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文社“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微故事闪耀生命中的文学时刻

人文社“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微故事闪耀生命中的文学时刻
2024年01月04日 14:33 新浪网 作者 新浪读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五小时不间断直播活动

  以微故事捕捉文学瞬间,在文学中体味生命之美。2023年12月31日晚,在北京龙爪树宾馆白雪皑皑的院落中,有一间会议室因文字的光火格外温暖明亮——在中宣部副部长张建春,中宣部有关局、室领导,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黄志坚,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相关部门及下属单位领导,在京兄弟集团单位领导,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部分员工等百余位现场嘉宾的见证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五小时不间断直播活动圆满落幕。当晚直播人文社抖音号、微博观看量均破百万,相关话题斩获今日头条热榜第3,抖音热榜第22,40余家媒体联合播出,总观看量超1200万。

  这样的数据在文学活动中出现,得益于新时代科技发展创造的便利条件,也彰显了人们与物质生活品质同步提高的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人文社在跨年夜为读者献上这样的一场文化大餐,体现了出版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正如黄志坚董事长在致辞中提到的:“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不断开风气之先,积极探索阅读推广活动的新载体新方式,助力全民阅读走向深入。‘文学中国跨年盛典’接地气、具新意、有特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创,线下与线上融合,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桥梁,一同‘守岁’,借助文学相聚、相守,共情、共鸣,让‘生命中的文学时刻’这一抹阅读光亮,一同汇入我们伟大新时代的灿烂光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嘉宾合影

  文学中国:新时代跨年新方式

  在每年辞旧迎新之际为海内外读者准备一场文学盛宴,这已经成为人民文学出版社延续了三年的“传统”。2021年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中国”跨年盛典开风气之先,十余位名家传递文学的力量,陪千万读者一道迈入新年;2022年盛典以“百位名人迎新领读”的方式,与千万读者“俯首朝花夕拾,昂头热爱生命,坦诚拥抱世界,坚定相信未来”。       而在今年的盛典中,秉持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根本立场,突破名家讲、观众听的传统模式,人文社再次创新通过“微故事征集令”向全社会发出邀请,让读者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这个“大舞台”分享自己的文学记忆。“文学·中国”跨年盛典以其创新性、引领性和人民性,真正成为人文社的重要文化标识,成为一代文学爱好者迎接新年的难忘回忆和“守岁”方式。

  著名作家、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春芳,南京大学教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意大利语言文学专家文铮等八位重量级作家、评论家、学者,与特邀主持人陈鲁豫、张泽群欢聚一堂,聚焦“生命中的文学时刻”,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微博等平台,与屏幕前来自五湖四海的千万读者共同徜徉文学的海洋,迎来新年钟声的敲响。

  

  

特邀主持人陈鲁豫、张泽群

  微故事:让每个人都有2分钟讲述时间

  2024“文学·中国”跨年盛典聚焦“生命中的文学时刻”,向全社会发出“微故事”征集令,邀请广大文学爱好者以视频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生活的难忘瞬间,传递文学阅读所带来的感动……微故事是一种篇幅极短、浓缩度极高的文学体裁,能聚焦心理变化,捕捉日常灵感。尼采曾说:“重要的不是永恒的生命,而是永恒的活力”。那些文学时刻正是使生命鲜活、丰富的“活力因子”,不仅记录了欢笑与泪水,也见证了成长与蜕变。毕竟,每段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旅行,每个故事都值得分享与倾听。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和文学不期而遇的时刻。今年的盛典以“爱情和远方”“怀念和遇见”文学母题为线,配以大家耳熟能详的《当你老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斯卡布罗集市》《越过山丘》四首金曲MV将观众带入其中,串起了数十个朴实却感人至深的微故事:一方面在舞台上特别设置了一个微故事讲述区,主持人与现场嘉宾站在这里各自分享了十个与家人、朋友、读者有关的文学记忆;另一方面,向全社会发起“微故事讲述视频征集令”,邀请广大文学爱好者录制一段2分钟以内的视频,讲述自己生命中的文学时刻。

  作家李洱、李清源、罗日新、罗伟章、铁流、王跃文,庞余亮、祁智微、畀愚,评论家张莉,翻译家李尧,艺术家李云中、白茶,科普大咖李永乐等十多位特别的文学爱好者的响应与分享,无疑拓宽了话题的广度,丰富了讲述的视角。其中作家成君忆的微故事将现场内外巧妙地连结起来:他分享了16岁离家出走时遇见梁晓声,并从此走上文学道路的珍贵回忆。与专业的创作者相比,讲述自己的微故事无疑是对普通读者文学功底的考验。据悉,在征集令发出后短短半个月内就有许多热情读者发来了自己的微故事视频,他们年龄不同、身份迥然、地域各异:有学生、军人、医生、作家、教师、演员、学者等。最终人文社团队根据主题与内容的相关度从读者投稿中选取了一些视频在盛典中播放,其中有求学生活的闪光时刻,有遇到爱情的怦然瞬间,有在文学中抵达远方的奇妙体验,也有对2023年的回顾和怀念……这些来自生活中的普通人质朴讲述触动了现场嘉宾与屏幕前观众的心灵。

  文学时刻:平凡生活的诗与远方

  爱情,远方,怀念,遇见——人世间五味杂陈的故事源泉。五小时跨年盛典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畅聊“爱情与远方”,下半场分享“怀念与遇见”。

  

  

活动现场(左起:陈鲁豫 东西 梁晓声 李敬泽 顾春芳 张泽群)

  我们在文学中阅尽了爱情悲欢离合的各种滋味,最终,我们对爱的追寻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史铁生曾在《务虚笔记》中写道:“爱情所以不同于其他,就在于那是全部。”李敬泽表示:爱情来自质朴的生活体验,从文学的爱情中可以看到人类的激情。顾春芳认为,爱和美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但爱情总有遗憾,爱需要心智的陪护,文学作品是制造怦然心动的高手。      因为人们对远方、对理想的追寻,很多伟大的故事才得以发生。远方是流动的,变化的,我们对远方的理解和认识随着我们的阅历、心境的改变也会发生变化。东西分享了切身体验:生活中真正的远方,最早是站在村庄边向远处眺望,后来到了县城,县城也成为了远方。喜欢文学以后,远方变得无穷远。梁晓声则认为,诗不是一定在远方,诗也可以在当下。诗可能存在于我们纠结的生活中,可能就在身边,就在书架上。

  

  

活动现场(左起:文铮 毕飞宇 康震 乔叶)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一首五十多年久唱不衰的歌曲让大家怀念起曾经亲近的人和事,以及已经淹没在时间长河中那些熟悉的场景。因为想念童年时住在北京城南的景色和人物,林海音写了《城南旧事》;也因为难忘在东北小城呼兰度过的童年,萧红写了《呼兰河传》。毕飞宇认为怀念是一个属于精神和灵魂世界的高级的东西,怀念的质量决定了人的质量。乔叶则动情回忆起15岁之前,怀念至亲都健在的时光。       在汉语的词汇中,有许多不同的遇见:与素昧平生之人相遇是“萍水相逢”,与新结识的朋友投缘是“倾盖如故”,为相遇太迟而遗憾,可以说“相见恨晚”。在一段精彩的《将进酒》朗诵表演中,现场嘉宾与屏幕前的观众共同感受了当国家一级演员濮存昕遇见李白所碰撞出的澎湃激情。康震讲述了这首诗文的创作背景,谈到优秀文学作品的产生正是许多偶然的相遇。文铮分享道,朱光潜的《谈美》《谈文学》是他在阅读中最重要的遇见。

  

  

为新年干杯

  跨年夜正是人们告别旧日,与新一年的遇见。五小时的精彩直播,微故事引发观众共情、共鸣。人文社还特别准备了2023好书作为福袋奖品,吸引全国各地的观众点赞分享:“很好的一堂课”“喜欢文学跨年”“真好,这样的节目”……评论区喝彩不断。       我们在文学中发现生活,在生活中理解文学。通过微故事,我们看到最平凡的生活中也暗藏着闪亮的光辉,再简单的日子里也镌刻着动人的瞬间。“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现场嘉宾用歌声迎接2024年的到来,在钟声响起时送上诚挚的新年祝福:愿每个人都能带着对生活、对文学的热爱,收获希望和勇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