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谨防网络“煽情”之恶

谨防网络“煽情”之恶
2024年05月09日 16:37 新浪网 作者 这胖子爱看电影

  据太原警方通报,太原一网民发布大量“辱华”言论,自称受父辈庇护,近日入职国税系统。经查,当事人史某为博人眼球,煽动网民对立情绪发布不实言论,其父亲为某企业普通员工。目前,史某已被依法刑拘。近年来,部分网友自以为掌握了“流量密码”,屡屡在网上编造不实信息,煽动各种“对立”情绪,企图收割流量获取利益。这样的行为不但涉嫌违法犯罪,更是故意激化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这些“对立”背后,究竟是谁在制造“煽情”之恶?网络空间中屡屡出现的抬杠、对立、站队现象如何化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谁在制造网络上的情绪对立?

  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最近的互联网上,明明是一件小事、私事,却被步步抬高、不断放大,最后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引发广泛讨论。背后,一些自媒体一哄而上,再次引发第二波讨论,流量雪球越滚越大。但很多时候,这些讨论早已偏离了事件本身,公域和私域混为一谈,成为了“引流”的钓饵。

  为了流量,一些人掏空心思,制造对立引发关注,持续撕裂舆论,不断引流扩大收益。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现在的网络公共舆论场,话题出现后不久就容易转向极端化,各种煽动情绪、对立的言论随之而来。各方越说越起劲,恨不得把对手赶尽杀绝。“理中客”都成了实打实的贬义词,除了挑边、站队,还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闭嘴”。想要理性讨论者纷纷消失,舆论场的主导权拱手让给了这些流量蛀虫。

  当大家都不敢表达意见,只顾着宣泄个体情绪。如此这般,公共领域的讨论还有什么价值?未来的价值观会走向何处?炒作之下,个别账号的流量滚滚而来,但社会的信任却渐渐消磨。似是而非的细节,恶意拱火的冲突,打造出的“爆点”,不仅影响着大众对相关事件的全面认知,更加剧群体的撕裂与对立。

  “搞对立”的舆论场里只有牺牲品

  有人刻意制造、操纵和渲染的价值对立事件屡有发生,互联网世界中充斥了莫名的极化和冲突。这些被制造出来的“对立”很多都缺乏起码的事实依据和理论支撑,全凭情绪人为建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喷涌而出的“对立”有极强的情感操纵能力,极易在部分网民中引发非理性共情和“同仇敌忾”。

  去年,多个与“儿童”有关的事件引发关注。高铁上,儿童吵闹,引发成年人争执。公共空间建立儿童友好型社会本是题中之义。但争论到后来,“厌童”的氛围包围了整个网络,甚至出现了商家店铺抵制儿童入场的假新闻。仿佛一夜之间,儿童的存在会严重干扰成年人的正常生活。去看看那些极端化的留言,显然已经完全偏离了事件本身,沦为某些人表达自我观念的工具,这样的讨论本身已然失去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配方比比皆是。女生恐婚,便有人编造“渣男语录”“丧偶育儿”;男生社恐,必有人炒作“拜金女”“扶弟魔”,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往公众焦虑点上“贴”或“蹭”,不断扩大或制造对立。借着刻意拉扯的冲突感,再加以裁剪、选择、拼凑事实等手法,一个又一个“假象”便登上热搜了,不断扩大的“对立”成为了他们的引流工具。

  这些制造对立情绪的人,嘴上都是为了他人利益,煽情背后只有引流吸粉的生意。个别网红自媒体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扰乱公共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严重的已涉嫌传播虚假信息罪、寻衅滋事罪等刑事犯罪。所以别以为这是什么无厘头。当误解隔阂、谩骂互怼取代善意交往,伤害的又何止是某一个群体的利益?“搞对立”的舆论场里,人人都是牺牲品。

  斩断网络“煽情”之恶须重锤

  这些“煽情”制造对立的事件,看似在短期内收获了一些流量,但舆论的“回旋镖”只是迟到不会缺席。当真相揭露的一刻,这些“演员”“编剧”大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比如一开始提到的史某被依法刑拘;近来造假的“猫一杯”被全网禁言,终成“消失的她”。可见,“煽情”造假不是流量密匙,网络给了每个人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权利对应着责任,每个人必须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

  谣言只是会抢跑,真相永远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对于网络平台和监管部门来说,对这些制造谣言煽动对立情绪的不法之徒,应追根溯源,严肃追责,从源头入手打击网络谣言。对造谣传谣者严惩不贷,对屡教不改者清理出局,同时加强内容审查,完善行业准入标准。网络舆论场才不至于剑拔弩张,种种热搜榜才不至于乌烟瘴气。

  当理性复苏,煽情之恶就无处下手。对于公众而言,也应练就在庞大的网络信息中去芜存真的“火眼金睛”,避免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用理性的讨论对抗故意挑起对立的行为,维护理性讨论的空间。无论如何,网络言行不该成为攻击他人的利刃。简单的纠纷事件不应上升到网络暴力以及群体对立的程度。广大网友,以友善、客观的态度理性参与讨论,就事论事,关注有度。各方齐心协力,凝聚网络言行共识,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重庆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