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田惠宇:我们称自己是“农民”

田惠宇:我们称自己是“农民”
2020年06月26日 00:00 新浪网 作者 垃圾苹果毁我青春

  转自:轻金融、银行青年

  导读:2015年6月19日,有一篇文章很火,标题叫《股东大会后,田惠宇跟股东在小房间都聊了啥?》。5年后的6月23日,依然是在招行股东大会后,在同一楼层,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再次请股东坐下来深入交流。

  虽然这次招行选的“小房间”要更大一些,但还是抵不住股东的热情,现场来了近50名股东。田惠宇喜欢这种无距离感的轻松交流方式,接招“铁杆股东”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原定40分钟的时间最终拉长到了90分钟。有媒体评论道“这或许是招商银行与股东交流最为充分的一次股东大会”。

  交流中,田惠宇有很多自己新的思考:

  谈科技:如果没有数字中台建设,大数据可能就是吹牛。

  谈场景:我们可以适度地扩大边界,但是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谈经营:商业银行像农民一样,就得勤奋,就得按照节气规律做事情,不能乱来。

  谈轻型银行:一方面搞规模扩张带动盈利增长,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不断地融资,那肯定不是轻型银行。

  谈规模:其实就看一个衡量标准,即有没有资本内生能力,资本能否依靠盈利不断增长而增加。

  谈周期:外部环境变化,银行很难独善其身,银行是百业之母,任何行业的变化都会反应到银行。我们尽可能通过结构的合理安排、节奏的合理安排,使得我们变得不那么亲周期。

  谈机会:银行还没开始发力,你怎么就想到增长停下来的一天?我们现在看到的满是机会,机会太多了。

  精彩尽在过程中,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招行官方整理的实录(按问题相关性排序略有调整,小标题为小编所加)。

田惠宇:我们称自己是“农民”

  谈金融科技:今年投入将超百亿

  股东:第一个问题关于费用,招行最近几年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成本收入比不断提高,从绝对值和比例上来讲,管理层对于成本收入比有没有中期的规划目标?近两年增长的费用会不会滋生一些使用过度的情况发生?公司有没有什么信息披露的途径,让投资者对费用的使用可以详细了解?

  田惠宇:您的第一个问题关于成本收入比,这两年招商银行提出金融科技银行战略以后,在成本投入方面,除了常规的费用,比如业务管理费、人力成本以外,主要都投入在科技。去年的信息科技投入超过93亿元,我们为了实施金融科技战略,还把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的占比写到我们的公司章程(2019年起,每年投入金融科技的整体预算额度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本行经审计的营业收入的3.5%),今年会继续加大。

  金融科技的投入产出有些比较好算,有些短期内不太好算。战略投入是当年投入,当年不产粮食,未来某一天一定会产粮食。比如,这两年我们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打造了大量智能服务机器人,一门用于零售信贷催收的机器人成本是人工的1/10,产出是人工的9倍,节约的人力成本实际上就是提升了我们的产能。再比如,机器人处理自动化(即RPA流程机器人)用机器替代简单的外包,也大量地节约了成本;我们的智能风控平台“天秤系统”,20毫秒即可对绝大多数疑似欺诈交易作出拦截判断,将非持卡人伪冒及盗用金额比例降低至千万分之六。通过这些金融科技应用,资损率降低了多少,当年单项的投入产出是比较容易算清楚的。我们计划今年全行应用上云比例达到50%,明年到60%,后年到100%。类似这样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建设的投入产出,当年是看不出来的。

  经过这两年持续转型,我们全行员工基本形成了对于数字化的感觉,就像招商银行多年发展零售业务,全体员工对零售业务有非常强烈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是很难用金钱衡量的。全员对金融科技的感觉,看起来是比较玄,但未来某一天一定会量变到质变。关于您关心的成本问题,具体到成本收入比,我们不能单纯地看成本收入比这个指标,一定要考虑利润增速、营收增速以及资本内生能力、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要统一起来看。

  现在全社会对银行利润过多有一些微辞,但是银行的定位不同就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盈利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必须要存在,否则又要回到当年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阶段,银行的估值也会显著降低。我们面向未来多做些投入,练内功是需要投入的,包括招聘高素质的人才。

  未来三年在科技方面,我们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刚才提到的应用上云项目,这是全行性的巨大系统工程,需要部署大量的X86服务器,这些都是要投入真金白银。如果没有建设数字中台,大数据可能就是吹牛。我个人认为招商银行的信息披露是中国银行业里最充分的,如果再细致地披露具体的财务支出细项,小到买支钢笔、铅笔和服务器都披露,不知道行业有没有这样的惯例?此外,我们的公司治理机制是股东大会对董事会授权,董事会对管理层授权,在授权范围内管理层要承担起责任。大家不用担心,我们管理层自有分寸。招商银行盈利状况好的时候会为未来多投入一些,盈利状况差的时候,经营比较困难的时候则少投入一些。

  股东:关于金融科技的问题,招商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投入很大,可否请田行长举一两个金融科技实际应用的场景案例,体现金融科技如何提升客户服务,改善客户体验,从而为我们创造更多价值。

  田惠宇:这方面的案例很多,我在前面讲成本管理时也已经有部分阐述。我再给大家举几个具体且容易理解的例子:1、内部运营方面,催收机器人的成本是员工成本的1/10,但产能是9倍。银行有大量简单、重复的作业都可以通过机器人完成。2、大数据管理方面,一是使我们可以对海量客户进行细分,对客户精准画像。当然客户画像太精准可能涉及客户隐私,也需要有度的把握。二是帮助我们做客户KYC服务客户。银行不管是对公业务还是个人业务,基本功叫KYC(了解你的客户)。对公客户可以逐户上门做尽职调查,但是对大量的零售客户如何做到KYC?我们零售客户数量庞大,单靠线下几千个客户经理不可能实现,我们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帮助客户经理完成KYC。这些都是客户看不见的,但却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提高了产能。这几年招行金葵花以上客户年均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但我们客户经理人数基本没有增加,这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算出金融科技的产出。

  接下来谈场景建设。我们在金融科技探索方面是不断试错,这个必须要承认。我在年报的行长致辞中也提到,在数字化时代的浩瀚星空中,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这意味着我们在试错过程中不一定是百折不回,有的是一折就回、点到为止。我们发现有些领域水太深,我们进不去。所以在场景建设方面我们一是聚焦到“4+1”---两票、便民和公共出行,再加上每个分行根据当地的情况搞一个场景,不能搞百花齐放。一是搞百花齐放实际上是个无底洞,银行的主业还是做金融,我们可以适度地扩大边界,增强我们和客户之间的联接,但是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不能“不务正业”。适度的拓展边界也是为我们的主业服务,要提高我们和客户的联接效率。二是提高外环转中环的转化效率。这两点是我们在探索中得出的经验,也可以说是教训。得到教训本身就是探索的成果,我们知道了“此路不通”,知道“此路不通”也是成绩。没有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

  另外一个经验就是,银行金融自场景的不断打磨可能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把最核心的竞争力打磨到极致是我们的目标。当然我们很难达到极致,但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提供的金融服务就是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贷款、买基金、支付时,可以通过我们的手机APP获得最好的体验,没有流程断点,最好这些产品还能综合提供给客户。要想达到这一点其实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线下零售服务为例,大家一谈做零售都认为很容易,不就是多加客户经理,网点多加几个人吗?实际上做起来并不是这么回事,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金融自场景建设也是一样,说起来很简单,但事实上客户在手机上购买理财产品,客户全旅程的体验,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好,这里面有大量工作要做。

  除以上列举的几个具体场景,还有一个金融科技在客户服务中非常经典的案例。很多出国旅游的朋友告诉我,招行的信用卡好用。在使用者看来,好用体现在:一是要简捷,一刷卡就能成功;二是能控制风险。这两者在我们的后台设计上其实是矛盾的,因为要控制风险有时候需要牺牲简捷和便利,而过于简捷和便利又失去了对风险的控制。我们有了天秤系统以后,客户在刷卡的一瞬间,如果是疑似欺诈交易,20毫秒之内便会做出反应阻止交易,提醒客户。这么一个简单的事件,其实后面有大量的科技给予支撑。这些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很强的金融科技能力和大数据能力才能做到。

田惠宇:我们称自己是“农民”

  谈未来:我们看到的满是机会

  股东:资本市场对于银行股的估值都是比较悲观的,平均的市净率都在1倍以下,我想请教一下,在现在复杂的宏观经济、国际政治环境和疫情影响下,我们国家比较严的金融监管,我们国家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路径大概是什么样的?您作为优秀的银行家,对于我国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路径有没有大概的预期?现在整个市场对银行的预期都是比较悲观的,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银行业未来会怎么样?招行也是银行业中的一员,招行未来会怎么样?

  田惠宇:谢谢您的赞誉,谈不上优秀的银行家。我们称自己是“农民”,我们都是农村出来的,都说农民“看天吃饭”,我们的天就是实体经济。农民要做的事情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按照24节气,芒种那天该干嘛、夏至冬至该干嘛,都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商业银行像农民一样,就得勤奋,就得按照规律做事情,不要乱来。只要做到这一条,商业银行基本能成功。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也碰到了一些困难。过去四十年高速增长让我们赶上了,现在的转折期也让我们赶上了。尽管如此,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中国的投资机会还是最好的。去年,我同桥水基金的创始人达·里奥交流,我问他为什么看好中国?他说日本、欧洲、美国都已陷入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泥潭,我们做金融的最怕这个,所以中国还是很好的经济体。对于中国的银行业,尤其是招商银行来说,我认为未来若干年还有大量机会,并不是很难做。

  至于说银行业的未来怎么样?这个问题我们在四、五年前的股东大会上讲过,如果用传统的眼光来看,中国银行业面临着四大挑战: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二是从高利率环境变成中低利率环境。零利率是发达经济体的标配,零利率和中低利率对中国银行业意味着什么?大家非常关心我们的净息差,关心贷款利率定多少,存款利率定多少,目前近70%的收入(即净利息收入)来自这里。整个经济体的利率从高利率转向中低利率的时候,这就是巨大的挑战。三是脱媒,过去我们说融资脱媒,现在支付也是脱媒,原来银行是媒介,现在离开你也可以玩了。中国是间接融资约占80%,现在越来越转向直接融资,比如发债、股票IPO等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银行出现资产荒就是融资脱媒。四是互联网的挑战。

  上述这些对传统银行的四大挑战,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四大机会或四大动力,就是促进银行转型的动力。招商银行是怎么转型的?就是“一体两翼”开始。十年磨一剑,打造零售领先银行、轻型银行,首先就要摆脱对规模增长的依赖。规模增长的后面就是广大股东的利益,不依靠频繁地在市场上发行普通股来补充资本金,支撑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长。否则银行就会“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简单地依靠规模扩张带动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有人说,现在利率下来了,是不是可以以量补价,多放点贷款?说实在话,从长远来说这不符合我们的方向,不符合轻型银行的方向,轻型银行首先讲的是轻资产、轻资本,有了轻资产才有轻资本,不能通过频繁补充资本金支撑资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带动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第二是摆脱对利差的依赖。收入结构不能光靠贷款利息(净利息收入)支撑,这个比重会随着我行转型越来越低,中间业务收入、非息类业务的收入占比会越来越高。这对整个银行的组织、人员的专业素质、客户服务能力、营销组织方式和流程、效率、IT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这些东西我们都得持续改造。很多股东对招行研究得很深,如果持续观察过去这些年我们做的事情以及未来我们准备做的,其实就是围绕应对四大挑战、摆脱两个依赖,持续地推进转型,把四大挑战转化成我们的四大机遇。您说到资本市场对银行业的市净率估值大都是0.4倍-0.7倍,而招商银行的市净率从2014年以来一直都在1倍以上,估值溢价的背后也包含股东和投资者对于我们转型的认可。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加剧了这四大挑战,并没有改变趋势,比如疫情来了利率下行得更快一点。中国走向发达经济体是大势所趋,发达经济体的中低利率、零利率是大势所趋,我们早晚会面对这一天,所以需要早点应对。不敢回答您关心的对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展望,但招行自己想做的事是坚定不移的。

  股东:我是招行老股东,这几年每年都来参加股东大会。我的问题是未来在零利率、负利率环境下,招商银行还能不能实现内生性增长并保持15%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如果不能,根据巴菲特的理念,招行是否考虑控制规模增长?通过派息把资金归还股东,让股东自行寻找其他投资机会。

  田惠宇:从经济方面看,中国和美国经济确实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的银行业出现像欧美等经济体那样的低增长情况,我觉得也是好几十年后的事。中国经济维持在中速增长应该还有很长时间。

  对银行业来说,我们的转型方兴未艾。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变的趋势中蕴藏大把机会。我们现在看到的满是机会,机会太多了。最近我们投的一个企业又上市了。围绕资本市场做文章,银行还没开始,你怎么就想到增长停下来的一天?那个时候的事,我想在座的比我小二十岁以上的人考虑吧,我就不琢磨那么远的事了,我琢磨把眼前的每件事做好。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股东尽可能地获得收益。外部环境变化,银行很难独善其身,银行是百业之母,任何行业的变化都会反应到银行。我们尽可能通过结构的合理安排、节奏的合理安排,使得我们银行变得不那么亲周期。银行是顺周期的行业,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是在真空里画图,银行的触角涉及到每个企业、每个客户。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大趋势,我们有句口号,就是招商银行通过自身的转型来服务国民经济的转型。我们提“因您而变,因势而变”,其中“因您而变”更多指的是服务,“因势而变”更多指的是转型。转型才刚刚开始,正如我们董事长所说,我们要跑赢大势,优于同业。

田惠宇:我们称自己是“农民”

  谈规模和质量:关键看是否形成资本内生能力

  股东:田行长第一次和股东见面也是在这个会议室,当时和大家聊了很久。我觉得七年过去,田行长比以前看得更远、更深了,现在田行长更成熟、更老练、更保守,这是好的。我对公司是非常满意的,我也挑两个毛病:第一,招行去年在投资项下计提较多的拨备,主要是针对非标类资产,请问非标的问题解决完没有?今年整体的资产质量如何?另外,田行长提出轻型银行,这几年招行的规模增长还是1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招行的规模增长会不会考虑稍微缩小一点?

  田惠宇:不知道你是在表扬我还是批评我,确实是变老了,我来招行有七年了,来的时候是47岁,那个时候像小伙子,现在54岁,像大叔了(笑)。

  关于资产质量的详细数据,我们会在半年报发布时再向大家披露。疫情对资产质量最大、最直接的反映是信用卡贷款。信用卡贷款逾期和入催金额在2月和3月达到高峰,4月环比下降,目前信用卡贷款需要逾期90天才计入不良贷款,这意味着5月份是信用卡不良生成的高峰。另外可能受冲击的是延期还本付息业务,这是抗疫大局的需要,原本到今年6月份,现在国家延长到明年3月。其中可能有一些道德风险或搭便车行为,会对我们后续不良产生影响,我们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这种可能性降低。

  关于您关心的规模增速。您认为这两年我们的规模还是扩张比较快,能不能再慢一点?我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对于规模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其实就看一个衡量标准,即有没有资本内生能力,资本能否依靠盈利不断增长而增加。我们的公司章程承诺,每年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分红率原则上将不低于30%,在这个前提下实现资本内生能力,这就是“轻型银行”的标准。这些年大家都在讲故事,说打造“轻型银行”,一方面搞规模扩张带动盈利增长,另一方面在资本市场不断地融资,那肯定不是轻型银行。盈利能增长,依靠自己的资本能支撑盈利增长,并在某种程度上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这种规模就是适度的,不是说15%就一定高,10%就一定低,不能拿绝对数来衡量规模增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田惠宇金融科技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