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木瓜粉+玉米粉”生产出治风湿假药,一粒“小胶囊”牵出1.7亿元大案

“木瓜粉+玉米粉”生产出治风湿假药,一粒“小胶囊”牵出1.7亿元大案
2024年07月08日 23:02 新浪网 作者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电商平台销售的一粒“小胶囊”牵出了一起跨省特大制售假药案。这些假药用木瓜粉、玉米粉等原料混合制作而成,在猪场生产,住家户包装,网上注册10多家店铺进行销售,涉案金额1.7亿元。7月8日,CCTV-12社会与法频道披露了这起四川仪陇侦破的特大生产销售假药案。

假药查获现场(仪陇警方供图)

  仪陇县的杨奶奶80多岁,患风湿病多年,2022年的一天,杨奶奶的家人在网上发现一家药店,宣称其药品对治疗风湿骨痛病症有“奇效”,家人便在该网店购买了几盒“乌梢蛇佛手胶囊”,可是在服用之后风湿疼痛症状并未得到有效缓解。之后杨奶奶带着药盒到家附近的药店再次购买此药,仪陇县市场监管局稽查执法人员在药店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杨奶奶正手持药瓶和包装盒,向药店营业员咨询功效。看到该药品外包装有些说不出来的怪异,这引起了执法人员的高度警觉,立即向杨奶奶仔细询问药品疗效和购买地址等情况。

  经老人回忆,该药是其女儿在一家网店购买的。通过老人女儿提供的快递单,执法人员登录售药网店后,与国家药监局网站注册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该网店疑似销售假药。根据该线索由点及面、深挖细查,执法人员相继在网上发现“蓝天代购小店”“天策食品”等10余个店铺在售卖同类“乌梢蛇佛手胶囊”产品。

  因案情重大,仪陇县市场监管局迅速上报南充市市场监管局,在得到“乌梢蛇佛手胶囊”是假药的认定后,立即启动假药案件办理行刑衔接机制,将该案移送至仪陇县公安局。其后,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部门成立专案组,开始奔赴多地“顺藤摸瓜”。

  地域不熟、网店注册地址与实际地址不符……专案组克服重重困难,远赴河南省郑州、禹州两地,完成了对胡某、刘某等犯罪嫌疑人所经营网店网销假药的数据调查取证,锁定了朱某、黄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的固定住所,梳理出多个疑似生产假药的窝点。

假药查获现场(仪陇警方供图)

  经过连日摸排走访、全程跟踪蹲守、调查取证,专案组在当地执法部门的配合下,果断收网,成功抓获朱某、黄某等7名犯罪嫌疑人,一举捣毁生产销售假药的5个窝点,查扣制假设备8套、制假原料3000余公斤、成品半成品假药胶囊300余万粒。

假药胶囊(仪陇警方供图)

  经查明,2021年1月以来,主要犯罪嫌疑人朱某、黄某通过电商平台倒卖声称具有治疗风湿痛、关节痛等功效的“便宜药”,赚取差价、牟取利益。

  2021年5月,朱某学习了生产制作假药技术,购买了胶囊灌装机、胶囊压机等生产设备,将木瓜粉、玉米粉、双氯酚酸钠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制作了大批胶囊,在瓶身加贴“乌梢蛇佛手胶囊”的药品标识。

假药胶囊(仪陇警方供图)

  为扩大假药生产规模,朱某通过黄某先后雇请刘某、赵某等人,在赵某的养猪场内生产胶囊药,由刘某等人分别在其自用住宅内进行包装。朱某先后在购物平台注册并向他人购买了10余家店铺,以网络下单、快递邮寄的方式,面向全国顾客销售其生产的假药,涉案快递单高达8万份。

  经查,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期间,朱某、黄某等犯罪嫌疑人生产的22种假药销售额达61万元,涉案窝点及库房查获的成品假药共计19274瓶,累计涉案金额高达1.7亿元。朱某、黄某等人制售大量假药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之规定,涉嫌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目前,该案已经宣判,两名主犯刑期超过十年。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假药
来自于:四川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