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俄罗斯没有什么事是一瓶伏特加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两瓶

俄罗斯没有什么事是一瓶伏特加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两瓶
2020年08月14日 15:14 新浪网 作者 科罗廖夫

  在俄罗斯没有什么事儿是一瓶伏特加解决不了,如果有,那就两瓶,最多三瓶……

  伏特加自14世纪传入,无论从战争到和平,繁荣到萧条,伏特加都同俄罗斯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72年苏联人均年消费伏特加酒23瓶,1976年更是达到了28瓶。可以说,没有伏特加,就没有俄罗斯。

  伏特加酒无色晶莹澄澈,清淡爽口,不甜、不苦、不涩,只有烈焰般的刺激,是伏特加酒独具一格的特色。喝时有烈火穿喉入腹的感觉。

  酿造方法

  伏特加酒以谷物或土豆为原料发酵,蒸馏制成高达90度以上的酒精;再用蒸馏水淡化,活性炭过滤制成40度至60度的成品酒。香型伏特加(加香料的)在稀释后还要经串香程序,使其具有芳香味道。伏特加酒不用时间沉淀(陈酿)即可饮用。

  ——酿造方法来自圣彼得堡的伏特加博物馆

  精神滋补神品

  俄罗斯一直流传:“可以没有美味的点心,但是不能没有足够的伏特加;可以没有愚昧的笑话,但是不能没有足够的伏特加;可以没有惊艳的女人,但是不能没有足够的伏特加;伏特加,多多益善!”

  有当代作家说过:在这个不那么完美的国都里,正是伏特加支撑着俄罗斯人民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磨难。伏特加提供了一种真正与政治无关的私人世界,一个可以在幻想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忘却烦恼、纵情欢爱的地方。

  伏特加:战斗男人的“第一任妻子”。在俄罗斯,大多数男人都疯狂地爱着伏特加,甚至把它看成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因为几乎所有男子在结婚之前就已经学会饮用伏特加了。有时候,甚至连睡觉都舍不得撒手。

  亲,我不能放手啊

  历史渊源

  伏特加酒不能拒绝,因为它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当中“水”的发音“Вoда”。试想战斗民族能拒绝生命之水吗?

  伏特加酒产生500年前,几乎与俄罗斯民族同步。战斗民族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使得伏特加酒在质量上不断提高。伏特加酒与俄罗斯民族性格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地促进了两者互相的发展。

  生命之水的历史

  1、大神命名。现在被接受的说法是:伏特加正式出现是在伊凡三世执政的1478年;1533年伊凡•雷帝首次在莫斯科开设伏特加酒馆,随后伏特加开始大范围传播。但是,直到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1907年,俄国科学家,元素周期表发现者)之前的数世纪里,官方文件在提到伏特加时皆称之为"谷酒"。直到20世纪初,门捷列夫研究了酿造的标准配方,并且正式命名为“伏特加”。19世纪中叶,“Водка”一词开始被收录于标准俄语词典中。

  门捷列夫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

  2、喝和禁的爱恨情仇。伏特加喝与禁经历了曲折坎坷的故事--伏特加一直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摇摆。

  Ø 18世纪初彼得大帝对伏特加酒实行国家专营制,这时伏特加酒的税收已成为俄国最主要的财源。

  Ø 18世纪中叶是俄罗斯制酒业发展的黄金时代。175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对酒业实行贵族特权制,禁止社会其他阶层生产和经营酒业,酒业被国家垄断。之后她又下令设立酒类专署,并允许私人造酒售酒,使俄罗斯制酒业的发展达到顶峰。

  Ø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效仿彼得大帝,垄断控制伏特加的生产权,以填补“一战”高额的军事经费。而后十月革命爆发,但禁酒令仍未解除,趁着全国一片混乱之时,红军和白军都四处免费"光顾"伏特加酒馆,滥饮一气。有人幽默地指出,红军最终赢得了胜利,原因之一便是他们更好地守住了酒馆,并以枪刑来处罚酗酒者。

  Ø 二十年代中期,列宁废止了禁酒令以赢得民心。但是,新生的苏维埃政府需要尽快安稳社会秩序,因此反酗酒行动就被迅速地提上了日程,过渡地饮用伏特加等烈性酒已成为阻碍社会安稳的绊脚石。于是又重新下令禁酒。

  Ø 1941年苏德战争的全面爆发,斯大林公开撤销了禁酒令,并下令必须保证一线士兵每天能喝到至少100毫升的伏特加来驱寒保暖,增强战斗力。所以苏联的伏特加酒厂一致认为,苏联之所以能打赢纳粹,靠的就是两样:伏特加,以及喀秋莎火箭炮。

  Ø 1958年赫鲁晓夫又展开大规模的禁酒运动,但随着他短暂的政治生涯的结束,禁酒令并未得到很好的实施。

  Ø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他本人嗜酒成性,曾在赴苏格兰的专机上喝得酩酊大醉,根本无法进行国事访问,因此他对伏特加的管制十分松散。他曾说,俄罗斯人离了这个什么事也做不了。

  Ø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他是苏俄历史上唯一严格下令禁酒的领导人,一上台就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一时间大批酒厂和商店关闭。这一看似严厉的举措不但没有缓解酗酒现状,反而催生了大批民间自发的酒厂,食用糖几度脱销,家家都在酿私酒,伏特加的生产转为地下。那时见到商店标牌:古龙水,下午2点供应,那是卖酒的暗语。这一次的禁酒运动惨淡收场。

  Ø 1991年叶利钦当政后,吸取了戈尔巴乔夫的惨痛教训,努力打造亲民形象,常常在公共场合饮酒谈笑。叶利钦甚至用炫耀自己喝醉过来勾引女人,以显示自己与平民一样。

  Ø 2000年开始普京时代,采取温和的禁酒政策。在2007年政府就通过了《限制零售及饮用啤酒及其制品》的法律,明令禁止在公共场合饮用任何酒精饮料,但似乎并未奏效。

  Ø 2003年,一座伏特加博物馆在莫斯科落成,还举行了盛大的庆典来给五百岁的伏特加贺寿。可以说,五百年的伏特加史,就是五百年的控制与反控制史。五百年来,俄国政府一直想要控制人民对伏特加的依赖,而每一次控制都只能令人民对其依赖更深。然而,也许这么说有些奇怪——这次诞辰五百年庆典有可能成为伏特加的告别仪式。

  Ø 2013年新年伊始,俄罗斯政府又一轮风风火火的禁酒运动开始了。继1995年不能在电视和广播中登载酒类广告以来,在互联网和任意发表的刊物中也将难寻酒的踪迹。如今俄罗斯人想喝酒,只能去餐厅,酒吧或在家中。街头的零售亭杜绝贩卖烈酒,超市在夜间11:00到早晨8:00间停止出售任何酒类,伏特加、葡萄酒等也从食物归类为含酒精饮品。

  政府历次的禁酒运动无一不以失败告终,每一次的大规模反酗酒运动都激发了俄罗斯人对伏特加的又一轮狂热。可以说,伏特加就像水,像空气,早已成为俄罗斯人生命的必需品,如血液深深融进他们的骨髓。

  3、伏特加的兄弟自酿酒Самогон。历史记载1648年,一场暴动在莫斯科的一家酒馆里爆发,随后调查得知全国接近三分之一的男人都欠着酒馆的酒钱,没钱还帐还要酒喝导致骚乱。于是,俄国政府收回并垄断了伏特加的销售权。于是自己酿造开始,伏特加就多了一个兄弟“自酿酒Самогон”。自酿酒的酒精度数都偏高,酒质教浑浊。

  4、国际酒官司。1977年,美国的伏特加酿造公司集体起诉苏联的酒厂,指控后者意图让人们相信美国市场上的本土伏特加是不正宗的。

  同年,波兰宣布自己才是伏特加的真正原产地,苏联无权将其生产的白酒命名为“vodka”。于是,苏联证明其为伏特加原产地的重任落在了历史学家波赫列布金的肩上。

  波赫列布金不负众望,著文论称波兰人始酿伏特加晚于俄国数十年。直至1982年国际仲裁机构做出裁决,才确定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拥有最初的优先发明权。

  饮酒习俗

  伏特加可作佐餐酒或餐后酒。常温饮时备一杯凉水(番茄汁更佳),一口酒入喉再喝凉水。许多人喜欢冰镇后干饮,仿佛冰溶化于口中,进而转化成一股火焰般的清热。快饮(干杯)是主要饮用方式:战斗民族的喝法一般是200毫升左右的杯子,一口喝完。

  战斗民族喝伏特加时吃什么呢?有黑面包,腌肉,酸黄瓜,青菜,西红柿,烤肉串,辣酱,腌制菜,鱼干,圆葱等等。我见过最厉害的,用大粒盐就酒。

  醉鬼和酒鬼的区别

  伏特加与其他任何种类的白酒都不一样,因为人们从来没有为喝伏特加找到过正当的理由。法国人会赞美白兰地的芳香,苏格兰人会夸耀威士忌的口感,而伏特加,既无色,亦无味,喝起来还很呛。于是,战斗民族不需要理由啦!

  俄罗斯人喝伏特加,过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一口灌下去,哇一声然后傻笑,然后骂娘,然后四处找人醒酒。

  伏特加有自己的传统:一端杯,杯莫停。

  有独特的敬酒辞,也就是任何一个值得端起酒杯的共同话题。祝身体健康是常说的;为门捷列夫干杯那是纪念祖先。

  有自己的讲究:在俄罗斯,醉鬼是和酒鬼区别对待的,因为醉鬼每天要等到下午五点才开始饮酒;而酒鬼是随时喝的。

  伏特加的历史伴随着俄罗斯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没有伏特加,就没有战斗民族。看俄罗斯人喝伏特加时的那股豪气劲:每个人都是高举酒杯,一口喝下,秀出空杯时还会大叫一声“哇”,不时地问一句:你尊重我吗?(喝高了的表现)战斗民族的豪放之气显露无疑。

  伏特加的趣事

  在1980年代,那时伏特加当货币使时比卢布还要靠得住,伏特加的力量远远强过了戈尔巴乔夫手中的权力。最终,可怕的统计数字令戈尔巴乔夫放弃了禁酒令。

  尽管戈氏怀疑这些统计数字在政敌那里被故意夸大了,他给人讲了一个笑话:人们排起长队买伏特加,有一个人实在忍受不了了,便说:我要去克里姆林宫杀了戈尔巴乔夫。一个小时后他回来了。仍在排着长队的人们问他:你杀他了?他回答说:杀他?那边排的队比这儿还长!

  伏特加现状

  在今天的俄罗斯,少饮或不饮正在成为时尚,旧的饮酒文化在悄悄地发生转变。在私营企业里,在年轻人中间,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而放弃了豪饮的做法。大城市里的“新俄罗斯人”认为,传统的烂醉如泥等同于将酒精直接注射在血管里,而失去了对酒原本价值的体味。但在广袤的国土上,这种转变仍不显著。在农村伏特加仍然具有代金价值。对那里的人来说,他们需要做出选择的不是“喝红酒还是喝伏特加”,而是“喝劣质伏特加还是喝自酿的伏特加”。

  伴随着战斗民族的过去,旧的伏特加正逐渐沉入到历史的迷雾里,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在不断为伏特加文化增添着注解。俄罗斯人不能拒绝伏特加,这既是他们生活的物质之根,也是他们惟以寄托灵魂的精神之根,是俄罗斯的神,是纯净的精灵。过去,当俄罗斯人打开一瓶伏特加,也许是为了悲伤,或者是为了喜悦,但现在,为了享受生活。

  常见的伏特加酒

  投稿作者:刘峰(一个在俄罗斯呆了20年的俄语人)

  我准备好了,为  До Конца

  扩展阅读:

  《铁血论坛网友对于伏特加的精彩总结》

  俄罗斯有三怪:老爷车,跑的快;喝酒猛,不吃菜;没钱的房子木头盖!

  酸黄瓜、红鱼子、酸茄子,然后是主角伏特加。俄罗斯人可以没地方住,没女人泡,但是不能没有伏特加!俄罗斯祖辈就狂喝,娘胎里也可能喝,生下来接着喝,从小继承着喝,长大更放开了喝,DNA里都有酒精的分子式,小心肝已经不是问题。

  以中国烈性酒的标准,伏特加度数不怎么高,但是那个味道中国人真喝不惯。喝下去像水一样,然后泛起一股酒精味,很多中国人认为伏特加就是水兑酒精,哪像美酒了?一股子坏红薯味的酒精兑水饮品,真心觉得不怎么样!伏特加和东北烧酒很像,喝起来就是感觉很烧,实际度数并不一定高。而川酒,茅台,青稞,西凤这些酒,也是五六十度,但是喝酒的人不会感觉烧。所以东北人总觉得内地酒淡如水,其实度数并不低,喝多了他也醉,并不比内地人能喝多少。

  一般的伏特加其实度数并不算太高,40度也就相当于我们的低度白酒。我们的高度酒基本都是50度朝上的,某些闷倒驴之类的都要65度朝上了。不过中国的酒就算是度数再高,再便宜的酒,多少还有点酒香。伏特加喝上去简直就是酒精兑水的感觉。我喝过“烧刀子”,70度,喝下去感觉热刀子划喉咙。伏特加喝过,说真的就像兑水的酒精。喝伏特加吧,一定要小麦酿制的,这玩意喝多了不上头,第二天脑子还好。中国酒直接酿制过滤下杂质就装瓶,伏特加是用活性炭过滤数遍,最后就光剩酒精味了,不过喝着还是有回甘,必须是麦子酿的,土豆和玉米酿制的口感不如小麦和黑麦。

  我也试过,喝起来没什么酒味,感觉像汽水。当时口又渴就喝酒解渴,喝多几口发现有点苦,那就再喝多点解苦,就这样喝了半瓶,然后发现脑子有点涨。还没二锅头好喝,二锅头甜,它苦。真的头疼,还难受,我第一次在人前吐酒,,刚过几天的事!这个玩意喝着很淡,很容易下肚。不知不觉就多了,第二天还难受啊

  扯蛋!真正的伏特加闻起来一点味道都没有,喝到嘴里也不辣!但是一下喉咙就会感到一股热流!别看伏特加只有40度,但是中国的60度小烧也不一定有伏特加酒劲大!

  所以没喝过酒别乱说,有机会弄瓶真正的伏特加尝尝你就知道厉害了!2010年,我同一个朋友去俄罗斯,当俄罗斯朋友请我们两人吃饭,喝当地最好的酒,750克一瓶的,我朋友平常能喝个七八两白酒,被他喝倒的棒子、鬼子太多了。我是滴酒不粘的,他们一兴杯就干了一个,我这朋友说俄国酒徒有虚名,一点劲都没有,我在旁边脖子后面都昌出冷汗了。一桌饭菜,我吃的还算合口,他们一中一俄两个人干掉三瓶子酒,然后又去玩了会儿牌才回酒店,俄国朋友说我这朋友酒量很好,我要学习他。进房间洗漱完毕各自上床睡觉,凌晨二点多钟,我大朋友突然就不行了,如同一条鱼市上待售的鱼,上下挺着翻腾,我把他拉到浴室,用直饮冷水灌他,让他吐出来,好一会儿,他才吐出东西来,他最坏的毛病就是喝酒不吃饭,胃口里没有什么可吐的东西,我随手打开电水壶,打开一碗方便面泡上,同样是康师傅,俄罗斯境内出售的面饼上还有一层包装,料包里真的有肉片。让他吃了面之后继续吐,折腾到5点多,他才安静地继续睡,看了下房间内的价格,这碗面同国内的价格相当,略高于大超市,远远便宜与国内酒店价格。天亮后,喊他起来吃早饭,俄罗斯的牛奶真是又香又浓,我们两人各要了两杯,他说,真的知道俄罗斯酒的烈了。我喝过70度的伏特加 也不知有人相信不?闷倒驴70,绿魔70,英国有款啤酒70,冰冻浓缩的。

  40度只是低度酒,洋酒到40算烈酒。在中国,52度才算烈酒。郎酒更是达到了53度。牛栏山二锅头56度。老白干可是70多度呢还有闷倒驴呢,喝过72度的闷倒驴,真心跟吞刀子差不多,中午喝了一两不到,下午一直在打酒嗝,老想睡觉!~40°叫低度酒没错,52°56°这是正常白酒度数,超过62°那才叫高度酒!河南市场基本上没见过低于52°的白酒,不好卖没人喝!南方到时经常看到42°46°娘们才喝的酒!前两年去云南看战友,给了一瓶滇源醇葡萄烈酒,82度的,丢在那一直不敢喝,怕一个不服气喝下去胃出血挂掉。

  前几年在淘宝买过1瓶SKYY深蓝牌的伏特加,当时是出于好奇,没喝过。之前以为伏特加估计和白葡萄酒味道差不多,等开瓶一尝,我的天呐。口感和气味就跟医院用的消毒酒精差不多。因为伏特加有活性炭过滤工序,过滤掉酒里的杂质,喝起来就只有酒精味和水味。伏特加度数确实不高,但是非常容易上头,喝了容易醉,还容易头痛,确实不好喝。

  今天我们来聊聊老毛子和伏特加的故事。有个笑话,苏联国内一致认为 之所以他们能打赢纳粹,靠的就是两样:伏特加,和大量的士兵。看过一个GIF,毛子在大冬天,脖子挂个用冰做的粗游泳圈,齐腰站在河里,然后一边竖大拇指,一边狂灌伏特加。。。我们中国人是酒文化,老毛子是直接往死里灌!我喜欢喝兑了柠檬汁的伏特加。但是我发现这种酒很能骗人。表面上看没什么酒味,对,度数不高。也没多辣,还有点果味。纯净如水加上事前冰过,感觉不像是喝白酒。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我是一口接一口跟喝汽水似的,喝着喝着发现不对,这毕竟是40度白酒,怎么能跟喝水似的,结果喝快了,有点上头。伏特加和医用酒精一个味的,13年同事去东北回来,带回两瓶伏特加,一块吃饭,开瓶闻了一下,就一酒精味,尝了一口也是酒精味,真心不好喝。毛子喜欢喝酒精 原来伏特加就是高纯度的酒精兑出来的..最后两瓶酒大伙兑着雪碧喝了。个人感觉还是53度的酱香酒好喝,喝一口想一口的。

  伏特加酒对于中国人,就像啤酒在60年前对于中国人的印象是一样的。喝惯了,就好了。贴图里斯丹达伏特加(原来俄国皇室专供),我就经常喝。味道还不错,呵呵。

  上文所说的伏特加(Водка)是俄罗斯的国酒,俄语读成"沃德噶"。这种酒纯净如水却性如烈火,喝下去的瞬间如同一道火焰流进胃里。“喝酒是我们古老的乐趣,没有它我们活不下“俄国第一位统一全国的皇帝弗拉基米尔大公这样说。俄国人可以没有黄油,没有肥皂,但是必须得有"沃德噶"!

  才40度的酒精,说什么性如烈火,喝下去的瞬间犹如一道火焰,扯几把淡,都是喝啤酒长大的才这么说,不到50度基本没啥劲头,67度的才叫一道火焰。这种酒纯净如水却性如烈火,喝下去的瞬间如同一道火焰流进胃里。

  伏特加在俄罗斯已有五百多年的漫长历史,好的伏特加是用黑麦和山泉酿成,后高度提纯至96-98度,再用泉水或自流井水按照40/60的比例稀释,酒精度40%被誉为是真正的伏特加。而这个40%的比例还是门杰列夫发明的!没错就是那个定出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他不光确定了伏特加的黄金纯度连伏特加这个名字都是他起的。

  不知道40度和门捷列夫啥关系,但是不是说40度是因为欧洲烈酒税,超过40的属于烈酒要征收高额的税收,所以你可以看看白兰地,威士忌也都是40度。我56°的泸州喝起来都没问题,一喝伏特加就皱眉,什么味啊纯粹就是酒精勾兑水!以前喝46°的枝江感觉比喝水强那么一点!40°的伏特加就是喝不惯!!对点桦树汁或者苏打水,老毛子多数也不直接喝76的,我以前试过还是不行,毛子伏特加乙醇味太冲。白酒唯一喝不惯的还有汾酒。那个味道比伏特加还难喝!!

  在俄罗斯人看来,不喝酒的男人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俄罗斯男人则说,不让喝伏特加还不如让我死了。有些俄罗斯人见面时也会问候一下喝了没有,就像我们中国人见面时常问“吃了没有”一样,只不过他们不是说出来,而是用形体语言表达:右手拇指和食指合成一个圆,然后食指弹出,弹到下巴。难怪常驻俄罗斯的外国人把伏特加比喻成俄罗斯男人的“第一妻子”。

  俄罗斯人喝酒对酒杯比较讲究,普通老百姓家里都备有饮用啤酒、葡萄酒、白兰地、伏特加酒的各式专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饮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据说这样口感更好。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喜欢一口喝干,很是豪爽,当然一般情况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齐干下,以后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随意酌饮。不过,俄罗斯人喝酒从不耍滑,都极为诚实,一般不劝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

  中国人真喝起来比毛子还凶,人家是喜欢喝酒,咱们是逼着喝酒,是不是兄弟,是不是朋友,是就把这杯酒干了,哪怕你已经喝吐了,吐完接着喝,红的白的啤的一起上,除非你躺地下动不了了,你要是说喝不下了什么的,绝对会被人笑死。我本身就不喝酒,朋友们都知道,吃饭的时候该干嘛干嘛,从来不会说强迫我喝酒。喝酒随意还是比较可取的,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在民间划拳喝酒,你要不喝别人就会认为你不合群,最后劝酒能让你胃出血,官场也是如此,虽然不划拳,但是领导一杯酒可以和你干杯甚至于可以和底下一群手下干杯,当然他的干杯是舌头舔一下,你的就得喝到杯口朝下,还得主动给领导敬酒,中国民间常说烟酒铺路搭桥一点不假,开口见面问好先递上一支烟,接下来聊天,问话会好很多,仿佛熟人,找人帮忙办事你要是酒桌上喝不好酒,你的事也多半办不好,所以中国有许多事是酒桌上谈成的 ,本人痛恨酗酒劝酒,但是一个人不喝酒不抽烟也确实没意思了,一群朋友,战友,校友等等聚会,就你一个人不喝酒站边上,比打酱油的还多余,本人支气管多年不抽烟,但是不喝不行,一群男人坐一起吃饭,不喝酒好无乐趣,但是不喜欢酗酒劝酒,过分劝酒伤身还丑态百出。以前我也喝酒,后来戒酒了。戒酒的原因是:有次去呼和浩特出差。在酒桌上都用碗喝酒。我当时也不怕,好戏来了,我拿起酒瓶倒了一圈,记得当时倒了三瓶半。然后桌上一个当地人说了:我们这喝酒都是自己倒,你倒的你要自己喝。哎呦我去,坑死我了。咋会有这个风俗呢。我喝完了三瓶半,当时没倒,我还是很坚挺的吗。到了外面我这个吐啊,血丝都吐出来了。大家要记得那个地方啊,呼和浩特郊区一个叫榆林镇的地方。去那个地方喝酒千万要小心啊,千万不要给人倒酒。血的教训。去东北跟内蒙千万不能多沾酒,不然会被当地人给灌死。云南很多地区吃饭是吃饭,喝酒是喝酒,没菜,你要喝酒吃菜才奇怪了,他们把这种喝法叫:寡酒

  我是河北人,伏特加其实在国外酒里是在我这里排名第一的,觉得比较好喝的是绝对伏特加,再高级的灰雁和雪树没喝过,太变态的96度也没喝,其他有点名气的都尝过一些,主要是没有杂味不上头,虽然是酒精味不过有回甘没后劲。你说的酒里青稞没喝过,平时喝的最多的是河北酒和川酒,但是泸州不能多喝,否则就趴下了。东北人喝酒猛,酒量因人而异吧,我们这边没他们那么猛,如果不习惯他们的套路,喝到一半就倒了。

  我有一朋友的老父在计划经济时代堪称喝酒一绝。朋友的老父是一拉枪锯的老手,在歇气儿休息间余来到供销社酒柜前对一老者售货员说,来二两老烧。只见老者售货员拿起小本写着什么(据说是记账,够一斤酒一付账),而后拿起二两的酒提漏,在酒缸中打上满满一提漏酒递给朋友的老父,二人唠着嗑------,估计休息时间差不多了,只见朋友的老父端起酒提漏一仰脖,60度二两老烧酒一口就悶了,随后走到食盐柜,用手捏起一小米粒大小的盐粒儿扔进嘴里,走人干活去了------。喝酒使人忘掉烦恼,等清醒了烦恼又来了,只好在喝酒------,周而复始就是一个酒鬼了。

  俄罗斯人喝酒也不大讲究菜,喝口酒,吃口面包,再来一小口奶酪就成了。不少俄罗斯人人外出时,随身总带着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总备着。如果同车或同机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开了味道鲜美的熏制鲟鱼或者香肠、奶酪、腌黄瓜什么的,那他们的旅途就会更愉快了。据说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穷人喝酒买不起菜,就在酒店里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腻的袖口贴近鼻子闻一闻,权当吃菜。

  我们单位有老毛子砖家,那货叫啥巴托洛夫。混熟了他经常叫我们去他宿舍陪他喝酒。作为一个南方人,五六十度的白酒我现在最多能喝个六七两(四十多岁的人了,身体不行了),所以对于喝伏特加如同喝水一样的毛熊我只能表示敬意!叫得多了,推不过,就还是伙同另外几个相对能喝的同事一起晚上加班后去他宿舍喝酒,还别说,砖家楼配置很高,一室一厅带厨卫,全套家具家电。。。。。。酒是我们自己带过去的,红星二锅头,绿色玻璃瓶的那种 ,四个兔子外带一毛熊,我想三瓶基本就意思到了~结果四瓶下去还外带一件(十二瓶)啤酒。那货还没有问题,我们都晕呼呼的了。我们自带的下酒菜喝光了,桌上还有酒,本来我们还想下楼去买点啥花生米火腿肠之类的,毛熊说他有自制的下酒菜,是最经典的老毛子菜!那货打开冰箱,拿出一大块用保鲜膜包好的生的猪肥膘,用盐腌制了的那种,拿出一把小刀,切了厚厚一片往口里一丢,嚼了几下,一大口酒一口吞下,然后脸上就全是满足的表情。我们都惊呆了~

  从那以后,我是再也不敢和他喝酒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