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湖北九连墩发现珍贵文物画简,它难道是凉席,其实它的用处不一般

湖北九连墩发现珍贵文物画简,它难道是凉席,其实它的用处不一般
2021年10月01日 09:01 新浪网 作者 历史大解秘

  考古专家发现文物的过程总是充满曲折,甚至还常出现180度的反转。埋藏在泥土中的一截凉席,转眼就变成了珍奇文物,这种奇特的事情就发生在湖北的九连墩,这一转变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这件文物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襄阳市枣阳县吴店镇东侧,曾经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农田,在1992年,这片土地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切原本起于一个传说,在《枣阳县志》中,有这样一个记载:枣阳东南,有大坟数座。与其说这是传说,倒不如说是无来由的诳语。但本着宁可错一万,绝不漏一个的原则,1992年,考古专家们还是对此地进行了细致考察。

  

  从考察到发现,再到挖掘,这几步就是十五年的光景,2006年,九连墩古墓群正式问世,它不仅惊艳了国民,而且震惊了世界,作为已知的规模最大、保存度最完好的战国车马坑古墓群,这里共有9座巨大的墓坑,仅一二号古墓就出土了多达1000多件文物,其中数量最为庞大的就是战车文物,而且它们大都保存得相当完好,从车辐、车轼到车轮牙和屏泥,都十分清晰,这对我们研究战国时期的战争历史有极大的价值。

  

  根据考古专家们的研究分析,这片古墓群为战国时期的楚墓,那它为何叫作九连墩古墓群呢?其实这是因为楚墓群中的墓坑都很有特色,它们上面都有封土,而且是官位越高,封土越多,在这片古墓群中有九个十分突出的土堆,暗示着下面埋葬着九位身份极高的官员,这就是九连墩的来历。

  九连墩古墓群凭借车马坑闻名世界。在漫长的发掘过程中,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虽然它们都被专家们一一做了分类与保存,但却难免出现分类失误的情况,比如有一截竹席,就被专家们划到了三级文物中,事实上它可是妥妥的一级文物!

  

  虽然被划分为了三级文物,但是它依旧被带回了湖北博物馆中,在这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毕竟文物众多,专家们总要一件一件地分析。当专家们把它拿到手上时,它们发现这似乎不是竹席的残片,仿佛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它长为30公分,宽0.5公分,厚度在0.1到0.15公分之间,但是它也不是竹简,因为竹简上一定雕刻着文字,而它上面什么都没有。一片这么小的竹席,肯定躺不下人,甚至都不够当坐垫,那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究竟是要干啥呢?

  

  失去了研究方向的专家们十分困惑,他们开始向古籍寻求帮助,毕竟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墓,那么就需要找出先秦时候的记录,进而求证出它的真实身份。经过不懈的寻找,专家们终于在孔夫子的书籍中找到了答案。《仪礼》中有言:执事之俎,陈于阶间,二列,北上。盛两敦,陈于西堂,藉用萑。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和这片竹席有啥关系呢?《仪礼》是孔夫子介绍战国时期祭祀丧葬规矩的文章,这句话可以译为:执事之俎(它可以分为十三种,这里是统称),分为两排,自北而南陈列,盛上两容器粮食,一个盛黍、一个盛稷,放在南室,使用萑作为铺陈之物。这里的萑就是指竹子编的小垫子,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画简。

  

  翻阅古籍,我们会发现上面记录着许多有趣的事物,它们有些是真实存在的,有些随着时间的流逝依旧化为幻影,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古书上全是诳语,因为当我们把手里的文物和书中匹配到一起时,我们就会明白,古人诚不欺我!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仪礼》孔子、周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2、《九连墩》湖北省博物馆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