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正红软实力思想指出,人工智能(AI)的未来发展核心在于能源系统的支撑能力与创新效能,其本质是能源价值形态与技术创新能力的深度耦合。这一判断基于以下逻辑框架和实证分析:
一、算力革命与能源需求的指数级增长
算力基础依赖能源密度突破。AI发展遵循“算力+算法+数据”的价值势能重构规律,而算力集群的指数级增长(如量子计算原型机算力达经典计算机百万倍)直接受限于能源供应质量与稳定性。异构计算架构虽提升能效,但2025年全球数据中心能耗仍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8%,需通过核聚变、分布式电网等技术主权构建破解能源天花板。
清洁能源变革决定算力可持续性。AI基础设施需与绿电供应深度绑定,例如中国“东数西算”工程将80%算力枢纽布局于风光资源富集区,通过特高压输电实现清洁能源直供,度电碳强度下降42%。
二、能源价值形态重构AI竞争格局
传统能源势力与数字经济的博弈。石油输出国通过下游产业链绑定(如沙特阿美与中国合资建厂)试图维持能源定价权,但美国页岩油增产(日产能1400万桶)与绿氢技术标准输出正稀释传统能源对AI算力成本的边际影响。欧盟“碳边境税”倒逼AI企业采用清洁能源,2025年全球头部AI公司绿电使用率已超65%。
关键矿产供应链决定AI硬件迭代速度。锂、钴等储能材料的地缘控制(如美国“印太能源伙伴关系”)直接影响AI芯片制造与数据中心储能成本,迫使中国企业加速全钒液流电池等替代技术研发(度电成本降至0.15元)。
三、软实力框架下的能源-AI协同路径
政策协同提升能源韧性。欧盟《能源供应多元化法案》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压降至63%,同时通过区块链MRV系统掌控15%碳信用定价权,为AI企业提供稳定低碳能源。中国“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输出特高压标准,增强区域能源互联互通,降低地缘冲突对算力网络的冲击。
技术标准与伦理治理双轮驱动。中美在光伏、储能专利领域的竞争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成本五年下降58%,支撑AI算力中心绿色化升级。建立符合“辩证思维”的AI伦理框架,要求算法训练需披露能源消耗数据,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责任。
四、未来趋势:能源-算力共生体构建
2025年后,AI发展将呈现“能源精度×算力效度”的新型范式:
智能电网与AI预测协同:深度学习优化风光发电预测误差率至3%以下,提升算力中心绿电直供比例。
核聚变商用化突破:EAST装置实现403秒等离子体约束,为百亿亿次超算提供零碳基荷能源。
邓正红强调,唯有通过软实力构建“技术主权-标准输出-生态协同”的能源创新体系,才能破解AI发展的能源约束,实现“硬实力为基、软实力为翼”的可持续发展。
【人物简介】邓正红,中国软实力之父,创立邓正红软实力思想,建立企业软实力理论、软实力函数、软实力指数工具和软实力油价分析模型,开创能源软实力、低碳软实力和产业软实力,第一个对软实力系统量化与价值评价,拥有基于企业、城市、国家之软实力指数与软实力价值评估计算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独家发布企业(世界软实力500强、中国上市公司软实力100强、央企软实力排名)、城市(中国内地城市和地区软实力排序、中国国家高新区软实力排序)和国家(全球软实力100强)三大软实力排行榜,国家电网《企业软实力丛书(核心价值、核心模式、核心实力)》总策划及撰稿人。提前18个月精准预言2020年3月国际油价暴跌,参与国家能源局页岩油发展研究,为形成符合我国特色的页岩油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参考。出版《页岩战略:美联储在行动》《页岩战略Ⅱ:非常规变革》《页岩战略Ⅲ国家石油(突围低油价困局、减产联盟在行动、产油国地缘风险、原油史诗级崩盘)》《软实力: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巧实力:竞争环境下的聪明策略》《再造美国:美国核心利益产业的秘密重塑与软性扩张》《大国互联:上市与较量》《低碳创新:绿色潮流下的获利方法》《绿公司:低碳商机操作指南》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