向重症发展。

  05ACS患者抗板治疗如何持续优化

  

  因疫情原因,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袁祖贻院长线上参与了分享,重点介绍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抗板治疗管理与创新实践中,如何应对缺血与出血风险的平衡,个性化用药的需求,以及抗板指南的更新,结合“防-治-管”的全程管理体系,在落地中不断规范与科学的进行慢病管理。他指出实现患者到门诊包含家属、医生、行业团队、医保与商保等各方面协同合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06构建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势在必行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

  霍勇教授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十年来中国心血管慢病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需要的转变和行动方向。肯定了现代胸痛中心体系,以及全国急性胸痛协同救治网络,在防治、应急、救治效率方面的成就。

  对于未来的心血管慢病管理,霍教授表示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建议应紧抓血脂、抗栓管理等防治重点,推广更多学科中心建设;同时继续优化全流程管理,构建新型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以及以健康为中心关口前移,协同推进,最终实现心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趋势的扭转。

  「07」圆桌讨论2:患者为先-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全生命周期管理

  

  创奇研究院俞卫教授主持了第二个圆桌讨论,霍勇教授、袁祖贻院长、华米科技副总裁刘宇、美敦力大中华区于威副总裁、健客联合创始人周峰、镁信创新支付及患者服务事业部冯昊总经理六位嘉宾,围绕以患者为中心全生命周期管理,就医疗组织结构、人员配置、支付体系的影响闭环展开探讨交流。

  根据现场嘉宾的发言整理的建议如下:

  1)随访管理、外地病人术后管理还不是医院的主流业务,人力问题成为新的挑战,有必要引入专门团队走商业化模式。

  2)患者网络看病,医保(含门特)线上支付已在部分地区开展,很大可能会扩展可服务的人群,有可能会是新的发展增长点。

  3)要关注商保和个人自费的潜力,商保的筹资体量并不小,支付体量相对偏小,具备引导成熟的患者管理体系的支付能力。个人自费的潜力在提高,但激发为医疗服务买单的意愿还需要时间。

  4)运用可穿戴设备,为特殊带病人群进行一定行为上的监控和数据反馈,会让商保敢于对特病人群做出保障和承诺。

  5)不能忽视慢性病共病的发生,探索促进早诊早治疗。

  6)探索更多新的工作室的模式,比如通过熟人模式可以将医生和患者联系起来,用会员制的方式管理。

  7)从技术到模式到体系,要走中国特色的慢病管理道路,科技连接健康,扎实的把慢病管理的基础设施做好。

  8)要以疾病为中心,以治疗为中心做起,加强健康意识,逐步实现以健康为中心,不同利益的相关方实现联动,以最终实现各种服务最优为导向,才能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管理。

  08启动仪式和大会总结

  

  慢病管理生态圈启动仪式

  为了持续加码创新力度,论坛结束前举办了慢病管理生态圈的启动仪式。标志着打造慢病管理闭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将在各个环节引入合作伙伴,发挥各自所长,迎接更好的发展,造福中国患者。

  最后,蔡江南教授做总结发言,他表示本次论坛促进了跨界互动,强调要关注供需两端,人口平均寿命增长疾病也在增多,医疗的技术和手段愈加丰富,不同人群对医疗产业的多样化和医疗服务全面化的需求,让生态圈变得越来越重要。把握供需双方的变化,合作互助,才能更好的解决疾病。

  创奇研究院愿继续搭建跨界交流的平台,与生态圈各参与者深入、广泛合作,积极推进慢病全病程管理生态圈的创新。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