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时政热点: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

时政热点: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
2020年06月28日 16:50 新浪网 作者 重庆中公教育

  编纂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法典,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提交大会审议。这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草案共7编,分别是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共1260条,总计10万余字。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等方面息息相关。它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保障书,是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人民至上开新篇。从编纂过程中的汇集民智,到最后的审议通过。此次民法典草案都始终贯彻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原则。在内容上它全面围绕着人的权利书写,在理念上每一款条文都体现了以人为本。民法典要具有生命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而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自然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让民法典的文本更好地体现人民的要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够真正用来解决和调节现实生活中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开门立法好典范。通过吸引更多的公民和机构参与到立法过程中去,以广开言路的形式,充分考量和吸纳民意,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免受侵害。在民法典的制定过程中所实行的“开门立法”,一方面是基于其自身属性。它与广大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高空抛物、点个外卖,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制定初衷上民法典就定下了要能够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的宏伟目标,因此就决定了它的制定必须要充分倾听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过去五年间,民法典顺应这一要求编纂前后共10次公开征求意见,有四十余万多人参与提供意见百万条。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时政热点:民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

  鲜明特色铸价值。与其他国家民法相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民法典草案充分彰显了鲜明中国特色。使命呼唤担当,法律和道德在新时代下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在治理中相得益彰。草案第一条便明确写道,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立法目的。这一价值观,融入草案1260条内容中,成为贯穿民法典精魂。与时俱进回民意。踏上新征程,社会已步入信息社会,脱贫攻坚战将如期打赢,全面小康目标即将实现。要实现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目的,立法就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民事法律制度针对性、适应性。民意和民智在立法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发挥,一定会促进民法典赢得民心,赢得时代。审议通过后的民法典草案,必将成为一部支撑性法典,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座“大厦”它用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了民事法治建设成果,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坚信民法典的实施将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