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建筑工、银行职员、自媒体,不妨碍他们成为投资达人

建筑工、银行职员、自媒体,不妨碍他们成为投资达人
2019年12月08日 22:37 新浪网 作者 阑夕

  建筑工、银行职员、自媒体,不妨碍他们成为投资达人

  究竟谁能成为最优秀的投资者?——这是一个注定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大多数人,甚至连投资的门路都还没掌握。无数人因为一次贪念,没有合理风控,而导致十几年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

  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是无法预计的,如果你对投资没有敬畏之心,投资也将通过另一种方式给予你代价。

  关于欲望、财富和金钱的人生故事,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上发生着。

  在雪球社区上,那些动辙翻几十倍、甚至发了私募的雪球大V 背后,也往往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有一边送外卖一边炒股,同时在雪球上分享自己投资经验和技巧的70后大叔;有曾经倾家荡产,最后依然拥有了私募基金的建筑工……

  没有人的成功是理所应当,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人背后可能有你无法想象的艰辛。就像作家卡尔维诺曾说过一句话:

  「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流长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这里就有三个关于普通投资人的故事,投资给予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上的积累,更是对他们人生百态和辛酸苦辣的嘉赏。

  从建筑工到私募冯老哥的「打怪升级」

  20年前还是个建筑工的冯老哥(雪球ID:圆融财观),不会想到,20年后居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支私募基金。

  冯老哥是个70后,老家江苏,某十八线城市的农村。家里穷,即便成绩优异,高中没读完还是被迫辍学。回老家后,老哥跟随老乡进城打工,在工地里起早贪黑,「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

  但他还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种习惯也为他后来的逆转奠定了一些基础。做建筑工期间,冯老哥自学了电焊工,并凭借这个技能进入了一家大型企业,一路晋升为主管,还在2007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

  从底层一跃而上中产阶级,冯老哥当时有些「冲昏了头」。加之2007年算得上是A股牛市,和当时绝大多数人一样,那一年冯老哥冲进A股市场,狂做短线,高抛低吸,快进快出。该年大赚,自信满满。这越来越让他觉得,股票这东西「自由」「不被人管」「凭自己的能力赚钱」。但逆转很快到来,十年积累毁于一旦。

  2008年,冯老哥决意继续压注,为筹集资金说服妻子卖掉房子,结果股灾来袭,重仓的神火股份股价一路从十几块跌到五六块,所投资金尽数亏损,「渣都不剩」,还欠下数万。「赚大钱还是要凭认知,要多了解聪明的人是怎么想的」,直到那时候冯老哥才意识到,投资是需要敬畏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得到财富的垂青。

  2010年开始冯老哥开始主动向他人学习,几乎是每个月都去拜访「网上说的」或是「别人推荐的」著名投资人,全国各地的跑,自嘲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史」。

  他将这几年的沉浮动荡,浓缩成笔下的一篇篇文章,发布在了雪球上,赢得了许多用户的关注。但对于冯老哥来说,这复杂的如同打怪升级一般的人生,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他在雪球上的分享,更多的是希望那些看他文章的人,能够吸取到他投资的经历和教训,少走弯路。

  经达这多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历练,他也终于摆脱掉旧时的「散户」习性,采用了另一种投资方式,茅台、平安、格力等皆为他的最爱,期间虽也有反复和动摇,唯有学习和传播经验从未止步。

  2018年初,他用自己在股市中获取的收益,在老家为妻子购置了一套四层楼的洋房,既为弥补自己十年前的鲁莽,也是为标记自己人生新的征程。次年,冯老哥的私募基金在雪球完成募集,自有的、亲朋好友的,加上机构募来的,规模达数亿元。

  他的一生走来,财富来得容易,也来之不易。对于冯老哥来说,他的人生经历虽然丰富,但未来的私募生涯也才刚刚开始。这些酸甜苦辣,被浓缩成雪球社区上的一篇篇文章,继续记载着他的起起伏伏,只有仔细学习,才有可能参透他其中所蕴含的财富钥匙在何方。

  「看得准,出手重,走得远」

  在绝大部分眼中,股民仿佛是赌徒一般的存在,追涨杀跌,不务正业。即便发了财,也属于一夜暴富,不受待见。但事实上,对绝大部分股民来说,炒股这件事儿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影响他们的一言一行,你不走进他们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马喆就是这样一个职业投资人。

  「2010年前我跟股票没太大关系。但从2010年开始,我就用义无反顾的勇气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整个未来投入到股票市场之中」,马喆在接受采访时这么说。

  这个魄力来自于,马喆觉得不能再延续之前的人生道路了。大学毕业后在央企工作了12年,自己做了7年的公司,但公司所处的行业越来越不景气,员工也从之前的60多人缩减至20几个人,于是他决定把资金收回来,决定换个方式做生意。

  正因为有了之前的经历,目标明确的投资态度,以及义无反顾的勇气,让马喆在投资之初就想的很明白。他的投资方法来源于查理.芒格,「他像父亲一样起到了灯塔的作用」。

  马喆把股票看作一门全新的生意。「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谁看得准,谁出手重。」

  历数马喆的投资成绩,「2010年开始了投资生涯,我满打满算重仓持有的股票只有3支,2010年-2015年末持有万科A,2012年-至今持有贵州茅台,2018年四季度重仓买入五粮液」,马喆说道。

  如果目前市值保持到2019年末,马喆的年复合收益率在30%左右。投资万科马喆6年大概赚了1.5倍,茅台平均成本在120元左右,而如今茅台的股价已经到了千元以上,翻了近10倍,可见利润之丰厚。

  丰厚的利润回报,进一步印证了马喆此前在白酒板块的趋势判断。同时他认为,高端白酒在未来3-5年仍然处于高景气增长区间。

  「我们买股票买得不是市场的情绪而是真正的生意。2018年3-4季度,白酒公司股价出现较大幅度下挫。那是因为修正机构投资者过高的预期所致。茅台和五粮液良好的销售状态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在雪球社区上,马喆也时常表达自己的投资哲学, 「我们要做股票市场真正的投资者,不是需要止损的投机者。要在买进股票前完成风控。所有的买进必须是要精挑细选,要把所有最坏的情况考虑到。要管理买进动作的风险,而在买入股票后不会过多地管理过程」。

  接近九年的投资哲学,被马喆浓缩成一句句话和文章,分享在雪球社区上。

  银行螺丝钉的冒险投资人生

  2013年,有一个银行员工,在雪球社区以「银行螺丝钉」这个名字注册了一个ID,并开始了内容创作。彼时他一定不会相信,自己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时至今日,银行螺丝钉是雪球平台指数基金领域的第一大V,拥有36.7万雪球粉丝,影响了近百万雪球用户的投资观念。在其他平台也有几十万的粉丝。

  只要对银行螺丝钉的背景稍做功课,就会发现这个ID里隐藏的信息量。毕业后,他通过校招渠道进入了银行总部,在各个部门兜兜转转。但他本人却有着另一种解读:自己不过是银行当中的一枚螺丝钉,与投资发生关系似乎还很遥远。

  银行螺丝钉第一次接触投资可以追溯到大学时期,初入A股市场。他购入了两只股票,结果却是一只大涨另一只大跌。

  和90%的新手投资者一样,投资股票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亏损。不过相比于账面损失带来的苦恼,真正让他陷入纠结与反思的是,他始终没有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投资逻辑。后来他读到了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的观点,并对此表现出了强烈的认同感。

  约翰·博格首次提出了「低成本」原则:从长远角度来看,基金管理费率是影响基金收益的关键性因素,其影响力甚至远超过市场环境和操盘者个人水平带来的影响。而那些短时间内创造惊人收益率的明星基金,如果费率较高,也会随着时间波动逐渐失去其优势,回归市场均值。

  在这一趋势下,指数基金低费率的特性会为投资者取得绝对的优势。

  银行的工作经历和之前对于约翰博格的理论研究,为银行螺丝钉随后的投资奠定了一些理论基石,也奠定了他对指数基金的信仰。

  进入银行后,银行螺丝钉在多个部门的轮岗中也有机会接触到基金产品,但销售方向往往与银行自身的盈利、销售业绩关联。这意味着,在银行体系内,低费率的指数基金永远不会成为对客户的首选推荐品种。

  因为无法践行自己的兴趣和投资理念,银行螺丝钉决定离开银行开始独立创业。辞职离开稳定的银行,去做一个在国内新兴不久的细分品种,家人还是比较担心的。

  但银行螺丝钉还是说服了家人。离开银行后,以雪球平台为起点开始了自己新的旅程。在采访中,被问及最后是凭借什么下的决心时,银行螺丝钉不假思索地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能看到五十岁的生活。」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与雪球平台成为了「莫逆之交」,在这里摄取知识的同时输出自己的理念,用几年的时间里以惊人的成长速度成为雪球上的投资达人。

  在2017年,也跟中信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与指数基金相关的书籍《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大受好评。

  他给自己定下的规则是「每日坚持更新;粉丝留言和提问做到日清。」正是这份敬业,让他得到了「雪球最勤奋大V」的称号,也成为雪球黏性最高的自媒体之一。

  有着银行螺丝钉这样的雪球大v,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投资者享受到原本金融机构大客户才能享受到的投资指导。而对于银行螺丝钉来说,一边依靠自己的投资哲学实现价值,一边带着服务粉丝的美好初心享受工作。

  现在,银行螺丝钉在自己的「冒险岛」里渐入佳境。

  别人的成功,自己的人生,大家的社区

  在中产普遍焦虑的时候,这些人已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投资之路。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如果说传统投资社区上都是一些枯燥的股票、行情和资讯,那么雪球社区上则聚集着关于投资所有的有趣的灵魂。在股票市场上遇到兴趣相投的人,概率似乎没有万里挑一那么低。一位ID为@聚沙小财主 的雪球用户,2018年写过两篇专门介绍雪球上神奇有趣的男人和女人们。

  @大苹果的飞飞,是一位有着华尔街经验的会计师。他有好几个国家的长期生活经历,可以提供各种旅游攻略。他也喜欢自己做饭,知道天猫上什么牛肉好吃。在他发布的文章中,涉及上海美食,政治,经济,商业。

  还一位用户@心似白云常自在,被人称为「云师」,他文艺清新,喜欢武侠,善于通过分析武侠来深入浅出地剖析投资理论,让你窥见资本市场的奥秘。

  在雪球社区多样有趣的观点,丰富立体了投资世界,帮助投资者打开认识股市的一扇窗,这也成为雪球的核心价值。正如雪球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楠前段时间在雪球嘉年华上所说的,雪球作为一个投资社区,行情、资讯、研报和交易仅仅能代表雪球所提供的功能,而雪球的核心资产依然是内容。

  建筑工、银行职员、自媒体,不妨碍他们成为投资达人

  雪球上各行各业的人,因为投资聚集到这个平台上,但这些用户又来自不同的阶层和圈层,经历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和人生,这些身份让用户不仅仅停留在数据和ID上,而是屏幕背后一个个鲜活的人。

  尽管这些是大V们的故事和经验,但大V们都在这个社区里,社区的用户都有和他们请教和发问的机会。

  喜欢提问,也是不少社区人的习惯。雪球上有个特别的问答板块,最多被圈出来的当属@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要花上6块钱,你就能跟这位佛系投资者请教一个问题,而这个不明真相的群众不是别人,正是雪球的创始人方三文。

  投资相关的问题,分析公司、看个行业、政策解读等自然少不了,不过小到孩子取名,大到职业发展、生意买卖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但有件事情注定没有答案:因为标准和算法的不同,究竟谁是最优秀的投资者?

  今年年初,美国共同基金的旗帜人物、先锋集团的创始人约翰·伯格悄然辞世,要说投资成绩,约翰·伯格无论是从回报率还是传奇性方面,都绝对比不上那些牛逼哄哄的人物。但巴菲特却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英雄的话,那么这个英雄就一定是约翰·伯格。

  他把投资做成了信托的模式,一切的使命,都是要为普通人科学打理资产,包括他们的工资结余或是退休金,既不会发生一夜暴富的奇迹,也没有收割韭菜的残酷事件,就是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涓滴积累,让勤奋工作劳动、认真对待财务的人可以安心退休,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老年生活。

  在投资行业,有很多人都可以做出和他相同的选择,即放弃可以轻易获得的数亿美元收入,转而去帮助普通人更加殷实富足的退休,但是最终,只有杰克·伯格一个人这么做了。

  现在,雪球上的这些光环用户们,正在践行约翰·伯格的这一套行为。他们的人生,和投资经验,被更多的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受益。

  在这件事情上,足够让人相信,一个好的投资社区就拥有这样的力量,就能让很多人成为投资达人,生活英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自媒体指数基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