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2020年07月03日 22:14 新浪网 作者 军事大世界

  1974年1月,南越当局宣布在中国西沙群岛附近海域开采石油,并且派出一支舰队封锁海面,并杀害中国渔民。

  同年1月20日,中国海军保家卫国,以弱胜强,击沉击伤敌人四艘舰艇,取得胜利。但也暴露出缺乏海军航空兵空中支援的严重缺陷。一旦遇到强敌,我军将遭受巨大损失。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海军装备的老式歼击机基本没有对海攻击能力,因此没有投入战斗。经此一役,设计适合海军航空兵使用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就成为了紧迫的任务。

  超音速歼击轰炸机技术被美国、苏联和欧洲垄断,严禁输出到我国,没有资料可循,只能走自主研制的路。

  从零开始,任务紧急,谁能统帅三军担此大任?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陈一坚(1930- )

  陈一坚,我国第一架国产歼击轰炸机”飞豹“的总设计师。

  20年磨一剑,“飞豹”项目两次险遭放弃,两次公开试飞险些机毁人亡,最终靠着强大的信念和科研实力,解决了所有暴露的问题,1600次试飞之后,“飞豹”终于翱翔天际,实现了对地对海精准打击的目标,达到世界水平。

  中国的国防实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离不开陈一坚及团队二十余年的艰辛努力。

  “航空报国情难绝,飞豹横空,直叩天阙”,今天,我和你聊聊陈一坚院士的一生的航空报国情怀故事。

  01

  陈一坚,1930年出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个大家族。

  父亲陈昭奇酷爱读书,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机械。抗日战争爆发后,陈昭奇走上街头抗议。面对着孱弱的旧中国被外国欺负,陈昭奇认为是中国缺少人才所致,教育强国的理想一直怀抱心中。

  陈一坚自幼深受父亲的家国情怀影响。陈昭奇对孩子们的教育格外上心,告诉他们:“财会尽、势会倒,只有自己有本领,学好技术才行。”希望他们将来做科学家、学者,为国效力。

  抗战开始后,陈家从福州迁往南平躲避。日军的零式战斗机每天都会低空略过轰炸,每次陈一坚和乡亲们都会惊恐地躲在山上的棺材洞里面。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他亲眼看到,有位母亲担心自己的婴儿啼哭会被日机发现,就让孩子吃奶堵住嘴巴,结果被闷死的惨状。这种强烈的屈辱和刺激,伴随了陈一坚的一生。

  日本飞机在中国领空上肆无忌惮,可中国人却毫无还手之力。

  从那时起,陈一坚就立志要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战斗机和日本人较量。大学报考志愿,三个志愿都是航空,最终考上了厦门大学航空系,学习造飞机。

  新中国成立后,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航空系并到清华大学,所以陈一坚就到清华上学。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清华大学航空系学生,左三为陈一坚

  1952年,陈一坚从清华大学航空学院飞行设计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哈尔滨122厂。122厂主要从事轰炸机修理和生产部分零配件,陈一坚和同事们跟着苏联专家修理刚从抗美援朝战场上损伤的飞机。

  从此,陈一坚走上了修理飞机、仿造飞机之路,长期的磨练让他掌握了精湛的技术,也为他以后设计我国第一架歼击轰炸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

  1964年夏天,陈一坚被调到西安阎良飞机设计研究所603所,先后参与了轰5改装涡轮风扇发动机的设计、发动机高空试车台、民用飞机运-7的仿制等工作。尽管工作做的如火如荼,但他仍然心心念念中国自己的军用飞机,一直等待着机会。

  十年动乱开始后,陈一坚的工作受到极大冲击,他被当成特务遭到批斗,差一点进监狱。直到运动后期,才被恢复工作。

  1974年1月20日,在我国的西沙群岛海域,发生了一场小规模的冲突。南越当局进入我海域勘探石油,杀害我无辜渔民,并且派舰队封锁海面。中国海军南海舰队迅速出动,击溃敌巡逻艇,但也暴露了一个严重缺陷。

  海军没有空中支援,孤军奋战,如果敌人实力强悍,后果很难预料。

  当时最好的空中支援力量是歼击轰炸机。

  歼击轰炸机能够携带很多武器,投放完武器后,就变成歼击机,拥有很强的自卫能力。那时,美国早已在越南战场上投入了F15歼击轰炸机,携带弹药能力强,作战半径大,显露了很大威力。苏联和欧洲也迅速研制成功,装备部队。

  而中国当时只有笨重的轰5和强5,性能落后,不能携带大量武器,作战半径很小,不具备对地对海作战能力,所以在这场南海冲突中并未投入使用。

  军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求飞机设计团队尽快设计出先进性能的歼击轰炸机,必须能够全天候作战,能够适应各种天气状况,打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兼备。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1977年,陈一坚所在单位接到了这个任务,加快研制中国第一架歼击轰炸机。由于在轰炸机方面有过经验,陈一坚被任命为总设计师。

  时间紧,任务重,陈一坚和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03

  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歼击轰炸机作为高精尖武器,我们没有任何资料可循。

  为了加快研制速度,陈一坚带领团队到欧洲寻求合作。欧洲已经设计出具有先进性能的歼击轰炸机“狂风”,我们与之有20年的差距,如果他们同意支持我们,无疑会大大提高效率。到了联邦德国MBB公司,对方不让中国人靠近“狂风”,只能远远的看上几眼。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陈一坚提出了想法,可对方开出的条件让他感到屈辱,要价人民币21个亿,而且不给核心技术。我国刚刚改革开放,如此苛刻的条件承担不起,谈判最终不欢而散。

  自古华山一条路,走完全自主研制的道路,没想到这条路走得如此艰辛,险些夭折。

  中国第一架自主研制的歼击轰炸机,代号“飞豹”。

  一开始,陈一坚提出要修改设计规范,从苏联转向美国。因为当时我国只有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设计规范,如何设计八十年代的飞机?而陈一坚这次出访欧洲,亲眼看到了先进美军标,让他觉得,如果按照苏联的设计规范设计,任务很可能完不成。而使用美军标的话,有一搏的可能。

  按照苏联设计规范,非常安全,但从来没有用过的美军标,一旦失败了怎么办?当时有很多人反对,认为他的胆子太大了,完不成任务吃不了兜着走。

  这种压力,让陈一坚喘不上气来。但他执拗,觉得美军标性能优异,力排众议,冒着风险开始了研制。在实践中,他也不是一根筋,将两种规范的优势结合,取长补短。最终证明他是对的。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正当他带着团队艰难摸索时,遇到了国防要为经济让路的决定,“飞豹”被降级,从国家重点型号机种变成“量力而行”,说白了,就是国家不拨款了,自己筹钱来做。

  制造这样的机种,需要资金数量非常巨大,自己筹钱就意味着项目要下马,所有工作人员都没事干了。

  当时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内行冷言冷语,说没必要设计“飞豹”,我们原来有可以携带炸弹的歼击机,何必花这么多钱再造一个规模大的呢?

  但是,造不出自己的歼击轰炸机,中国的领空就永远会被被人欺负,这样的教训还少吗?

  所里咬牙,决定坚持搞下去,陈一坚又回忆起幼年时遭受日机轰炸的悲惨场景,说啥也要搞下去。

  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没有任何拨款,大伙撸起袖子加油干,硬生生地把“飞豹”初样搞出来了。陈一坚带着设计图和方案向上级部门汇报,领导对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和研究进展大为感动,飞豹重新被列入国家重点型号,项目起死回生,这给了陈一坚团队莫大的信心。

  日子刚好过了几年,没想到1985年裁军,飞豹的研制费用再次被砍,几乎夭折。但陈一坚没有放弃,每次开会都带着图样方案去汇报,他流着眼泪,向领导争取给“飞豹”继续下去的机会,求爷爷告奶奶,要把飞机制造继续干下去。

  “飞豹”不仅仅是一架飞机,而是陈一坚和无数国人的强国梦想,不能因为经费就轻易放弃。

  04

  经过十年的艰难探索,1988年12月24日,“飞豹”终于迎来了首飞,很多领导都前来参观。因为失败,被批评是小事,整个项目极有可能被彻底放弃。

  当天,陈一坚带上了速效救心丸,担心出事。

  怕啥来啥。

  飞机升空不久就发生了剧烈的抖动,飞行员黄炳新在驾驶舱坐不稳,看不清仪表数据,无法做出飞行判断,形势非常危险。陈一坚在地面上看着摇摆的”飞豹”,心脏病真的要发作了,心里念叨着“坏了,坏了”,眼看十年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

  多亏了黄炳新驾驶技术高超,用最大的能量控制住了飞机,最终安全平稳落地。

  劫后余生的陈一坚顾不上擦汗,就和团队迅速研究,查看哪里出现了问题,结果发现是阻尼偏低。接下来的日子,在一次次试飞与改进中度过,陈一坚丝毫不敢松懈。

  1998年,距离上次公开试飞已经过去了十年,这次试飞决定着是否能通过审定,定型生产。飞行员仍然是黄炳新,在十年的研制过程中,黄炳新和陈一坚相互熟悉,不断交流,非常有默契。

  原以为这次把握比较大,没想到飞行过程中又出了问题,而且是致命的。

  黄炳新在飞行过程中,听到飞机发出响声,他一开始以为是导弹掉了,后来判断是安装在飞机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掉了。

  没有方向舵,等于飞机没有方向盘,结局就是机毁人亡。危机关头,经验丰富的黄炳新没有选择弃机跳伞,而是设法控制飞机着陆。

  最终,再次幸运地成功了。

  二十年含辛茹苦,两次险些酿成巨大事故,黄炳新两次挽救了“飞豹”,但问题不解决,下一次就不会这样幸运了。

  陈一坚带着团队继续摸排故障原因,真的被他们找到了,还是阻尼的问题。这一次解决后,“飞豹”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就这样,经历了1600多次试飞,将各项暴露的问题都一一解决,飞豹终于通过审定,可以定型生产了。它的作战半径达到1650公里,能够携带6.5吨重的炸弹,航程远、载重大、威力强,达到了世界水平。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被压抑了二十年的陈一坚和团队此刻终于可以扬眉吐气,飞豹不仅填补了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空白,更重要的意义是,这是中国自主设计的。

  “过去人家都说我们抄苏联的,抄美国的,这个飞机再也没人说抄了。”陈一坚非常自豪,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同样能做到。

  而且,陈一坚为国家省下大量资金,仅用了10亿人民币,而美国的F15研制用了20亿美元。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1999年,“飞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陈一坚也当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建国50周年大阅兵,望着划过天空的飞豹编队,陈一坚难以抑制激动,心脏砰砰直跳。

  二十多年,从无到有,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个中滋味,更与谁人说?

  05

  尽管已经退休,但陈一坚仍然关心着“飞豹”后续研发和改型升级,只要有需要,他仍会给予自己的建议。

  2008年,新一代“飞豹”研制成功,实现了对地对海精确打击的目标,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这是陈一坚的弟子们完成的卓越成就。

  二十余年铸就的“飞豹精神”,培养了中国一大批高级航空人才,为我国的新一代机种做着不朽的努力。

  陈一坚感到非常欣慰,“我这辈子没有白过,可以交待了”。

  中国缺少歼击轰炸机,专家说没必要花大钱研制,他坚持20年终成功

  回顾“飞豹”诞生之路,不禁庆幸国家有陈一坚这样的领军人物不屈不挠,面对困难永不放弃。如果当时选择“放弃“或“购买”,那我们就一直会被外国卡脖子,国土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损失不可估量。

  谢谢矢志不渝,为国铸剑的英雄们!

  向矢志不渝,为国铸剑的陈一坚院士和“飞豹”研发团队致敬!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