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2020年04月26日 20:06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海婵 陈骁鹏

  大约在1600年前,为避战乱,客家先民一步三回头,淌着热泪,开始了艰难的南迁之路。择地安顿下来后,形成了围屋聚居的家族社会。如今,惠州惠阳区遍地散落着大大小小200余座客家围屋,其中130座为文保单位。

  200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的崇林世居,建成已有200多年,是典型的客家方形围屋,也是粤东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座。然而目前崇林世居基本无人居住,200余间住房坍塌破败严重,仅有宗祠与望楼维护较好。

  不仅是崇林世居,目前惠阳的围屋普遍较破败。近几年,社会各界呼唤抢救和保护它们,建议先行保护和盘活几个知名度较大的作为样板,进而活化更多围屋资源。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实地走访

  

崇林世居大过三个乔家大院

  惠阳区镇隆镇大山脚下,屹立着粤东最大的围屋——崇林世居。凡是入此处者,无不惊叹其气势恢宏,外观精美。屋前鱼塘映着围屋倒影,周围分布着上百年大如巨伞的老树,与古老宏伟的围墙,构成了一幅田园风景。

  崇林世居始建于1798年(清嘉庆三年),围屋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现回字形,总面阔128米,总进深约130米,占地面积约16640平方米,相当于三个“乔家大院”。

  整栋围屋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共分为五级。围内有262间住房,被纵横九条天街相隔,又由天井相连,宛如一个小城镇。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崇林世居外部围墙保存完整,特殊时期留下的红字标语清晰可见。但从中门进入后就发现,里面杂草丛生,住房连片坍塌,颇为荒凉。其中,有为数不多几间保存完整的房间,以百余元的价格租给了外地人,部分坍塌的房间沦为菜地。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走访当日正值周末,有个深圳女孩来惠阳探亲,顺便到访此处。“网上看到介绍,就过来看看。”她在大门口拍照,兴致勃勃。“外观看起来还比较震撼,进门有些失望。”她看了几眼,便匆匆离开。

  昔日辉煌

  最巅峰时约700人一起居住

  与现在的荒凉不同,崇林世居最巅峰时,曾有约700人一起居住。崇林世居理事会会长叶春华今年56岁,自小出生在崇林世居,直到30岁才搬出。

  据其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围屋人丁兴旺,单是跟他岁数相当的男孩就有十多个。“那时的围屋就像个小社会,药房、学校、集市一应俱全,同为叶氏族人,大家和谐相处,互相帮忙。”

  随着时代发展,围屋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上世纪90年代住户陆续迁出,围屋便逐渐衰落。

  建成至今,崇林世居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雨磨砺。据当地老人叶瑞华介绍,崇林世居在“破四旧”运动中,破坏最为惨烈,许多传统的精美工艺品惨遭毒手,甚至许多珍贵文物如文魁、亚魁的牌匾等都被毁了。经此一劫,崇林世居开始走下坡路。

  如今,围屋已无叶氏族人居住。200余间住房一片片倒塌。“对村民来说,住房已没有维修价值了,就算修好了,没人住也会倒塌。”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现实困境

  

修缮成本过高族人无力维护

  虽然崇林世居日渐衰败,但叶氏族人始终保护着它的主体——宗祠和望楼。叶春华介绍,围屋前的鱼塘每年收租3000余元,用于宗祠与望楼的维护,无疑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现在仅宗祠与望楼,每年需要投入约十万元。”

  修缮一直在继续。崇林世居曾被确定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旅游开发项目。2007年惠州市旅游局拨付约300万元用于崇林世居的保护修缮。2007年-2017年间,叶氏族人也多方筹资维修,修好了祠堂和望楼,修复了壁画、墙花、雕刻、屏风等。

  即便如此,目前崇林世居仍面临维修资金短缺的难题。惠阳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崇林世居面积大,保护成本高,文物产权人无力承担修缮费用,区财政专项经费也很短缺,不足以支撑整体修缮。

  为引进投资,近年来当地政府曾举行多次招商引资活动。“但目前暂无相关企业愿意投资。”相关人士分析,崇林世居修缮开发需巨额资金,且回流慢;保护开发是个长期过程,就算成功打造成旅游景点,如果周边配套设施跟不上,也留不住游客。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各界呼吁

  

分期分批开展抢救性保护

  崇林世居只是惠阳客家围屋的缩影。据公开资料显示,惠阳区尚存有200多座客家围屋,但大部分已成危房,屋顶塌损,瓦砾满地,杂草丛生,甚至一些文物被盗或散失。

  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不少专家学者为此奔走呼吁。2019年两会期间,惠阳区政协委员、沙田镇党委委员张志康曾表示,希望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大客家围屋的宣传、保护力度;同时,维护好周边环境,严禁破坏行为发生;将维护工作交给专业人员,在合理保护前提下进行包装、推介。

  如何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地保护客家围屋?相关专家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专业人士对惠阳区现有的客家围屋进行调查,分类造册登记;在此基础上做出抢救与保护规划,分期分批维修保护。

  同时,争取有更多的客家围屋列为文保单位,提升保护级别,提高客家围屋的知名度,争取相关政策和资金扶持。另外还可发动海外侨胞和当地企业家等捐款捐物,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学者访谈】

  

崇林世居代表惠州围屋建筑最高水平

  现住在惠阳区的罗东,是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惠州市文化研究院会员。他以研究惠州的客家文化为主,曾花费4年时间走访了200余家客家围屋,著作有《惠阳客家围屋》、《惠阳客家围屋故事》等。关于围屋的保护,他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羊城晚报:崇林世居作为惠阳客家围屋的代表,其典型性在哪?

  罗东:崇林世居是粤东最大的客家围屋,能够代表惠阳客家围屋。相较于其他围屋,崇林世居保存还算好的,起码宗祠与望楼还完整。同时,崇林世居代表了客家围屋建筑的最高水平,为研究清代客家围屋建筑形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这里的瓷嵌技艺,是惠州最早使用的。整个建筑最壮观、最精华的望楼,还融入了伊斯兰建筑风格中的圆顶等元素,极为罕见。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羊城晚报:围屋的保护与开发该如何突破?

  罗东:在开发围屋时,要注意与旅游景区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建议先选择条件较好,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打造一两个围屋作为样板,以点带面。

  比如可从秋长围屋着手,因为当地围屋多,而且有叶挺将军故居、叶挺纪念园等知名的景点,旅游配套较为成熟,不仅能增加更多的人文色彩,更能留住游客。

  羊城晚报:客家围屋的管理跟开发之间该如何权衡?

  罗东:客家围屋是祠住合一的建筑,那古老的祠堂,系着游子的心。在修缮管理和开发过程中,应考量三点:一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一座围屋就是一个家族百年的繁衍和传承历史,浓缩了一个家族文化;二是建筑文化的传承。古老的围屋可以经历几百年的风雨而保留下来,体现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三是要让人记住乡愁。围屋的修缮,要尽量保留历史的原貌和建筑风格,避免修成现代建筑。

  “粤东最大围屋”崇林世居:恢弘精美,却冷清落寞,亟待活化重生

  

【文脉故事】

  

叶家重视教育,围屋人才辈出

  崇林世居,创建于1798年,创建人叶文昭,客家人,从中原走过梅岭古道来到惠州。传说文昭公十分勤俭,“挑盐走脚”时,大小便都不舍得浪费,用泥土包好带回家做肥料。因而家财越来越富,建造了这座围屋,后历经五代扩建,始成规模。

  据族谱中所记,文昭公称为崇林世居一世。传统家谱只计男丁,不算女口。叶家仅七世便有249孙,八世有326孙,九世有383孙。

  据族人介绍,约百年前,崇林世居人口繁衍,房子紧张,从第三世开始就有裔孙搬出,陆续在崇林世居周围建造了成林楼、琼林世居、茂林世居等围屋。现如今,文昭公世系分居于大光村的各个自然村。

  不仅人口兴旺,叶家也很重视教育。早在乾隆中期,叶文昭就在村中创办私塾,以后一再扩大,他还买下八间店铺,将利息作为教育专项资金。

  两百多年来,崇林世居人才辈出。清朝有两人中举,10人中秀才;民国时期有两位留学生;现代有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兼秘书长叶粤秀,东江纵队飞虎队中队长、革命先烈叶贵生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镇隆镇学校2/3的老师出自崇林世居,现在仍有众多叶氏后裔分布在各地从事教育工作。

  

羊城晚报《惠州文脉》原创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崇林世居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