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国某家媒体发表了一篇关于铝电池的报告,由新能源情报分析网驻德国编辑陈凯完成翻译整理,以下就是这篇报告的翻译内容,并分析了铝电池的优势。
备注:本文为德国媒体看中国汽车系列报道首篇内容
1、中国新型铝离子电池寿命超长:
北京大学正在研究铝离子电池。如今,研究人员宣布取得了一项重大突破,可能会对电动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你能想象一块电池能够支持三百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吗?
为了取代锂、钴或镍等稀有材料,全球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各种替代方案。其中,铝电池是近年来的新兴概念。早在2023年,初步实验结果就显示出良好的前景。而现在,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又取得了更大进展。在实验中,这种铝离子电池表现出极高的耐用性——即使经过数千次充放电循环,依然能维持其性能。
相比之下,传统的镍钴锰(NMC)锂离子电池的设计寿命一般在1000至3000次充放电循环之间。而北京研发的铝离子电池在10,000次完整充电循环后,电池性能仅下降约1%。这意味着,理论上,若一辆电动汽车满电续航300公里,那么1000次充放电循环可支撑30万公里的行驶里程。而如果采用未来的铝电池,电池容量在数百万公里内几乎不会衰减。
2、解决铝电池腐蚀问题是突破的关键:
此前,铝离子电池通常采用金属铝作为阳极,而电解质则是液态氯化铝。但这种液态电解质容易导致阳极腐蚀,并且对湿度敏感,影响电池寿命。
如今,由王伟教授领导的北京大学研究团队成功地将液态电解质固态化,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使用了一种低反应活性的氟化铝盐,使铝离子电解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此外,为了防止铝晶体在电极表面堆积,研究人员在阳极表面涂覆了一层氟乙烯碳酸酯(FEC)。这种坚硬的界面添加剂有助于提高电池的耐久性,并确保其长寿命特性。
如果这项技术能顺利量产,铝离子电池可能会成为电动车行业的一场革命!
3、不惧200°C高温与尖锐刺穿:
研究论文中指出:“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池的耐湿性、物理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承受尖锐物体反复刺穿,并在高达200°C的温度下仍保持稳定。”
研究人员进一步解释道:“我们的固态铝离子电池展现出了极其卓越的使用寿命:它经历了10,000次充放电循环,但容量损失却不到1%。”
”4、铝比锂更便宜:
尽管铝离子电池尚未进入商业量产阶段,但更低的制造成本已经成为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铝的储量丰富,且价格远低于目前电池使用的锂、钴等材料。此外,铝的回收更为简单,进一步提升了电池的可持续性。
因此,铝离子电池有望成为磷酸铁锂(LFP)电池的直接竞争对手。目前,LFP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由中国车企比亚迪(BYD)大规模生产和使用。至于首款搭载铝离子电池的中国电动车何时面世,还需拭目以待。
总结:这篇文章所配用的部分图片,为原文记者在中国深圳参观比亚迪工厂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