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开年最高分,牛啊!

开年最高分,牛啊!
2024年03月11日 11:58 新浪网 作者 影探探长

  下半年还不好说。

  但,如果只选一部“上半年必看”的大片,一定是这部👇🏻

本届奥斯卡正在举行,约翰·塞纳全裸颁奖

  不好意思,跑题了,应该是这部——

  「沙丘2」

  Dune Part2

  2024.3.8

  早在影片上映前,《沙丘2》的热度就已经刷爆了全网。

  映后更是好评无数,上映一周便几乎追平了上一部的北美总票房。

  如今引进中国,票房也稳超第一部,豆瓣开分8.2,两天之后甚至还涨了0.1。

  照这个势头,只要导演想拍,第三部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沙丘2》这么火?

  其实无外乎两个原因:原著改编难,以及前作的成功。

  原著小说由弗兰克·赫伯特所写,出版至今,依然畅销无比。

  在几乎每一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会有这部小说的名字。

  同时,它也是首部同时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两大科幻重要奖项的作品。

  书里的一些设定,深刻影响了后续无数作品。

  《星球大战》里光剑+激光枪的未来复古主义设定;

  《黑客帝国》里救世主只不过是一颗棋子的设定;

  《权力的游戏》三眼乌鸦的设定;

  《风之谷》里生态系统以及王虫的设定......

  太多太多经典作品中,都能看到《沙丘》系列小说的影子。

《星球大战》

  但,原著本身,却迟迟未见令人印象深刻的影视改编作品。

  纷繁复杂的内容与主题,大量抽象模糊的心理描写,注定了其影视化改编的难度。

  早在1975年,以想象力著称的名导佐杜洛夫斯基就开始筹划着拍摄沙丘。

  那次的阵容堪称梦幻:画家达利饰演皇帝,奥森·威尔斯饰演哈克南男爵,阿兰·德龙饰演邓肯,平克弗洛伊德负责配乐,H·R·吉格(《异形》)参与美术设计......

  很豪华,但也很贵,更何况导演想将其拍成一部长达14小时的电影。

  过于庞大的支出与导演的不肯妥协,最终让这一项目止步在了前期策划。

H·R·吉格设计的哈克南主星造型

  1984年,另一位以想象力著称的名导,大卫·林奇把《沙丘》拍了出来。

  然而,奇异的造型,抵不过剧情的平庸,最终以票房口碑双双失利而告终。

  上面提到的佐杜洛夫斯基,原本因为项目搁浅而痛心不已。

  结果在看完大卫·林奇版《沙丘》后,立马开心得像个孩子👇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

  后续又有两部三集迷你剧,收视率倒是还行。

  但基本也只是照着原著翻译成图像,没什么新意。

  加上受制于特效技术的落后,如今看来,效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沙丘之子》

  直到丹尼斯·维伦纽瓦的出现。

  还只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他便成了《沙丘》系列小说的忠实粉丝。

  改编这本梦中情书,也成了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2021年,《沙丘1》上映。

  三年过去,豆瓣上已有60多万人标记看过,仍有7.7分。

  分数不算特别高,但批评的声音大多也只是因为影片的“预告”属性。

  维伦纽瓦对于整个沙丘世界的想象与呈现,几乎堪称完美。

  庞大而复杂的飞船,不同形态的星球,各式各样的组织群体......

  整个沙丘宇宙都被他拍得美轮美奂,却又极具现实质感。

  《沙丘2》的故事,其实也说不上复杂。

  从剧情上来看,无非就是王子复仇记的下半部——

  上一部中,男主保罗惨遭家族血洗,逃到了沙丘星球的土著居民弗雷曼人处。

  这一部里,保罗渐渐融入并成为了弗雷曼人的领袖。

  借着他们的力量,保罗成功复仇,成为了新的皇帝。

  

一半惊喜一半遗憾

  首先要谈的,当然还是影片的视听效果,依旧炸裂。

  血月下的红色沙漠,杰西卡拿石头砸人,美丽又恐怖;

  保罗驾驭沙虫,仿佛于大海中与鲨鱼搏斗一般,令人震撼;

  而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当属哈克南人的黑白主星。

  原著中其实说的没有这么具体,属于一笔带过。

  但,维伦纽瓦想根据星球的环境来反映哈克南人的心理和文化。

  所以他想出了“阳光是黑白单色”的设定。

  这可给摄影师格雷格·弗莱瑟(《新蝙蝠侠》)高兴坏了。

  他采用了只能“看见”红外线的改装摄影机来拍摄整场戏。

  人物的皮肤变成了半透明的乳白色,甚至能看到皮肤下的血管。

  整个场景呈现出来的最终效果,有一种纳粹式的邪恶,让人过目难忘。

  再来谈谈影片的剧情。

  隐藏在表面剧情下的内核,说白了就是一句话:保罗的黑化。

  起初,他抗拒救世主的身份,拒绝南下,成为全体弗雷曼人的领袖。

  因为在未来的碎片中,他看见了因此而带来的圣战与死亡。

  无数弗雷曼人打着他的名号党同伐异,征战四方。

  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

  但,弗雷曼人的盲目崇拜,以及哈克南家族挑起的全面战争,迫使他必须做出选择。

  如果他选择留在北方,那么这里的所有弗雷曼人也会跟着他留下来。

  而在哈克南家族的疯狂进攻下,人手不足的弗雷曼人,恐怕只有死路一条。

  正如契尼对他所说:战争已经替他做出了选择。

  而影片从这里开始,剧情突飞猛进。

  再加上保罗谜语人般的台词,最后一个小时让很多人看得一头雾水。

  这里我只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如有不同看法的,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第一个问题:保罗为什么要喝下生命之水?

  因为只能看见未来碎片的他,想要借此真正开天眼。

  上一部其实就已经展现过,未来并非唯一,而是可能被改变。

  比如最后保罗和詹米的决斗,他在碎片中看见的是自己的死亡。

  他想要看见事情的全貌,试图从中找到避免圣战,拯救所有人的办法。

  然而此举却反而加速了他的黑化之路。

  第二个问题是:喝下生命之水之后,保罗变成什么样了?

  一方面,保罗化身成了奇异博士+《瞬息全宇宙》里的女主。

  在无数种失败的结局中,他看见了唯一能够打败敌人的那条路。

  而当他说到这句台词的时候,影片闪回了一个片段——

  保罗最后捅死菲德·罗萨的镜头。

  所以,我个人的理解是,他已经知道了(影片中)接下来所有的剧情如何发生。

  他要做的,只是按部就班,将未来变成现实。

  他已经接受了开启圣战的黑暗之路。

  其实在原著中,保罗开天眼一直描述得很模糊。

  在圣战之后,保罗依然发现看见的未来并不是完全与现实一致。

  看电影之前,我本来期望导演能将这种预知能力拍得更加清晰明了。

  比如喝下生命之水开天眼后,未来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保罗眼中。

  是每天24小时每分每秒都能看到?还是保罗自己选择某个时间节点去看?

  电影中保罗提到的无数失败结局,到底是什么样的?

  举例来说的话,《复联3》花了一整部的时间来拍这个“失败”。

  所以《复联4》最后钢铁侠的选择才会给人一种向死而生的悲壮感。

  但《沙丘2》最终还是选择了谜语人拍法,让人很难直观地理解保罗的选择。

《复仇者联盟4》

  另一方面,保罗的变化是,他发现了自己竟然具有邪恶的哈克南血统。

  这为他说服自己利用宗教狂热成为强权者,开启圣战,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所以他说:这就是我们生存下来的方式,通过成为哈克南人。

  所以影片在前面才竭力呈现哈克南人的残暴与可怕。

  所以影片才拍了弗雷曼人烧毁尸体的场景。

  这和影片最开始哈克南人烧毁尸体的场景,形成了令人后怕的对照。

  保罗带领弗雷曼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却也把他们带离了沙漠。

  弗雷曼人不再是弗雷曼人,他们成了残暴而狂热的教徒。

  当然,契尼除外。

  这是导演对原著改动最大的一个角色。

  原著中,契尼基本上只是保罗的附庸角色。

  除了对保罗一见钟情,死心塌地,没有产生过其它任何情感。

  契尼的作用,导演解释为希望通过她的视角来和保罗保持一个批判的距离。

  某种程度上来说,契尼正是弗雷曼人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而保罗,爱上了契尼,也爱上了弗雷曼人的文化,却最终背叛了两者。

  在契尼看来,弗雷曼人人人平等。

  所以她打一开始就对所谓的“预言”充满抵触。

  后来事实也证明,所谓的“救世主”,只不过是姐妹会一手操纵出来的谎言。

  但,这样的谎言,已被姐妹会秘密传播了太久太久。

  对于受压迫者来说,谎言说得太久,就变成了希望,变成了信仰。

  保罗一开始也抵触成为救世主。

  但,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也是可怕的。

  它并不会因为保罗的意志而改变,只会愈演愈烈。

  即便保罗声明自己不是救世主,也只会被教徒们认为是他谦虚。

  最终,在重重压力之下,保罗还是选择拥抱谎言,利用信仰,蛊惑人心。

  或许他有自己的理由,但他以迎合谎言的方式,剥夺了弗雷曼人选择的自由。

  他的悲剧在于,他甚至都不是姐妹会最初想要的救世主

  影片中期,保罗摘下戒指,决定成为弗雷曼人的一员。

  喝下生命之水后,他又重新戴上戒指,称呼自己为保罗·穆阿迪布·厄崔迪。

  但实际上,此刻的他,也已经抛弃了厄崔迪家族的骑士精神。

  这个名字的前缀后缀,都已经形同虚设,只剩下中间的宗教符号。

  如果你注意听,当保罗因为担心南下会失去契尼时,契尼对他说的是:

  只要你还是你自己,就不会失去我,保罗·厄崔迪。

  而讽刺的是,保罗最终选择了中间的那个名字。

  契尼也因此选择了离开。

  个人认为,关于契尼的改变,非常精彩。

  但比较遗憾的是,有一些地方的处理不当,削弱了这种悲剧感。

  其一,弗雷曼人那种宗教式的狂热,主要通过斯第尔格来展现。

  但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导演在前面把他的盲目崇拜表现得有些搞笑。

  当然,盲目崇拜到一定程度,确实会显得比较荒诞,其逻辑没什么问题。

  但当影片后期开始转向其严肃和可怕性上时,却还是会让很多观众笑场。

  个人觉得,前面的处理还是存在一些预期上的失误。

  其二,影片结尾,对于保罗为什么娶公主,导演并没有解释。

  原著里说得很清楚,这是为了和平解决此次事件的政治联姻行为。

  可能是他觉得不需要解释,但这导致最后契尼的反应,看起来像是吃醋偏多。

  而这场戏本应该是充满了悲伤和无奈。

  换句话说,最后这场戏,完全可以对标《教父》最后的结尾——

  女主看见黑帮手下亲吻男主的手,男主成为教父。

  随着门缓缓关上,女主明白了她与男主彻底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两者的意思其实都一样,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却实在是差得有点多。

《教父》

  其余诸如哈克南男爵的夜王式结局,大决战不够尽兴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地来说,有惊喜,也有遗憾,但我仍然会期待《沙丘3》。

  如今的科幻片,剧情越来越幼稚,特效越来越卡通——

  《闪电侠》的辣眼睛特效依然历历在目,对《蓝甲虫》的印象就只剩下了各种光污染,还在上映的《蜘蛛夫人》,干脆选择了放弃治疗。

  在大家都在摆烂的前提下,还有人愿意去花心思去打造一个真实可感的科幻世界。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件值得夸奖和鼓励的英雄壮举了,不是吗?

  (院线热映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