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点评 | 构成

  当我们说到构成时,更多的可能会联想到设计和绘画领域。构成这一造型概念在这些领域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非常成熟。艺术是相互融通的,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往往有着共通的审美规则。所以,在后来者——摄影中,构成也有着广泛运用。在画面的经营上,构成有着鲜明的视觉规律和组合法则,具有着创作者强烈的理性逻辑和审美概念,因而能够产生更具形式性和抽象感的视觉效果。但是,因为摄影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和回应,所以相较于绘画和设计,摄影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体现在构成中,则是对拍摄对象在四维空间中进行的选择和排布,并通过取景框将这种构成关系安排到二维平面上。它的工作显然要受限于客观的物质对象,是对空间存在物的一种成像设计和审美处理。这与依靠笔墨进行构成表现的绘画或平面设计显然不同。因此,在摄影构成的运用中,如何在拍摄现场,通过对现场环境中的构成元素(点、线、面、色彩等)进行选择和排布,营造鲜明的视觉构成效果,是要着重考虑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要注意把握三点:

01

  寻求形式性

  构成讲求的是一种形式性。在拍摄现场,首先要注意观察和寻找构成元素,通过调整拍摄角度等方式把握其构成特征,营造出画面结构上的形式性。比如对结构的图案化处理,通过对构成元素的重复排布或渐变过渡等,营造节奏美感;比如对几何结构或图形,以及一些近似形的构成安排,突出秩序特点;再比如对构成元素排布中的疏密、大小、明暗、冷暖等的节奏安排,强调视觉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尤其需注意对画面作简化处理,通过相应的摄影技法剔除掉繁杂元素,使画面的构成形式更加鲜明、有力。

点评 | 构成万丈霞光照巫峡 冯昌树 摄

   点评:良好的拍摄时机为画面捕获到精彩的光线,四射的光芒让人充满想象,同时因为摄影师处于较高的拍摄位置,得以俯见层峦叠嶂的山体状态,而其相似形的过渡变化也为画面营造出生动的构成形式。

点评 | 构成万法归一避暑山庄  范炳远 摄

   点评:合理的拍摄角度充分发挥了建筑结构的构成美感,营造出鲜明的对称形式,同时因为两点透视而使构成元素产生的渐变过渡,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性。此外,内外建筑的精确衔接和巧妙留白,也是画面的精彩之处。

点评 | 构成高铁之夜  张克兴 摄

    点评:广场中作为点元素的人物具有鲜明的动感状态,这增加了画面布局的难度,摄影师在按下快门之时,对于点在画面中的构成效果必须有准确的判断,从画面来看,捕捉的时机较为恰当,人物在线条的分割中疏密有致,各按其位,形式生动。

点评 | 构成环节  顾轶英 摄

    点评:摄影师巧妙利用了圆结构的重叠和重复来营造画面的形式性,并通过对圆形结构的大小对比来强化鲜明的空间氛围,增加现场感,而正在作业的工人无疑成为了形式之下的趣味中心。

点评 | 构成彩色的梦  余成君 摄

    点评:照片充分运用了元素的重复排列所形成的形式性来打动人心,效果显著。不同的色彩形体交错排列,形成节奏,在视觉上产生图案美感,而不同的色彩形体内部又具有一定的变化细节,使视觉效果更加生动和立体起来。

02

  营造趣味点

  要在构成的形式性中营造趣味点。不管是一个色块,还是一个图形,只要它能够增强形式中的趣味性,就是我们的重要处理对象。其间,往往是要同中求异,通过特异的元素来打破形式中的呆板感,并突显出趣味点。同时,这一趣味点,也往往是画面的主体所在。作为趣味点的主体在视觉上要足够生动,它可以是动人的纹理、美妙的色彩、生动的形态、丰富的细节、吸引人心的动态,等等。当然,还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避免喧宾夺主,或主次不清。

点评 | 构成碧螺圣境  王士芳 摄

    点评:对于这一圆形构造来讲,仰视拍摄带来的透视变化丰富了观者的视觉感受,并形成圆形构图。同时,中间的圆形因为色彩和细节不同于其他而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看上去吸引人心。

点评 | 构成

  夜以继日  黄香 摄

    点评:摄影师将排列的桥墩和桥面在画面中形成斜线形态,以营造斜线构图的生动感,并在桥墩的排列秩序中形成构成感,而桥面的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则在色彩上迥异于环境,成为吸引人心的趣味点。

点评 | 构成书山有路勤为径  丁跃梅 摄

    点评:摄影师利用玻璃的镜像效果来增强重复性构成,富有图案美感的楼梯呼应了主题氛围,而处于其中的人物则点缀和活跃了画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点评 | 构成韵  朱明 摄

    点评:在相同的元素排布中加入特异元素,可以立时吸引观者的眼光,正如这张照片所示,摄影师将正在劳作的工人构置于“图案”之中,其生动的形态和不同于环境的色彩,都使其看上去更加有趣和醒目起来。

点评 | 构成线  单本根 摄

    点评:线条的重复排列可以构成鲜明的图案形式,但也正因为这样一成不变的排列而容易使画面变得呆板,所以摄影师在边框的两侧分别置入了变化性的“色块”元素来打破这种沉闷,同时两个“色块”因为明暗和位置关系而呈现出主次。

03

  保持协调性

  当有了生动的形式性和美妙的趣味点,而画面表现出不协调,也会影响构成的舒适度。最终保持画面的协调性和均衡感,是图像审美的基本要求。所以,在安排元素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元素间的轻重缓急,比如小的元素在数量上安排多些,轻的元素在面积上安排大些;还要学会为画面留白,通过合理的留白处理,赋予画面元素以“呼吸”的空间;也要处理好空间上的层次感和通透性,并要注意元素在空间深度和高度上的呼应关系等。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把握,就能够有效保证画面构成的协调性。

点评 | 构成绿洲  陈明威 摄

    点评:摄影师通过拍摄时机的选择,在保证水面平静的基础上,确保了倒影的逼真效果,由此营造的第二空间产生出虚实呼应的构成趣味,而曲线的分割增加了画面的动感活力,并因为一朵白云的点缀,形成均衡态势,并使天空和水面变得富有变化起来。

点评 | 构成冰湖  吴忠华 摄

    点评:冰与水面因为其不同的质感特征,在反射天空光时产生了明暗色调上的节奏变化,并因为虚化与地面景物形成鲜明的动静虚实的对比,带来视觉上的生动性。地平线的水平构置稳定了画面,水面的横向色块与岸边栏杆树木的纵向疏密排布,营造出了协调的层次感。

点评 | 构成大地画作 李波 摄

    点评:因为高空的透视效果,使地面抽象成了丰富的线面结构,填充其中的色彩在丰富的变化中呈现出鲜明的构成意味,带来生动的视觉效果。尽管色彩丰富,但并没有给人以杂乱之感,这要得益于画面的构成逻辑,以及黄绿色调的统一和色彩间的协调效果。

点评 | 构成海岸新家园 兰前 摄

    点评:因为高空俯瞰的角度,使得楼宇在透视的作用下呈现出密集的放射状,中间呈线状的道路,左边的水面,依次呈现出由繁至简的过渡效果,道路以及大面积的水面留白,占据了较大面积,与右边的楼宇形成均衡之势,保证了画面的协调性。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24期·4版

  文、点评:陈仁祥

  《中国摄影报》邮发代号1-126

  对开每周两期

  24个版全彩印刷

  全年100期共150元

  怎么订阅2020年报纸

  前往邮局订阅或拨打邮政订阅热线11185咨询

  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订阅

  扫描中国摄影报在线订阅二维码支付

  我就知道你“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摄影拍摄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