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李安的《双子杀手》与中年危机的脱困

李安的《双子杀手》与中年危机的脱困
2019年10月25日 21:04 新浪网 作者 麻辣娱投

  李安的《双子杀手》与中年危机的脱困

  文/文东

  阔别多日的李安导演携新作《双子杀手》再次亮相,这次他用高科技惊艳到了世人。

  120帧+4K+3D的画面效果、电脑制作的虚拟人、年轻版的威尔史密斯和中年版的他同时呈现荧幕……抱着好奇和期待,本人也第一时间走进了影院领略了一下这部影片。电影中“克隆版”的年青威尔史密斯在步步紧逼着中年的自己,感觉很像一种缩影,反映着巅峰的李安不断倒逼着现在的自己在艺术上突破,但现在的李安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李安的《双子杀手》与中年危机的脱困

  突破自我的李安与中年危机

  《双子杀手》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年过50的美国特工亨利(威尔史密斯饰演)厌倦了无休无止的暗杀生涯,决定隐退过安稳日子,不过无意中得知了效力的组织国情局隐藏的机密。组织为了杀人灭口,派另一名特工去干掉亨利,这个身手一流的新人正是亨利的克隆人,但比他小三十岁。剧情在两个亨利的追杀与逃亡中进行…最后新老两代特工得知真相,携手反击,粉碎了组织的阴谋,也各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

  本人周边的影院没有能播放120帧高清电影的条件,所以看了2D版。纯从内容和情节上来看,很难和以往李安的《卧虎藏龙》、《少年派》、《断背山》等巅峰作品相比,打斗动作中规中矩,剧情合格但不算太引人入胜,亮点是威尔史密斯的演技依然在线,克隆人“小克”让人眼前一亮,完全没有违和感,就是年轻的亨利。

  和巅峰中的李安相比,现在的作品一边是电影在内容上的原地踏步,一边是在形式上运用科技上大胆突破。个人感觉,这也正是导演寻求摆脱一种艺术上“中年危机”的尝试。

  李安的《双子杀手》与中年危机的脱困

  艺术家的创作能力都是有黄金周期的,这没有包含对任何人的不敬,而是自然规律。一般社会所说中年危机,正是指自身学习和能力方面不再有提升,而年龄红利不再,被身后的年轻人赶超,处于社会就业的尴尬境地。艺术人才过了巅峰期,对内容的创造上很难再突破之前的高峰,所以逐步在走下坡路,不过处在顶峰的人还可以靠以前积累的社会资源及名气停留在原位。

  李安导演曾把奥斯卡、金球奖等拿到手软,但一样会面临这种创作灵感下滑的状况。在最近几年,从不太成功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影片已经很难再看到他在艺术内容和思考视角方面的突破和上升,但对高清视频和高科技的热衷倒是呈现了与年龄不相一致的开放性。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开始对120帧视频的尝试,到《双子杀手》的近一步升级,影片在形式上不断给人以惊喜。

  这背后可能是李安试图用另一种方式再次突破自我的逆袭之路。

  步入中年危机后一般人都会坠入一种“内卷式”的下行通道,形象的解释,艺术创作者的水准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片子质量不好,票房不好,于是投资商就会少,投资商少,影片就更难出品,于是下一步的质量可能会更差,负向循环。在步入中年的人身上,学习能力下降,工作能力停滞不前,遭遇一次失业后,勉为其难到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公司养家糊口,但是平台小了,能力和资源没有提升,竞争力近一步下降,最后又失业,工作更困难…“内卷”现象形成。

  很多人可能会感同身受,要脱离这种尴尬的形式并不是没有办法,只是对一般人来讲会很困难。做法就是借助外力。

  摆脱“内卷”状态的外力

  李安导演的做法很聪明,在内容上无法形成突破了,在形式上可以进行创新,而且还有时代赋予的外力,高科技。

  从电影诞生开始,就是以科技手段给大家带来的一种感官新体验,这种体验不断升级,每一次变革都会有惊喜。黑白,有声,彩色,3D,特效…现在被李安导演全面升级到了4K和3D,还有电脑复制人的以假乱真,也可以说是以假换真(实在太真了)。这确实可能形成艺术形式上的一种再突破,把作品由于内容上的“内卷”走势中拉出来。之前徐克导演在拍摄了《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等巅峰作品后,很久没有令人惊喜的作品问世,后来一部当年天价特效的《蜀山传》问世,在形式上突破了前作,开创了特效武侠作品的新路径。

  李安的《双子杀手》与中年危机的脱困

  不过一般人无法可比的地方是,李安除了借助科技的力量,还得到一种更强大的外力帮助——贵人。

  复星集团,华夏集团等土豪和大佬作为投资和出品方的支持,除了资金上的投入,华夏在院线资源上更是鼎力相助。为了能让120帧的高清作品完美呈现,华夏特地升级了自己管辖的100家影院的播放设备,让尽可能多的观众领略时代科技的震撼,也让李安导演的初衷能够完美呈现,可谓出钱出力。

  李安的如愿以偿了,但对一般步入中年危机的个人和公司来讲,他的做法没有太多复制性,门槛太高,但走出内卷状态有其他方法吗?有的。

  时代的红利与形式上的降维

  身边一批朋友步入中年,感觉到经济环境下行带来的压力,一批影视娱乐类的公司由于缺少资金,项目无法开机,出不来新作,口碑下滑……不由自主的走入负循环。上市公司有很多在18年股价暴跌、股权质押暴雷,最后自身无法自救要靠引入外部大股东脱困,如当代东方,慈文传媒等。但是没有外部的贵人,是更多人的现状,脱困的一个方法是,抓住时代的红利和科技带来的红利。

  举个例子,身边有些步入中年的女性,在有了小孩后做了一两年全职太太,后来就业发现年龄优势不再,专业能力也不突出,进入待业状态,这些人很多最后的出路就是卖保险。

  但保险也不是一直停留在上门推销和陌生拜访的时代。有的人在今日头条注册了一个自媒体账号,把保险的专业知识和普通人如何选择险种等建议不断更新,随后头条上有很多关注保险的人开始成为了她的粉丝,账号阅读量不断上升,头条就对账号推荐资源做了升级,升级为优质账号……随后更多人来看,开始有人打赏,平台有了创作补贴;再进一步,流量大了,作者开辟了保险知识付费专栏,植入了购买保险的电商链接,最后花钱的人越来越多,居然每月收入到达了近10万,这样就从“内卷”中成功脱困,便成为“上旋”。

  这是真实的事件,在自媒体时代,微信端的流量红利已经被消耗殆尽,一批各领域的微信大号长期把持着流量,但那是上一代社交媒体的产物。今日头条上的账号玩法就完全不同,因为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平台是靠算法推荐作品给用户的,推荐量是根据作品品质,这就给了后来者一个从同一起跑线与原来的大V们竞争的机会。就算是有上百万粉丝的大V在这个平台也会面临一篇作品质量不佳,结果阅读量才一两千的事情。一句话,玩法变,懂得拥抱新事物,借助新趋势的人就会获得机会东山再起机会。

  但是世界都是公平的,有机会就会有代价,这种新趋势,新的红利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接受,原因是它出现的时候往往很不起眼,和以前出现的产品和内容形态比,貌似更低端,不再高大上。

  短视频出来时,搞影视的人会对这种极度草根的东西不屑;网大刚出现时搞电影的人会觉得有理想和逼格的人才不会去做这种粗制滥造的东西,太掉价。新生事物的规律一定是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成熟、粗糙到成熟和精致,所以刚出现的现象难免给人一种草根和山寨的感觉,但机会就在这些事情里。很多年轻导演就靠妖魔鬼怪的网大出名,吸引了投资方,随后一样会玩起艺术和情怀,开始做院线电影,升级到了更高级的舞台。

  现在即将步入5G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着未来会出现的产品形态和可能的机会,例如沉浸式电影,VR社交,互动剧等等,但是个人观点,这些内容所需要牵扯到的配套产业链太长,短期落不了地。

  例如高清4K电影现在不是没有拍摄设备,而是没有放映条件,各个院线要做一轮硬件的升级。网络重度的互动剧,播放平台的开发系统还在升级和改进,高速传输的带宽也还没实现。未来这些东西就算能落地,也是以前就在高级舞台类似李安导演这样人的战场,大部分的机会可能在更低形态的娱乐产品中,这就是形式上的一种降维。

  5G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一些以前因为技术瓶颈,还差那么一步才能成功的项目,现在有了机会。

  举个例子,以前遇到过一个项目,搭建了一个平台,储备了各种素材和工具能让人自己制作动画短片,并形成剧情选择(AVG)的互动形式,但是产品落地后不太理想,因为要设计人物需要大量的动作和表情,这些素材当时都以动作库的形式进行存储,再在上面进行修改和渲染,这需要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和传输带宽,一个APP下载要好几百兆,做一个动画提交到生成又到等好久。但是5G时代,带宽一下子支持了,特别是云端可以直接存储和计算、渲染等,最后把结果传到用户终端就可以了,这样的动画短视频制作项目就有了落地机会。

  不过随之出现的产品形态也会是一些很简单和初级的动画短片,互动短视频,到不了所谓互动剧的级别。不过用户对产品一定是相对挑剔的,越是重度开发的东西,例如电影、网剧等,越是对品质有要求,难度大的东西做的粗糙,体验差,很难出爆款。反而是简单易上手的形态,例如新形态的互动短视频,反而容易做好,更容易落地和流行。

  另一个例子是以前在陌生社交领域有公司做兴趣社交,就是系统能自动为你匹配到有相同爱好的人,但是项目失败了,因为当时自建的系统没有这么庞大的数据库和计算能力。但是5G时代,首先是很多内容都会在云端存储,形成大量的数据库,另外算力会变成一种门槛更低公共资源,你想用花钱付费即可。这样,以前失败的项目就有可能死灰复燃,出现以系统算法为匹配形成的兴趣人群,切走熟人社交的一部分市场,这些新的平台上就又会出现新的内容形态。

  而科技的红利,要把握住的核心并不是你对科技有多了解和精通,是拥抱新事物。今日头条以算法为核心,你并不用知道太深的原理,只要注册个账号,把内容放上去,以网络人群更习惯的方式去生产他们喜欢的内容就行了。

  例如头条现在涨粉最快的不是长文章,而是微头条,短视频和知识问答。头条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创作者补贴,付费专栏,电商和广告链接植入,问答付费等变现形式,给了创作者更多盈利方式,也让内容赚钱的门槛大幅度下沉。草根的个人,不需要多深厚的教育背景,只要对某一领域专注,生产出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头条的变现体系就能让他赚钱。

  未来的时代,人工智能和5G还会产生新的平台,或让原有平台有新玩法,对新事物有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就能让人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拥抱新事物,创造出逆袭的可能,哪怕五六次里只有一次也足够了。

  “中年危机”只是一种对思想衰老的指代,而什么时候人才算老了呢?并不是年龄有多大,而是从自己不愿意再学习和接受任何新东西,停留在回忆的那一刻才算。从这点看,李安导演还没有老,很多刚满30的人已步入老年,而四十岁还在打拼的人依然年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