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李铁军:寻境

李铁军:寻境
2020年07月08日 17:06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摄影报
李铁军:寻境

  星空(未脱钙骨组织磨片×200,明视野+偏振光,2019年)

李铁军:寻境

  青狐(牙齿磨片局部的镜像×100,偏振光,2014年)

李铁军:寻境

  花的眼睛(软骨组织切片×200,明视野+偏振光,2019年)

李铁军:寻境

  江山多娇(骨组织脱钙切片×100,明视野+偏振光,2019年)

李铁军:寻境

  化蝶(牙龈组织切片局部的镜像×100,偏振光,2014年)

李铁军:寻境

  红蘑菇(脱钙骨组织切片×12.5,明视野,2012年)

李铁军:寻境

  俯瞰鸟岛(骨组织脱钙切片和封片胶×12.5,偏振光,2017年)

李铁军:寻境

  寒枝(未脱钙骨组织磨片×100,偏振光,2013年)

  每一个生命都在跋涉中寻找。有的就找到了什么,比如李铁军先生,这位北京大学口腔病理学的知名教授,在显微镜下的生命微观视野里,发现了另一方天地洪荒。它的包罗万象,与我们置身其中的宏观宇宙相比,完全不遑多让。那些景观令我们每个人惊叹不已。

  其实在很久以前,智慧的光就已先于显微镜光束照射进了宏观与微观世界。庄子就说过:天下万物,没有比兔毛尖更大的东西了,也没有比泰山更小的东西了。又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所以,当我们将自己的身体放大之后,发现里面竟然有日月星辰,山岳海洋,鱼虫鸟兽,神话史诗等等一切时,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李铁军教授以医学专家之身,跨界摄影,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作逍遥游,这提醒了我们重新去打量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器物角度观之,科学进步无疑助力了艺术的发展。17世纪荷兰画家维米尔,就是因为与精通显微镜的科学家列文虎克交友,才能使用当时罕见的暗箱技术,捕捉光线和色彩,所以他的那些不朽名画,就有了一种非常明净和真实的影像光感;而从精神角度观之,那些登临或接近科学之巅的人们,一定也看到了艺术之光。如同爱因斯坦在那个历史性的早晨,突然魂不守舍时,走到钢琴前开始弹奏起来,就在一阵阵激荡的琴声中,相对论诞生了。

  因此,科学与艺术,在至高的创造之境之中,是双向突破,彼此相通的。一如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中,上帝与亚当各自伸出的手,两个指尖眼看就要触碰到了,创造即将发生。那么,究竟是谁创造了谁,也许是一个言人人殊的问题。如果你遇到叫奥古斯丁和费尔巴哈的两个人,正在为这个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时,你可以劝个架,对他们说,也许是上帝与亚当彼此创造了对方。倘果真如你所言,那么人性与神性,就共存于你我体内了,如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当人类通过天文望远镜,窥探到浩瀚宇宙中,超新星的绚烂爆发时,有人会认为那是神对我们渺小人类投来的一瞥;而当我们打开显微镜,去探寻生命世界的微观景象时,那会不会就是,神把眼睛借给我们,让我们在上帝视角中去发现宇宙万物的奥秘?

  有哲人言:生命不过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可以突破人世间的任何阻隔。当你看到李铁军教授对生命世界的一个个微观呈现,其中的意象之境有:北国冰原、杏花江南、鱼翔浅底、鸥掠浪尖、明月冰川、落霞孤鹜、庄周梦蝶、雪山豹骸……你就会发现,一个医学家在追寻生命之美的路上前行着的身影。就像研究人体解剖的达·芬奇,期待去发现人体中蕴藏的那个与大宇宙运行规则相同的小宇宙一样。这些人独具慧眼的追寻,最终都提升了我们。

  也许,寻找的意义往往不在于止境之所得。山一程,水一程,你在跋涉中就一点点完成了自我修炼。愿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善与美的路上,实现人的高贵与尊严。

  文章刊发于《中国摄影报》·2020年·第45期·5版

  摄影:李铁军

  文字:彭志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