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
2020年06月02日 10:38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摄影报

  我经历的武汉战“疫”

  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最繁重,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摄影记者。抗“疫”一线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不入战地,不知生命的渺小;不入战地,亦不知生命的伟大。他们虽不能救治生命,但他们可以见证——见证用生命捍卫生命的伟大。他们把文字和镜头对准了“疫区”的各行各业,这些近距离的观察和交谈,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在抗“疫”面前迸发的强有力量。他们用照片,让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武汉,到处充满着坚毅与勇敢。

  ——编者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

  张武军,人民日报社总编室摄影图片室记者。2017年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多次参与全国“两会”、新春走基层等重大主题报道。作品曾获全国妇联第二届新时代“巾帼志愿者”十大暖心故事、2019社会发展高峰会暨光影西藏融媒体创作二等奖。摄影作品多次获“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收藏。

  1月28日大年初四的傍晚,我正在去单位值班的路上,接到了报社打来的电话,告知有紧急任务前往武汉抗“疫”一线进行采访。几乎没有什么准备的时间,我匆忙收拾了行李和常用的佳能EOS 5D Mark III、EOS 5D Mark IV相机等器材,于第二天出发前往武汉。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

  3月5日凌晨,东西湖方舱医院内,已经执勤了6个小时的安保人员正在小憩。张武军 摄

  到达武汉后,我每天都在思考,怎样更好地完成拍摄和采访任务,怎样能拍出高质量的照片,比起对疫情的恐惧,我更恐惧的是我完成不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在武汉每天的工作节奏非常快,工作量很大,没有一天可以休息,对体能要求非常高。防护的压力也很大,每次进入方舱医院都要穿上紧绷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勒紧耳朵的口罩和起雾严重的护目镜,呼吸很困难,甚至都看不清相机的取景器,对于摄影记者而言简直是“灾难”,我甚至很难透过护目镜看清相机里的图像。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医务人员正在启动ECMO。张武军 摄

  所以进入“红区”进行采访不仅有着危险性,拍摄难度也非常大。通常情况下一个需要的画面也许拍一张照片就可以了,但在“红区”至少要连拍四五张才能确保成片率。其中的一大困难还在于为相机进行消毒,病毒可能潜伏在相机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因此不仅要对相机机身表面仔细消杀,对相机背带更需要反复喷涂酒精。后来为了安全考虑,我在进入“红区”拍摄时将相机背带拆除,只携带相机机身、闪光灯、遮光罩。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

  张军武工作照

  为了轻装上阵,我一般的拍摄采访都是只带一个佳能机身和EF 24-70mm f/2.8L II USM镜头,方便我更灵活地游走在新闻现场进行自由拍摄,也可以让我最大程度地减少体能消耗。我会根据拍摄的主题去提前规划拍摄的角度、景别,以及后期思路。例如,当拍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时,我会刻意选择在同一个位置进行拍摄,突显工程建设的进展对比;当拍摄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互动时,我会尽可能地离他们更近,来捕捉他们眼神的交流和稍纵即逝的生动表情。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赵媛和志愿者在给困难群众送米和牛奶等物资。张武军 摄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志愿者们正冒雪搬运蔬菜。张武军 摄

  我个人很关注在抗“疫”过程中的暖心人物与故事。2月5日,我采写了12名距武汉3000多公里的汶川县龙竹村的村民,自驾卡车前往武汉,把100吨新鲜的蔬菜捐赠给各大医院抗“疫”一线白衣天使们的新闻,淳朴的农民们说这叫“报恩”。在运送到最后一家医院——武钢二医院的时候,由于天色较晚视线不好,卡车在卸货时不小心撞到旁边的树枝,许多白菜从车上掉落到地上。村支书赵勇看着被摔在地上的白菜非常心疼,他说:“我们都是辛辛苦苦从地里摘的最好的菜,为了这次来武汉,前前后后忙了好几天才收完菜……”看着眼前那个40多岁的硬汉眼泪在眼睛里打转的样子,这种真挚的情感是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无法表达的。我拍摄了一条名为《感动!汶川村民自发支援武汉100吨蔬菜》的短视频,在人民日报“两微一端”都进行了推送,在客户端首页推送的微信内容获得了10万+的阅读量,微博获得27万点赞和超过1万的转发量,并进入了当天的热搜榜。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

  隔离中的武汉市民。张武军 摄

  2月25日,我在对一个社区派出所进行采访的时候,偶然在走廊里看到一个正在哭泣的炊事员,疫情发生以来他每天要负责整个派出所数十人的一日三餐,压力可想而知。他之所以哭是因为发现前两天买的蔬菜有一些变质了,所以非常自责。一个年过60的老人,在这样的特殊时刻,面临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可以说,武汉这座城市,基本上所有人都在为最后的胜利而勇敢战斗,咬牙坚持。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

  为医务人员拍摄合影。张武军 摄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北京医疗队队员告别。张武军 摄
武汉战地摄影记者手记 | 张武军: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座城市涌动雷神山医院送别最后一批援鄂医疗队。张武军 摄

  为期88天在抗“疫”一线的采访经历,是我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最难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没有人来提供周密的策划和安排,一切都不可控,全靠自己去突破和努力。在采访的过程中,很多采访对象都会有类似的表达:“我觉得我做的就是很普通不过的事情。”但是面对身边未知潜伏的危险,医务人员、社区干部、一线民警、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给患者和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维持着城市的运转。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武汉街头,虽然看不到太多市民的身影,但坚守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真正的英雄。正是他们的存在,让爱的暖流从未间断地在这个城市里涌动。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41期·9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