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女子16年月薪涨60倍存40万回农村:你们酸她的那股劲儿,真是猥琐

女子16年月薪涨60倍存40万回农村:你们酸她的那股劲儿,真是猥琐
2022年10月13日 18:34 新浪网 作者 姬鹏

  

  

女子和她的丈夫

  河南一女子因在结婚7周年之际跟丈夫通过视频分享人生经历,竟然触发舆论层面强烈争议。视频中,女子提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独自北漂,做过保姆、服务员、收银员等等,之后经过自身的努力,还考了各种专业技能证书,16年间月薪涨60倍,直至存够40万后回农村。

  仅就夫妻俩的分享来讲,应该是想强调人生经历中的努力和选择,也就是如何面对逆境,如何选择生活。可没想到的是,他(她)们却遭到一大波的酸言酸语。就比如彩礼的问题,女子谈及公婆的态度是“没有彩礼,爱结不结”。虽然女子自称当时可伤心了,可委屈了。

  但是就她坦然的讲述而言,主要是为分享自己的婚姻观“我嫁的是他这个人”。并且从视频中也可以发现,女子在讲这段话时,她的丈夫会心地笑了。可即便如此,有人还是揪住“没有彩礼,爱结不结”这句话各种带节奏,并直言“这样都敢嫁,天下男人死绝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更为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当媒体叙事把“女子的分享”标注为“女子16年月薪涨60倍存40万回农村”时,有些人的酸劲儿才来了,直接开始拿“40万回农村”进行追问:40万就敢回老家农村?双方父母生病怎么办?小孩子从出生到教育怎么办,这些都不需要钱吗?40万够干啥?总而言之就是,女子的选择很糟糕,所以分享没什么参考价值。

  一定程度上,强调“美好生活”需要物质基础做保障是对的。但是如果把“美好生活”完全指向对物质基础的追求,那么就意味着“美好生活”走向单调乏味。事实上,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种“美好生活”的理解和定义。

  也就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选择上,不能是狭隘和唯一的,而应该是开放和包容的。因为从根本上讲,这属于个人的选择,所以要尊重它的自洽性,旁人不应该先入为主的去设定答案。说到底,要允许她的生活跟你们的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想说一句:“你们酸她的那股劲儿,真是猥琐。”

  陈嘉映在《良好生活》一文中就提到:“成功人士和不成功人士一样,有的过着良好生活,有的品格低下、灵魂干瘪。”陈嘉映没有用“美好生活”,而是用“良好生活”,大概是想强调有所作为跟成功学没多大关系,甚至“成功人士”不见得就一定幸福。

  之所以拿陈嘉映这段话进行补充说明,就在于他对“美好生活”指向,更在于品性、识见、有所作为。而且有所作为的范围很宽泛,除却包括建功立业,也包括德修有进,甚至也包括保全自己的“小确幸”。由此再去审视女子所强调的“村里的生活简单、缓慢,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生活”,显然她已经算过上“美好生活”或“良好生活”了。

  至于“40万就敢回老家农村?双方父母生病怎么办?小孩子从出生到教育怎么办,这些都不需要钱吗?40万够干啥?”这些追问,既有对女子的误解,也有对农村的成见。对女子的误解是,认为人家回到农村就是为“躺平”。对农村的成见是,认为农村比较落后。可事实上,现在很多农村的交通和信息也是很畅通的,只要有想法,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当然对于河南这位女子来讲,她的生活应该是折中选择的结果。也就是她根据自己的能力在选择自己的生活。虽然从媒体叙事“女子16年月薪涨60倍存40万回农村”中,能隐约地感受到从高处到低处的流走,但是回到个人叙事层面,我们一定要清楚,关于个人攀升的理解,相较结果而言,更要重视对过程的阐释。否则,很容易扭曲“自我实现”的意义。

  换句话说,女子从农村走出再次又回到农村,虽然从位移上讲,好像又回到原点。可我们从人生经历的维度上看,其中除却有经济上的累积,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让她变得更自洽了,而这或许才是她愿意站出来分享自己“小确幸”的主要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