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读懂李兰娟说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也许这比特效药更管用

读懂李兰娟说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也许这比特效药更管用
2022年12月09日 16:24 新浪网 作者 姬鹏

  

  “放开”了,意味着每个人都将需要正面应对奥密克戎。不管我们愿不愿意,这都是已经到来的现实。然而,一边是感染者们五花八门的讲述,一边是专家们极力淡化病毒的发声,我们到底该听谁、信谁这又成为一个新的选项。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无论是感染者们强调症状的“轻还是重”,无论是专家们强调病毒的“轻还是重”,都其实是有倾向的。虽然不全是“选择性偏差”导致的,但是回到“有差别”的个体上,就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听、针对性的信。

  就感染者们强调症状的“轻还是重”而言,只要一个人还没有感染过奥密克戎,不管吹嘘自己不怕的,还是强调自己紧张的,都其实属于对未知的盲目,只不过“不怕者”是盲目乐观,“害怕者”是盲目消极。

  之所以谈论这个问题,并不是说有这样的表现不正常,而是有这样的表现太正常了。就比如,有的感染者只是头疼、肌肉疼,有的感染者只是喉咙疼、发烧,当然还有别的情况。

  这些感染后的症状对未感染者真要说有什么意义,也只是个宽慰忧虑、消解恐慌的意义。因为只要有足够多的确定性,那么不确定性带来的忧虑就会被消解很多。当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不同,就算样本容量再大,也很难一概而论。

  而专家们强调病毒的“轻还是重”,虽然话术上可能因专业的不同会有变化,但是总体上来讲,在“新十条”出台后,都在淡化病毒的致命性。但也只是宏观视角,这个从张文宏团队所称的“99.5%感染者不需要去医院”和李兰娟所说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中,都有体现。

  一定程度上,张文宏团队强调的是病毒在数据上的“危害性”、“致命性”的减弱,而李兰娟更强调病毒对于“有差别”个体的性质。所以有人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抬杠,显然是一种误读。

  讲得直白一些,同样感染病毒后,无症状和有症状感受上就是不同的。换句话说,无症状感染者要是不通过核酸检测进行确认,无论是他(她)自己,还是别人是不清楚他(她)的情况的。

  对此李兰娟更专业的解释是:无症状感染在我们传染病学教材中称为“隐性感染”,在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中,无症状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数量常远远超过显性感染。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无症状感染后,大多数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这对于防止流行扩散有积极意义。

  一言以蔽之,未来无症状感染者将不再作为疫情防治的重点,而主要防治重心转向“防重症、降死亡”,同时加强对新冠重点人群的保护。

  因为根据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与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传播性仍较强,但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传播性仍较强。

  对于这个主流结论,专家们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才会认为,”放开“后头两周是最危险的时刻,脆弱人群应躲开第一波感染。

  所以说回李兰娟说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主要在于读懂“无差别的个体”和“有差别的个体”。

  也就是在病毒的“危害性”、“致命性”很强时,我们要倾向于“无差别的个体”去看待奥密克戎。

  而在病毒的“危害性”、“致命性”变弱时,也就是已经在可控范围内时,我们就要倾向于“有差别的个体”。因为只有这样,防疫的效率才能提上来。

  这也就是为什么,放开后要加强对新冠重点人群的保护,也就是继续普及新冠疫苗接种,加强对老年人群和慢性病等免疫功能低下重点人群的保护。

  就此而言,对于“放开”后的一段时间来讲,比起对“特效药”需求的紧迫性,更为重要的是要读懂李兰娟说的“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这句话背后的基本态度,因为只有认识上紧跟形势,态度上更加放松,我们才能更好的直面“放开”后的第一波冲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内蒙古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