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低龄美国留学纪录片《寻岸》像招生宣传片,没有《零零后》的厚度

低龄美国留学纪录片《寻岸》像招生宣传片,没有《零零后》的厚度
2019年12月11日 00:30 新浪网 作者 赵刚Andrew

  2019年12月10日我参加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北京中心与美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的专题活动,观看了反映中国留美学生成长的纪录片《寻岸》(Maine Land)。

  这部2017年在美国公映的影片,围绕着两个中国学生在美国缅因州弗莱堡私立中学(Fryeburg School)的学习经历展开。

  片子以弗莱堡私立中学在上海举行招生面试会为开端,两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主人公——朱心怡(Stella)和何俊儒(Harry)在通过考核后落地美国,度过了高中阶段的岁月。

  纪录片跟拍了两个中学生在美的学习、生活轨迹,节奏欢快,情节写实,人情味浓郁。但总体而言,流水账的痕迹比较重,重点不突出,镜头剪接的美感不足。

  更关键的是,影片的定位模糊。如果是一个美国中学在中国地区的招生宣传片,很成功,因为市场上很少有如此高质量的、点面结合的作品。

  以它来展现中国留美学生的心路历程,又有些浮于表面。

  非常遗憾的是,影片没能抓住中外文化差异做深入挖掘,这本来可以成为最吸引观众的主题,而只是蜻蜓点水地提到中国学生、日本学生、韩国学生在电影课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制作文化差异记录片的场景,老生常谈地指出外国学生对亚洲学生的一般性印象。

  感觉导演王淼没能触碰到留学的核心问题,而是匆匆忙忙地提取了留学中一些细碎的片段,然后随意地拼接一下了事。

  今年早些时候在国内热映的类似题材纪录片《零零后》则是从中美教育的差别出发,将主人公置于教育体制的矛盾冲突中,生动揭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主题。

  故事从幼儿园到中学,跨度很大,而且画面精美、寓意深刻。

  不过,《寻岸》试图将留学与中国社会生活做衔接的尝试是很可贵的。

  以往,人们对教育圈的印象无外乎是高考、留学、大学生就业等看似孤立的热点,往往局限在教育行业内部,教育事件的社会意义没有得到充分提炼。

  从Stella与辅导教师(mentor)交流改变未来升学(升入大学)专业的细节(从教育学转到商科),揭示出Stella在家庭发生变故(父母离异)的背景下,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应激反应。

  联系到片头表现Stella出入上海豪宅、过着富裕生活时笃信自己未来做单纯的工作——小学教师,如今父亲企业的接班问题浮出水面,Stella的价值观在悄然发生变化。

  导演王淼以中学生的视角将留学与家庭、留学与价值观做关联,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切入点。只可惜王导没有以此为重点,使亮点不够集中。

  在此次观影活动现场,一位在清华大学做交换生的美国学生分享她的观感时说到,每个留学的人应该试图接纳新的环境、丰富自己的价值观。

  王淼导演在片中体现除了人物的变化,但没能触及变化的本质原因。

  作者简介:赵刚(Andrew)

  北京城市广播特聘教育专家,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特邀留学培训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曾长期担任英国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撰写出版《留学的逻辑》《到英国去》等书。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零零后寻岸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