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从“新沂蒙”走来③丨羲之朝阳糁馆创始人张秀付:用36年做一碗好糁

我从“新沂蒙”走来③丨羲之朝阳糁馆创始人张秀付:用36年做一碗好糁
2024年03月19日 09:07 新浪网 作者 琅琊新闻网

  开栏的话:

  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指导,山东广播电视台和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联合出品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新沂蒙》引爆了朋友圈,也引爆了临沂人积蓄已久的自豪感。该片以新时代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主题,通过讲述新时代沂蒙人的故事,聚焦山水生态、商贸物流、城市建设、文化科技、精神传承、乡村振兴等方面,全面记录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临沂篇章。

  《新沂蒙》用一种独特的视觉、听觉、味觉体验诠释出新沂蒙的独特魅力,其中一个个动人故事让“新沂蒙”变得有血有肉,真实可感。即日起,琅琊新闻网推出《我从“新沂蒙”走来》,聚焦新农人“春天一家”、沂蒙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苗苗、临沂羲之朝阳糁馆创始人张秀付等片中人物,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全面展示新时代沂蒙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风骨和气质。

  琅琊新闻网讯 喜欢一座城市的理由,有时是从早餐的味道开始。一碗糁汤,配以几根刚出锅的油条,将后者充分浸入其中,酥脆的油条吸满糁汤,热气腾腾地来上一口,胡椒的辣味和糁汤的鲜香让人满口留香,这股熟悉的鲜香辣味,就是临沂人一天的开始。

  “永远不能让这个味道变味,要让它一直传下去。”在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新沂蒙》中,羲之朝阳糁馆的创始人张秀付这样说。36年来,他将这一碗糁汤熬得香气浓郁、回味无穷,成就了这满城飘香的临沂味道,也成了老临沂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家乡味道。

  “开锅糁,刮缸粥。”喝“头锅糁”,是临沂人独有的早餐仪式感。凌晨两点半,沂州路上寂静无比,唯独羲之朝阳糁馆(总店)门前排起长队,执着于头锅糁的人不在少数,一碗刚出锅的糁汤能将夜晚的寒气驱赶得一干二净,饱腹的感觉也让人升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

  一锅好糁,往往要熬上十几个钟头才能出锅。每天中午10点左右,张秀付就开始准备制作次日的糁汤。提前备好的牛骨洗净、浸泡后,入锅加以胡椒、中草药熬制。牛肉需随之烹煮,待煮熟后捞出备用,而牛骨则需熬至下午5点左右,才转为文火慢炖,一直熬到次日凌晨,再放入姜丝、麦仁,勾芡后烧至滚锅,这一锅糁汤才能盛到客人碗中。“光是熬糁汤的中草药,就有28种。”张秀付说,如此复合的味道需要极其精细的配比,才能很好地平衡各种味道,“要有中草药味,但不能过浓,也要有胡椒辣味,更不能过辣,一碗糁汤,吃的是牛肉和牛骨熬出来的鲜香味,所有的佐料要为其服务,而不能掩盖食材的本味。”鲜香不腥,唇齿留香,便是张秀付眼中的一碗好糁,36年来,他不断提升标准,推陈出新,优化糁汤的味道,这份执着赢得了临沂人对朝阳糁的高度认可。这一份匠心精神也得到了纪录片《新沂蒙》的青睐,为期数月的拍摄将张秀付的制糁手艺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沂蒙》第3集播出后,张秀付和家人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随着节目的播出,更多人了解了临沂的糁,这也是张秀付最乐于看到的。“摄制组的老师们品尝过我们的糁后赞不绝口,每到周末回家时,常常要打包一份带回去与家人分享。”张秀付说,这样的认可让他十分开心,内心自豪无比,同时也更觉得责任重大。

  尽管即将步入花甲之年,张秀付依然每天亲自上阵,活跃在厨房,关心着糁汤的味道和品质,包子、油条的火候。“现在很多工作都交给孩子和徒弟去做了,我也是趁着能干就再干一点,还想把这份味道继续做下去。”张秀付说,为了让更多的人也能品尝到这一份临沂味道,这两年,他开始加快真空包装的“便携糁”的研究,希望能通过新手段和新技术,借助《新沂蒙》的播出,让临沂糁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也能品尝到这一份独特的临沂味道。

  临报融媒记者 宋天健 实习生 赵琳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山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