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宁波市共有四个,都去过吗?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宁波市共有四个,都去过吗?
2020年09月11日 12:49 新浪网 作者 颖之星语

  从2003年开始,国家建设部(现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至今一共公布了七批名单,宁波市内共有四个古镇和六个古村荣登榜单。

  四个历史文化名镇分别为慈城、鸣鹤、石浦和前童。

  六个历史文化名村分别为,走马塘、李家坑、柿林、方家河头、许家山和龙宫村。

  

  慈城,在宁波的历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经济、历史与文化地位,现在的慈溪市,其起源地就在慈城。

  而且,慈城作为慈溪县治所在地,竟然长达1216年。

  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六年,开元盛世,设立明州,宁波的历史,进入了明州时代。

  同一年,原句章县故地所属区域,同时设置为一县,河南人房琯,被任命为首任县令。

  房琯来到句章后,家喻户晓的董黯“汲水奉母”的慈孝故事,使房琯深受感动,于是以董黯“汲水奉母”的“慈溪”,定为县名:“慈溪”。

  

  慈溪县,经历了唐、五代、宋、元各朝,到了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18年,慈溪县的一起失窃案,惊动了朝廷。

  因为丢失的东西非同寻常,是慈溪县的县印,也就是现在的公章。

  恐为歹徒所得,当地官员赶紧禀告朝廷,时任皇帝明成祖朱棣诏告,原县印作废,将“溪”字,改成“谿”,重新铸刻县印。

  慈溪县,从此写作“慈谿”县。

  “慈谿”之名,一直用了538年。

  

  朱棣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显著提升,世称永乐大帝。

  正是在这一时期,“慈谿”县城规模迅速扩大,《四明谈助》记载:城广十里,东曰“瞻岳”,西曰“萃宝”,南曰“拱寿”,北曰“拱辰”。

  到了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即公元1621-1627年,县城新开了小北门,名曰“辅极”,又穴水门于东西之左右,以通潮汐。

  县城六门,其规模达至鼎盛。

  

  1954年10月,“慈谿”县治迁至浒山。

  慈城,从此完成了县治所在地的历史使命。

  从公元738年设县,至1954年县治迁移,慈城作为县治所在地的历史,长达1216年。

  

  县治迁走后,“慈谿”古城,改称为“慈溪镇”,划归当时的余姚县管辖。

  1956年,“慈谿”县,复名慈溪县。

  1959年,慈溪镇,改称为慈城镇。

  1984年10月,慈城镇,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管辖。

  因此,慈城,先后经历了慈溪、余姚和江北三地的管辖。

  慈城作为慈溪市的起源地和一千多年的县治所在地,却与慈溪割离,在隶属关系不断的变换之间,慈城经历了一次次历史与文化的残忍割裂。

  每一次割裂,都是一次痛。

  

  慈溪市鸣鹤古镇,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公元8元,王莽建立新朝,西汉灭亡,随之绿林军起义,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短短十多年,中原饱受战乱。

  河南虞氏一门为逃避战乱,远道江南,定居于此。

  南北朝时期,陈朝的虞世南,曾任建安曹参军等职,入隋后,官至秘书郞等。

  隋亡,虞世南归窦建德,后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参军等职,贞观年间官至秘书监,为“十八学士”之一,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

  

  鸣鹤古镇在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开始兴建,到了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806-820年),始成规模。

  虞氏家族中的虞九皋,字鸣鹤,考中了进士,整个家族引以为豪。

  可惜虞九皋不久英年早逝,家乡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号“鸣鹤”,为家乡定名为:鸣鹤。

  很多人以为鸣鹤古镇与鹤有关,其中并非如此,只是与虞氏进士虞九皋相关。

  

  北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998-1003年),设鸣鹤场。

  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即公元1041-1048年之间,有叶氏一族从永嘉郡松阳迁来明州,后定居于鸣鹤,出现了虞氏与叶氏并处一地的局面。

  明朱元璋洪武年间,设盐场司。

  然而虞氏家族却逐渐衰落退隐,至清康熙时,叶氏一族崛起。

  

  古镇主要由三条长街组成,分别为上街,中街,下街,以中街最盛,曾是鸣鹤的精华。

  古镇还有24间走马楼、小五房、国医馆、银号、彭公祠、崇敬堂等景点可供欣赏流连。

  依山成街,因河成镇,镇边有寺,渔耕人家枕河而居,小桥流水人家,颇具江南古镇之特色。

  

  

  石浦渔港古城,位于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渔港中路,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中国海洋渔业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秦汉时,就有先民在此以渔猎为生,繁衍生息。

  唐宋时,石浦渔港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渔业商埠和海防要塞,形成了石浦古城的雏形。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古城人民世代以渔为生,代代都是大海的“弄潮儿”。

  

  石浦,“沿溪布村,村前滨海处多岩石”,故名石浦,因渔而港,名为石浦渔港。

  石浦渔港,又名荔港,是一个“月牙”状的封闭型港湾,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石浦渔港与辽宁省海洋岛、广东省汕尾港、江苏省吕四渔港,并称中国四大渔港。

  

  石浦渔港古城依山临海,由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和后街4条古朴的老街组成,总长1670米,14个景点分布于古城老街上。

  古城老屋呈梯级而建,街巷纵横交错,蜿蜒曲折,城墙随山势起伏而筑,居高控港,古时是海防重地,被誉为“城在港上,山在城中”。

  古城具有深厚的渔文化、渔商文化,以及悲壮的海防文化,渔港、商港、军港三合一,文化底蕴和旅游价值极为丰富。

  

  

  

  前童古镇,位于宁海县前童镇鹿山村,东侧有山名为鹿山,鹿山不高,形似一头卧着的鹿,故名鹿山,鹿山村因此而名。

  古镇西侧也有一座小山,名为塔山,古时山上有塔,故名塔山,与鹿山东西呼应,鹿阜斜辉,塔峰晓日。

  宁海最大的水系白溪,从古镇的西南方向奔流向东北,北侧有梁皇溪环绕,两溪流至相邻的柘杨湖村合二为一。

  古镇山水相依,有静有动,“形即在势之内,势即在行之中”。

  

  公元1233年,即南宋理宗赵昀绍定六年春,官居迪功郎的台州黄岩人童潢,在寻访四明山水途中,路经此地,见东有鹿山,西有塔山,南北两溪环绕奔流,“山环水绕、围而不塞、藏风得水”,甚喜。

  于是童潢举家从台州黄岩迁徙到此,在塔山之麓的惠民寺前定居下来,附近的村民就把初来乍到的童姓新迁户称为“寺前童”。

  后来人们嫌三字地名拗口,便去掉“寺”字,简称为“前童”。

  

  前童在明清时期达至繁盛,按照“回”字九宫八卦式原理规划布局建村成镇,把白溪水引进村中,溪水迂回婉转于家家户户,挨户环流,人人可在门前洗菜净衣。

  有山则名,有水则灵,白溪之水润泽古镇世世代代,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历久弥新。

  

  

  前童古镇古建筑群,古建数量达到1300多间,路面用白溪特有的溪石铺设而成,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的风格,砖雕、木雕、石雕于一体,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汇聚了“五匠之乡”的独特风采。

  2006年上映的爱情战争片《理发师》,陈逸飞执导,陈坤、曾黎等人主演,影片就曾到前童古镇取景拍摄,影片中的理发店现已改为民宿。

  

  

  每一个古镇,都是历史与文化铺展的画卷,也是一部厚重的书,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古今多少事,尽付岁月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