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英国封国一周年,14.6万亡灵作证,新冠肺炎还远未结束

英国封国一周年,14.6万亡灵作证,新冠肺炎还远未结束
2021年03月31日 15:02 新浪网 作者 反做空研究中心

  作者|宁远

  ”被绿”也快乐

  3月17日,全世界的许多地标性建筑都“被绿”了,中国、英国、爱尔兰,包括美国白宫草坪前的喷水池,这一天,白宫总统办公室里特地换上了绿色三叶草的装饰,晚上,白宫被一片绿色灯光照亮。除此,美国的整条芝加哥河都“被绿”了;人们穿绿衣戴绿帽,连狗毛都“被绿”。

  当日,爱尔兰总理米歇尔·马丁(MicheálMartin)与美国总统拜登进行了网上视频对话,桌子上就是一碗鲜“绿”欲滴的三叶草,两人的西装领带都是绿色的,而且上衣口袋里都插着绿色的三叶草作装饰。

  在3月17日前后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已经成为历任爱尔兰总理的政治惯例。2020年3月15日,当时的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到美国白宫进行政治友好访问,送给特朗普的礼物就是一碗油绿的三叶草。

  “被绿”?这是啥情况呀?这一切“绿”都跟一个圣人帕特里克(St.Patrick)有关。

  

  

  

  

  谁是圣人帕特里克?

  圣帕特里克(St.Patrick),是爱尔兰岛的保护神,生于大约公元400年,卒于461年或493年,一生传奇,在爱尔兰和英国北爱尔兰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堂和学校不计其数。

  他原本是一个牧师的儿子,生活在不列颠岛的西海岸,16岁的时候不幸被抓卖为奴,漂洋过海到了当时的爱尔兰岛,为主人放牧牛羊。22岁的时候成功逃脱,重新回到不列颠后,开始学习宗教最后成了教堂主教。他相信天使在召唤他,所以于432年,大约32岁时勇敢重返爱尔兰岛,开始了在这里的布道生涯,传播基督教。他用当地随处可见的三叶草的三片叶子简明地解释了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关系,从此,爱尔兰岛上的原住民凯尔特人由原始宗教改信基督教。他在如今英国北爱尔兰的阿马(Armagh)建立了修道院和基督教学习中心,当时在欧洲大陆传播基督教的众多传教士都是从阿马修道院毕业的。

  他的肉体生命结束于3月17日,所以纪念日就定在这一天,意味着重生。他的尸体据传说被两头野牛从死亡时的Saul(位于今英国北爱尔兰的CountyDown)带到了不远处的DownpatrickTown,并被安葬在这里。他的墓在一片墓园里,并不起眼,没有竖起的墓碑,只有一块平放的巨大花岗岩石,上面刻有一个十字架和patrick几个字母。

  以前,由于饥荒、战争等原因不得不离开爱尔兰岛的人都会在离开前,来他的墓上抓一把土带走,以示不忘故乡,所以他的墓地总要不停地培土。从1900年起,他的墓上就有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以防人们再抓土。在这片墓地数十米开外的地方就是在他死后不久建立的众多教堂之一,如今依然行使着各种宗教功能。

  关于他的圣迹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他用榛树木做的拐杖驱赶了蛇,所以整个爱尔兰岛至今没有蛇。

  

  

  大约从公元5世纪开始,人们就在3月17日举行各种活动纪念这位圣人,叫St.Patrick’sDay(圣帕特里克日),三叶草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爱尔兰在独立后就把这个日子定为国庆日。如今,随着爱尔兰人移民世界各地,这一节日已成为国际性的文化庆典。

  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都会在这一天举行游行等庆祝活动。美国的第一次St.Patrick’sDay大游行发生在1766年的纽约,而此后十年才出现《美国独立宣言》,这个节日比美国这个国家本身还要古老;在美国的爱尔兰裔人口是爱尔兰本国人口的数倍;美国46位总统中有23位有爱尔兰血统,拜登当选总统后第一个联系的外国元首就是爱尔兰总理。

  2010年,爱尔兰旅游局发起了“绿动全球”活动,那一年悉尼歌剧院和奥克兰天空塔首次为圣帕特里克节点绿。

  2012年,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成为了首个加入“绿动全球”的中国地标建筑;2014年,长城加入了“绿动全球”,并连续点绿六年;2019年,时逢中国与爱尔兰建交40周年,这一年以长城领衔的十座中国地标点绿;2020年,当时中国正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上海花旗集团大厦、北京秀水街道在点绿时,还加上了“同舟共济、中国加油”等象征友谊与团结的词语。

  2021年3月,全球66个国家690个地标加入了这一活动,数百个地标建筑或景点点亮爱尔兰绿,从欧洲、美洲、大洋洲到亚洲,爱尔兰绿色祝福洒满大地,这一数字创下了新记录。爱尔兰驻华使馆、北京、上海等地的半岛酒店、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上海理工大学和苏州古运河等地都加入到这一活动中。

  

  

  

  

  今年爱尔兰在新冠疫情下迎来第二个封锁下的圣帕特里克节,尽管疫情阴影还未退去,但都柏林仍然随处可见绿色。

  

  

  英国女王与威廉王子夫妇及其它一些重要人物都在媒体上祝大家HappySt Patrick’s Day节日快乐,在当天出版的各大报纸《太阳报》《镜报》等的封面也全是绿色当道。

  

  

  英国驻华使馆的吴若兰大使与北爱政府驻华总代表罗柯茹也特地出镜,做了一期“北爱寻宝”的视频节目,于节日当天播出。

  

  

  在北爱尔兰,3月17日这一天是个大节,是这个地区独有的节日,全部学校和一些部门都放假一天,各个市镇都有规模不等的各类文娱、游行庆祝活动,当然今年的活动都转到了线上。英国的其它三个部分是不过这个节的,也不放假。它们也有只属于自己地区的节日,比如威尔士是在3月1日过自己的节St.David’sDay (圣大卫日),苏格兰11月30日过St.Andrew’sDay(圣安德鲁日),英格兰在4月23日过St.George’sDay(圣乔治日)。这三个圣人都是传教士,是各自地区的的保护神。

  在今年的3月17日这天,北爱政府首席部长和副部长都和美国总统拜登及副总统进行了网上会晤,双方就疫情及经济复苏、地区优势等进行了对话,最后还希望美国总统在未来某个时候访问北爱。爱尔兰的一些人一直想让北爱回归爱尔兰,所以冲突与矛盾持久存在。2019年1月19日在北爱的大城市德里发生了一起蓄意分裂的恐怖袭击,一辆汽车被劫持后爆炸起火,所幸现场无人伤亡。

  

  

  在3月17日,我的成年女学生给我发来了一个漫画,上面是两个绿色小精灵,一个问:“你的金罐子在哪儿?”另一个用手指着彩虹一端的疫苗回答:“你要与时俱进!”

  我的学生给我解释了漫画的意义,在爱尔兰的传说中,彩虹的一端是一罐金子,能够找到金子的人就可以得到幸福。由于欧盟疫苗短缺,她在爱尔兰都柏林乡下居住的86岁老母亲至今还没有打上疫苗,而在英国,60岁以上的人已经全部接种了疫苗,连56岁的首相鲍里斯也在3月19日晚在伦敦St Thomas’  Hospital 医院接种了第一剂牛津疫苗。英国与欧盟之间关于牛津疫苗进出欧盟、数量、效果等问题一直存在争端,到现在双方还多有摩擦。

  欧盟各国由于疫苗数量短缺而接种速度缓慢,因此欧盟被欧洲各国不断诟病,也因此,夏季来临后,英国有可能仍然会禁止本国人去欧洲旅行度假。英格兰近日出台了一个旅行禁令,没有合理理由不可随意离开英国,违规者将被罚款5000英镑。

  我看到一幅漫画,题目是“鲍里斯:我仍然是笨笨的江湖郎中”,大约就是讽刺目前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吧。

  

  

  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

  前一段时间,我的同事们都陆续收到了一封来自英国政府的紫色信件,是关于人口普查的,所有收到信件的人都必须按要求在网上填报个人相关信息,配合人口普查是法律规定,提供虚假信息或不填者将构成违法,会被罚款最高达1000英镑;还可能留下不良记录,影响办理签证永居或入籍、就业、银行开户、买房贷款等方面。

  凡是截止到今年3月21日在英国已经居住三个月以上的人都要填,除了一些基本的个人信息外,还包括宗教信仰、性取向、婚姻(是同性婚姻还是异性婚姻)等,有些是选填项,当然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并被严格保密。

  英国人口普查每10年一次,目的是让政府了解各个地区的人口构架和家庭,普查中收集的信息有助规划和资助当地的公共服务、交通、教育、医疗,包括语言服务等。

  普查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到每个在英华人的利益,还会影响政府政策和财政等社会资源的分配。例如,NHS(国家医疗系统)可能需要在特定地区提供笔译和口译服务,所在基层政府机构申请到与居住人数相应的财政支持,算是一项民生服务。

  

  

  这种人口普查每十年一次,上次是2011年,根据当时的统计,2011年大约有不到40万华人定居在英国,其中5-8万是留学生。华人最多的三个城市是曼彻斯特、伯明翰和伦敦;第一个唐人街出现在利物浦,中国人在英国做的第一个行业是洗衣房。因为19世纪中叶到达利物浦的都是来自香港和上海的华人船员(利物浦的中国友好城市是上海),所以服务于船员的洗衣等行业便出现了。后来随着华人的不断增多,餐饮业慢慢成为了主要行业。

  

  

  而在北爱尔兰,华人是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在我所任教的一个中学历史课上,老师让学生做一个各国移民北爱时间和原因的调研,我看到作业显示,中国移民原因是躲避60年代的经济困难。

  

  2000年左右,唐人街以粤语(多为香港人)为主;2010年左右,唐人街以福建话为主;而现在,唐人街以普通话为主,来英华人中北方人明显增多。

  有些偷渡到英的华人就在唐人街上的中餐馆后厨打黑工,时间可以长达一二十年。英国警察是不会主动上门查户口的,所以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发生,这些“黑人”就天天这样“两点一线”晚出早归,不见天日,直到年老体衰才返回中国,此时,家里一般早就盖起了小楼,孩子们也差不多大学毕业了。我听说,当年人口普查时,有一些“黑人”怕被发现后遣返回国,所以就不填写人口普查表。

  在北爱,我感觉几乎每个市镇都有中餐馆,小点的镇一般是中餐外卖;在我住的Dungannon小镇,就有两家中餐外卖,都很火,有时甚至同时有六七个人在等,尤其是封锁期内,一般的餐馆是不允许营业的,可外卖店是可以的。英国人特别爱点外卖,省时省力,不用做饭。据说连英国女王都爱点外卖,一星期至少吃一次。

  

  

  我听说,有些中餐馆会出现偷税漏税的情况,有些中餐馆也会以低于市场的汇率进行民间换汇,把收到的英镑换成人民币寄回中国。

  我有一个在英国伦敦的朋友,她在某医院的国院部工作,平时接待那些从国内专门来英国看病治病的人,业余时间还签约了一家翻译公司,当那些完全不懂英语的在英华人遇到看病或打官司等事情时,帮助他们翻译。前几天她告诉我一件事,一位30多岁一年前来自中国南方的女性,因意外怀孕需要堕胎,可她一句英文不会说,所以翻译公司找到她去帮助翻译。我的朋友听了她的情况,推测大概率她在唐人街上工作,已婚,自己单独一人来伦敦打工,让她意外怀孕。

  基于在英华人的人口数量,在英国单纯创业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所以有人会在华人聚集的地方买入英国房产,然后出租给华人居住,赚取房租。我认识的一对广州夫妇,因为女儿在贝尔法斯特上大学,所以便买下了几个小房子,改装成学生公寓出租给中国留学生,收益还不错。

  而在伦敦居住的有些华人已经开始考虑在英国养老的问题了,他们的想法是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买地皮,然后盖房子做邻居养老。在伦敦近周买一块地皮大约要50万英镑,自己建个二三层楼及装修等大约也要50万英镑,整体下来要100万英镑,而如果直接去市场购买相似的房产要150万英镑左右。比近周更远的地方,买地加盖房要花60多万英镑,市场价是75-80万英镑,转手一卖,可赚十多万英镑。我听说一个人在伦敦温莎附近100万买了块地皮,盖了一幢800平米的房子,总成本约是350万英镑,而市场价是450万英镑,投资回报率还是不错的。

  又是一年母亲节

  英国今年的母亲节是3月14日,这个日子是不固定的,每年都不一样,去年是3月22日,当时英国刚刚封城,首相鲍里斯带头居家,不探亲访友,所以他只与自己77岁的母亲通了电话,遥祝母亲节日快乐。英国的传统是这一天要亲自上门,给母亲和外婆、奶奶送贺卡和礼物,有时还会与母亲和外婆、奶奶等共进餐饮。

  英国的母亲节历史久远,来源于十七世纪之前的MotheringSunday,那时与母亲没有直接关联。按照古老的教会传统,在这一天,信徒们回到他们所属的大教堂(Cathedral)或“母教堂”(MotherChurch),向对赋予并保护生命的精神力量致谢。同时这一天,寄人篱下的学徒和仆从也得到珍贵假期回到家里。许多人在回家的路上采摘初绽的春花留在教堂或者送给母亲,久而久之,教会的仪式便与母亲节的庆祝活动相结合,演变成了如今的英国母亲节。

  今年由于封锁,许多庆祝活动都无法进行,不过还是有许多感人的家庭故事。我房东的女儿对我说,她和妹妹包揽了今天的三餐和所有家务,让妈妈好好休息一天。我的夜大女学生用中文发我微信照片,是她女儿给她做的母亲节蛋糕。我SWC教学点的英方负责人邮件我,她的俩娃和丈夫给她精心做了早餐并端到床上,让她不起床就可以享用美食,还给她送了装着贺卡和植物的花篮。

  

  

  我所任教的学校都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打出相应的语言或图片,商场里的女装或化妆品等也都半价销售。

  

  

  这里的人是不过“三八”国际妇女节的,但是作为高等学府,奥斯特大学还是有一个关于妇女的网上学术讲座,题目是choose to challenge(迎接挑战)。

  

  在这个时代,全世界依然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看看英国的母亲们是怎么过母亲节的就知道了。一日三餐通常都是妻子们的事,在家家户户的早上,丈夫们是一手早餐茶或咖啡,一手报纸。连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要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丈夫煮咖啡做早饭。所以在今天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英国的报纸杂志出版业依然很发达,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在我小镇Dungannon的超市里,就同时有六七种报纸出售。没有报纸,英国的男人不知道怎么渡过早餐时间。英国的报纸杂志也很便宜,一般是1英镑左右,但页数可多达三四十页。

  

  2020年6月23日《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档访谈节目称,前首相梅姨2019年5月下野后,出席了8次全球巡回演讲,赚了大约100万英镑(约884万人民币),但这一收入跟现首相鲍里斯的演讲收入没法比,他在当伦敦市长时就热衷四处演讲,内容五花八门,相当高产,收入数倍于梅姨。英国爱丁堡商学院的教授希瑟麦格雷戈(ProfessorHeatherMcgregor)在一档关于女性的访谈节目中表示,全球巡回演讲目前仍被男人主导,尤其是一些男性前政府官员和商人。即便如此,梅姨的收入和作法仍然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和指责,只因为她是女性。

  

  

  3月23日是英国爆发新冠的第420天,也是英国首次封国一周年纪念日。鲍里斯发表了电视讲话,他说:这是英国历史上最艰难的一年,过去的12个月对我们所有人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向那些失去亲人的人表示诚挚的哀悼;今天是首次封锁的周年纪念日,是一个反思过去一年的机会;我们也应该铭记这一年来我们国家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鲍里斯眼眶微红,低头对民众深深致歉:“对政府所做的一切,我承担全部责任。”并坦诚政府已经尽力了,诸多媒体都将鲍里斯“眼眶微红”的照片放在了头版头条。

  

  

  工党党魁史塔默爵士将死亡数字描述为“对英国的一个可怕警钟”,他说:英国绝不能对这些数字麻木不仁,更不能仅仅将它们当作统计数字,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是沉痛的代价,英国必须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方能在未来更加强韧。

  

  

  英国女王通过向伦敦的圣巴塞洛缪医院(StBartholemew'sHospital)送去一束鲜花,来纪念这一时刻,她向新冠逝者和因失去亲人处于悲痛中的人们,致以庄严的敬意。同时,她也称赞了为全英人民做出无可估量支持与服务的人们。

  查尔斯王子也发表了讲话,呼吁所有英国人记住这一天。他说,在这一年中,许多人的生命以一种悲惨的方式被缩短。

  在纪念和反思全国封锁一周年之际,医生、教师和护士等各界人士呼吁将今后每年的今天,设为“新冠纪念日”。

  中午12点,英国王室全体成员带领全英人民一起为新冠逝者默哀一分钟;大家纷纷停下手里的工作、行走的脚步,为在新冠中失去的认识或不认识的生命哀悼。

  

  

  

  

  鲍里斯表示,现在英国已经做到了“拯救生命、保护NHS”,所以可以开始谨慎地、永久性地(onceand for all) 放宽封锁了。也就是说,这意味着他承诺不会再次封国了。这次是认真的吗?真的能实现吗?

  英国在过去一年因新冠疫情而丧生的有14.6万人,每一个死亡的背后都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在3月23日晚上8点,纪念活动的另一部分是“点亮”,人们纷纷点亮蜡烛、打开手机或是手电筒;全英各地的地标性建筑也被灯光点亮;教堂的钟声响起,人们用这种方式纪念死于新冠的人,并表达自己深深的哀思。

  

  

  

  

  在北爱尔兰,因新冠而死亡的人数已连续数周下降,但是NHS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的一个朋友是来自东帝汶的,在一个学校做清洁工,她的丈夫在肉联厂打工,前一段时间得了白内障,一只眼睛几近失明,去公立的NHS医院做手术可以免费,但要预约排队等三四年,所以她选择去私立医院,不用排队,交了2000镑手术费,手术大约45分钟,在家休养了几天就能正常生活了。

  截止到3月19日,北爱的新冠死亡人数为2103人。目前北爱政府已经开始在几个信托基金的资助下,为当地的无家可归者接种疫苗。

  

  

  英国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接种了疫苗,但是正像鲍里斯在3月23日所说:“我认为值得强调的一件事是,欧洲正在爆发第三波疫情,这是谁也不想看到的情况。”“我们国家的民众不应该抱有幻想(underno illusions),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当疫情冲击我们的朋友(欧洲)时,恐怕也会冲击到英国。”

  随着英国封锁逐步放宽,如果病毒从欧洲传过来,感染率就可能会上升。英媒报道称,英国仍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

  看来,我们还要继续保持对疫情的高度警惕,不放松,严要求。戴口罩,勤洗手,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一段时间我的夜大女学生用中文写了一篇作业,题目是《封锁有感》,在作业中她写道:新冠病毒来了,怎么办?今天星期几?我不知道。每天是一样的,为什么?因为新冠病毒,我们被封锁了,我们在隔离。我们时而哭时而笑,每天很难,但是我会努力,让我们多笑。不要抱怨吧,中国新年就要到了,幸福、理想、希望、友谊和爱来了。祝你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祝新冠病毒走开!

  

  虽然有一些错字病句,但是我给了满分。

  愿病毒早日走开,愿疫情早日结束。不要抱怨,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多笑吧。

  本文所有观点仅代表个人。于英国当地时间2021年3月23日周二23:00。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冠肺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