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红杏出墙″:从春色满园到诗意深处的美丽误读

″红杏出墙″:从春色满园到诗意深处的美丽误读
2024年05月01日 18:20 新浪网 作者 古卷阿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这就是最有名的“红杏出墙”诗。

  

  “红杏出墙”,原意是指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即使园门紧闭,一枝红杏仍然探出墙头,透露出盎然春意。后来,这一成语被引申为形容女子不甘寂寞,违背婚姻道德规范,私自与婚外男子交往或有私情的行为。

  但是,最早的“红杏出墙”诗,是陆游的《马上作》诗:“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的诗歌创作早于叶绍翁数十年之久,尽管如此,两者在景物描绘上展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不禁引人遐想是否后者在艺术表现上受到了前者的启迪。然而,若从文学的审美视角深入分析,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在韵味和意境的营造上似乎更胜一筹。

  

  晚唐诗人吴融的《途中见杏花》云:“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人行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曙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皇州。

  始于杏花烂漫的春日景象,诗作旨在颂扬帝都之美。字里行间,无不满溢着诗人对那片神圣土地深深的眷恋与向往。诗中提及的“红杏探墙而出”,仅是眼前实景的一抹,作为触发思乡情愫的契机,其意并不越出画面本身,纯粹是对家园温情的纯美唤起。

  

  后来的“红杏出墙”诗

  金代刘豫的《杏》:“竹坞人家濒小溪,数枝红杏出疎篱。门前山色带烟重,幽鸟一声春日迟。”这是一篇写实景的代表作。

  实际上,“红杏出墙”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景色之美上,它还蕴含着深远的意境:“正如那围墙难掩墙头红杏的娇艳,您的高尚德行与声誉亦是如此,无法被隐藏,必然为人所景仰。”

  

  进一步而言,这一意象既是对隐士高洁品德的颂扬与钦佩,也巧妙地寓含了对隐士闭门谢客之态的婉转提醒——真正的美德与才名,终究会如春日红杏般展露无遗。诗文前后呼应,意旨深远,耐人寻味。

  看完上述所言,终于清楚问题在哪里了吧!杏花是充满着美好与故事的植物,或许有太多诗词将杏花比喻为女子,进而衍生出现代人认为的不正常男女关系之意。

  

  所以说,“红杏出墙”却被误读千年,一开始就不是贬义或中性词,反倒具有极其优美的诗歌艺术意象,这就需要大家正确解读和传承,而非调笑和曲解。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