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最该关注六类分数线!

20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最该关注六类分数线!
2020年02月17日 16:44 新浪网 作者 游戏评论R

  2020年考研初试成绩将在2月份陆续公布,考生查询成绩后,想要知道自己考的如何,就要关注六类分数线。

  20考研初试成绩公布后,考生最该关注六类分数线!

  国家线中的一区二区线

  国家线是指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是考生是否进入研究生复试的重要依据。在国家线的表格中会出现A类和B类考生字样。A类考生是指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B类考生指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如果报一区的考生单科或者总分没过一区的分数线,但是过了二区国家线,还有机会参加二区招生单位的调剂。

  国家线中的单科线

  在国家线表格中还会提到单科(满分=100)和单科(满分>100)。单科(满分=100)所指的分数即为政治和英语的线。单科(满分>100)是指数学和专业课,数学满分150分,专业课满分150分。对于不考数学的专业,则指专业课。单科(满分>100)还统一指那些考两门专业课的专业课或单门专业课满分是300分等情况。

  考生要注意的是,单科线加起来不一定等于总分线,考生总分和单科都必须过线才有可能进入复试。如果考生成绩有一门课或者总分没过国家线,就意味着此次考研失败。报一区的考生的单科或总分没过一区的分数线,但过了二区国家线,仍有机会参加二区招生单位的调剂。

  国家线中的各学科门类线

  国家线根据各个学科门类划分,又形成了各个学科门类的分数线。根据学科的热门程度、难易程度等,分数线的高低各不相同。调剂一般原则是同专业间进行调剂,如工科的专业只能在工科专业内调剂,而且只能是相近的专业调剂,调剂的跨度不能太大。

  据了解,调剂一般是在同专业内进行,或不同学校同专业进行调剂。国家线公布后决定调剂的考生可先查询学校官网,或尽早联系想调剂的院校,问清楚其是否接受自己这一类专业的考生。

  34所高校的自划线

  除了国家线外,报考34所自主划线高校的考生还要关注学校自主划线的复试分数线。自主划线的学校的分数线会比国家线先公布,且基本上会高于国家线。自主划线高校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确定初试的分数线,将划定的分数线上报教育部备案,而不用参考国家统一划定的分数线。

  这34所自划线高校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学校(院)线

  学校(院)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当年招生人数、报考人数、过国家线人数及复试人数比例等确定的考研复试线。国家线是最低复试线,各招生单位的复试线会比国家线高或者与国家线持平。由于各招生单位每年的招生情况有变化,所以每年的复试线都有变化。学校(院)复试线是考生选择招生单位及专业的一个重要参考。

  研考生如何根据国家线和院校判断自己该做何准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李悦认为,通过国家线且通过院线的考生要好好准备复试,通过国家线未通过院线的考生可着手联系调剂,未通过国家线的考生要考虑是否再次参加研考或找工作。

  专业录取线

  专业录取线就是录取该专业的最低分。每个专业的录取都会自然形成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考生和学校通常将某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称为专业录取分数线。

  过了院线,能够进入复试的考生可参考往年的专业录取线,衡量自己被录取的把握是大还是小。与专业录取线之间还有一定差距的研考生可同时准备复试调剂,避免发生复试失利后准备调剂时能选择的院校已经不多的情况。

  以上内容来源网络,由陕西文都考研整理,希望对各位考研的同学有所帮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