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2020年02月07日 21:37 新浪网 作者 纪录片人陈钦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火车绿色的颜色也悄然改变了。人们回望隆隆驶过的火车时代,会有怎样的感慨呢?

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王福春,生于 1943年,自由摄影师,代表作《火车上的中国人》、《中国蒸汽机车》等。在狭小的车厢之内,他为我们展现世间百态。

  这不仅见证中国火车的发展史,它讲的是一个国家的变化,一个铁路的变化,也是中国人的变化。这个意义非常大,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的变化是最快的,而且这三十多年正好王福春拍了火车,它不只是火车的变化,是人类的变化,是这个时代的变化,它的意义在这个里头,它从这个影像里头记录这个时代的变迁,王福春很欣慰在这个里头。一个摄影师,得到认可的时候,他记录的是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很重要的。

  一张拍摄于1994年的照片,后来成了王福春摄影集《火车上的中国人》的封面。这本出版于2001年的摄影集,记录了从1978年到2000年间,火车上的人生百态。

  王福春拍这段很精彩,整个发展过程,70年代末、80年代、90年代是中国人乘火车最艰难、最难受的时候。而且一般没有座,那个时候也不对号入座,谁占了就是谁的,上车谁挤上谁上,所以有门的上不去,从窗户从往里面爬。那个时候一站两天一宿、一天一宿,很疲惫很无奈。所有车里拍了这些东西,现在回头一看就是中国人的一种记忆,就是那个年代的一种历史痕迹,就是时空隧道一样留下的痕迹。王福春拍的火车上的照片每个时代都有,没有间断。

  1875年,英国人在上海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自此,中国铁路开始了上百年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铁路里程2.18万公里。到2009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已到达86000公里。从80年代初期、末期、到90年代的照片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时期火车上乘客的变化。

  看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是解放服、解放帽,千人一面那样,等到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留长发了,穿喇叭裤,听一些流行歌曲,这都开始出现了。那个留长发的,开始看不惯,等时间长了,王福春自己也留长发,整个都适应了。

  多年来,火车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出行工具,王福春用镜头记录下车厢里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有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的情景,也有让人忍不住落泪的感人瞬间,几乎每幅照片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王福春拍《火车上的中国人》都有故事,拍小女孩站着睡着了。那是1993年在西宁车上,走到那儿是人多,全是下去的。有个小女孩光着膀子全是汗泥,不是说溜光的,是汗泥,黑色的,淌着汗,这样站着睡着了。一低头,哎呀,王福春在那儿站着五六分钟,按不下去快门。这是他一种自责,就觉得摄影师应该有良知,得给她帮助,他不能给她帮助,有一种愧疚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他看了五六分钟,就按不下,后来无奈的按下了快门,快门的那个声音刺痛了王福春,他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

  王福春感到这样的故事特别多,特别是在火车上,睡着半夜广播响了。说现在开始找医生,几号车厢有病人。那是从上海到重庆的车上,王福春睡到两点,正迷迷糊糊的时候,听到广播,他立即拿起相机就跑,就像一名无声的战士,就是去拍这个片子。到了现场以后,让他感动,就听到有人大声说我是大夫,我是医生,我是儿科医生,让他感到泪水把他眼睛糊住了,根本看不清,眼眶是模糊的全是泪水,感染了他、感动了他,所以他觉得车上就是一个临时大家庭。一人有难大家帮忙的那种温馨。

  在王福春的照片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埋怨与诉苦,而是幽默、生动的记录时代的变迁。穿行在不同车次的火车车厢中,听着各地乡音,王福春觉得自己像走在北京的胡同、东北的大街、四川的小巷、上海的里弄……穿梭中,他总能拍下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精彩瞬间。

  王福春说起姥姥与吊床上的小男孩这张照片,1993年,他从北京到乌鲁木齐,他在兰州上车,正好那个时候车上拉了一个网兜,她那个小外孙子在那儿躺着,挺有意思,王福春看这个一拍,他就在网兜里翻滚,不光王福春一个人乐,他姥姥也乐,周围还有人哄堂大笑,非常开心。

  这张火车上蒙被子小情侣的照片。1996年从广州到成都一对情侣,躺在一个被窝里头。王福春走过去拍他,一拍,那个时候行,现在不让你拍。那个时候拍,搞笑,他们哎呀一声,吓着了,特搞笑!完了旅客哄堂大笑,那一瞬间拍得非常好。

  为了拍摄这些照片,王福春寻找一切机会走进火车车厢,在车厢里他总是按耐不住的来回的走动,这也练就了他独特的拍摄技巧。

  王福春在车里坐一趟一个来回,两个来回,三个来回,四个来回,人家旅客就烦了,就看这个人不正常,眼睛到处看,拍片子,把他当成小偷。有的乘客通知车长说这个人是小偷,王福春回头给人家看证件,完了人家苦笑不得。

  王福春所说的证件就是自己的铁路工作证,他是哈尔滨铁路局的一名摄影师,经常利用工作之余踏上火车,拍摄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王福春是铁路职工,经常坐火车,通勤,坐火车来往于哈尔滨。在车上看好东西拍。他还有一张免票,坐火车不花钱,走遍全国,这在火车上,看到什么拍什么。积累多了以后,他摊开一看真好,各种故事都有。他觉得这是个系列,就按照系列走吧,拍吧!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火车在悄然改变。王福春再带着相机,坐着火车走遍中国时,发现蒸汽机车已经被内燃机车代替,欣喜这份变化的同时,王福春留意到车厢拥挤的状况并未改变。出差的人多了,结婚旅游的人多了,不少农民也汇入了打工大军中,在车厢过道里穿行,王福春的步子迈得越来越艰难。

  有一次火车停靠在一个车站,王福春在车里面挤不过去,前进也不行,后进也不行,插在那儿了。这个时候他不能在这儿钉着,像钉子钉着不行,他就挤出来从车下走。

  绕过这个车厢,王福春上那个车,结果下去的时候一看车开了。他是铁路工人出身,就抓车,他比较灵活。从小上高爬树,他不在乎。但这次掉链子了,卡抓住了,火车在站内的速度不一样,车门关上了,关上了开始下面是垂直的,完了,出了障碍,以后竖起来,人就飘起来了,那是非常危险的。就在那个关键时刻门打开了,旅客好多人把王福春拽上去,简直就是一两秒钟的时间,瞬间掉下去,掉下去就没有命了,所以后怕,他上车后呼呼直喘,脸煞白全是冷汗。

  这是一段王福春不愿去回忆的惊险经历,但每每翻看那些用生命代价换来的照片,王福春的脸上都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因为他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

  翻看王福春的作品,我们不禁感叹,王福春对火车的这份专注。而说起与火车的缘分,那要从王福春小时候的梦想说起。

  王福春梦想当个火车司机,火车司机是离地三尺活神仙,汽笛一拉一响特别神气,工资也高,但是反过来说,太辛苦太累,也不适合他干摄影这事了。

  王福春的家在哈尔滨火车站附近,哥哥又是铁路员工,这让王福春从小对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带着做一个火车司机的梦想,王福春考入了绥化铁路机车学校,然而却没能如愿,做了一名检车员。

  开始评劳模技术表演赛的时候,单位工会主席岁数比较大,让王福春去拍劳模照,这一拍不要紧,兴趣一下就显现了。有兴趣以后,就喜欢了,他寻思自己是从一台海鸥相机起飞的,一直飞到今天,没有停下。

  铁路局的领导看到了王福春的摄影才能,把他调到了铁路科研所任专业摄影师,这份工作负责科研所产品的拍摄。工作之余,王福春把镜头对准了每天都要见到的火车和火车上的旅客。

  王福春对火车有一种情感,特别是听到火车那种叫声的时候,那种振动是一种震撼。听着那种蒸汽机车吞吐着雾气,在他身边呼啸而过时,那种轰鸣声,震动他的心灵,特别有意思,而且对蒸汽机车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气宇轩昂的火车头在神州大地上奔驰了上百年,在铁路交通运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一代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自小在铁路边长大的王福春对此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怎样才能拍出蒸汽机车的器宇轩昂呢?经过思考,王福春发现只有在冬季皑皑白雪的衬托下,蒸汽机车两边排气的时候,才能拍出蒸汽机车那吞云吐雾般的气势。

  王福春拍的十几个专题中,在蒸汽机车上,下的工夫是最大的一个,大到什么程度呢?出生入死,那几次大难不死就是这个,趴冰卧雪,因为北方以冬天为主,夏天没有意思了。冬天这个壮观,火车吞吐那个气势,所以全部到山上拍。他还坐飞机航拍。他到伊春去,伊春有森林防火飞机,他这边开着介绍信都不行,就找到那的市长,最后批他坐两架次,那个时候要坐上飞机拍照特别难。

  克服了重重困难,王福春拍下了蒸汽机车奔腾呼啸的气势,拍下了机车工作人员的辛苦和自豪,也拍下了社会行进的轨迹。

火车上的中国人——王福春

  王福春因为是无意识的拍铁路,是铁路职工,没有任何人指挥他,是他自发的发自内心的拍与火车有关的照片,所以这些年拍了以后,他在各大报纸、电视台宣传铁路的变化。

  这些照片,铁道部领导也看了,看了以后想见他,包括宣传部长说把这个人找来见我一面。见了以后,看他作品,都挺感动,说这是对我们铁路的贡献,王福春没有觉得什么,但领导上是觉得他做出了贡献。因为这是一部历史。

  2005年,最后一批超期服役的干线蒸汽机车退役。从此,在中国运行了130多年的蒸汽机车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这标志着中国铁路蒸汽机车时代的结束。而王福春也一直坚持把蒸汽机车拍出了人们生活的视线。

  王福春看到蒸汽汽车那些图片,使他特别感慨,因为这是他的心血换来的。而且每张照片都有他的心酸,不是看着片子挺好,他在那种艰难的时候拍下来的,所以尽管它们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在他的内心里是一道永不消失的风景。

  这确实是一种情感。王福春个人经历全弄在他拍片上,拍铁路,拍铁轨上蒸汽机车,拍奔腾的蒸汽机车。那个时候,他一听到机车在我身边过去,吞云吐雾,他的心在震动,在颤动,真是震动他的心房,而且听到血管奔涌的声音,感到自己是责任,不仅是责任,而且是一种使命。

  1998年,王福春退休,从哈尔滨迁居北京,没有了工作的牵制,王福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片得拍摄上。但拍什么题材的照片呢?这个问题困惑了王福春很长一段时间。

  王福春在北京转了一圈就找不到感觉,拍啥也拍不成。你有别人也有,就是选题不独到。故宫、天坛、天安门他没少拍,什么颐和园都拍,回来看也挺好。后来一看找不到感觉,因为这块土地不属于你,真的。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他回头一看家乡,哎呀,太好了,冰天雪地,真是美丽动人。大棉袄二棉裤,他就适合拍这个,他从一到五月份才回来,在这将近半年时间在东北,沿着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包括呼市的各大地区,他都跑遍了,拍了数不清的照片。"

  《东北人家》照片都是王福春在家乡所拍。在拍摄东北的照片中,这几张雪乡的照片尤为出名。因为这些照片,雪乡成为人尽皆知的著名景点。就是这些拍摄的经历,让王福春总结出了一个摄影师该怎样寻找选题的经验。

  很多人不会选题,不知道怎么拍照片。王福春说你干什么拍什么,干铁路,就拍铁路蒸汽机车,拍车厢的人,整个系统全拍好,这是一个。后来他说你生在哪儿拍哪儿,他生在黑土地,拍了家乡人,拍东北人的黑土地,东北人的家。这是拍他儿时的记忆,他是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拍东北人的狗皮帽子,大烟袋什么的,火盆炕席……现在回头看这些东西全没了,但照片留下了。这是一部历史。

  从拍摄自己最熟悉的火车开始,几十年的拍摄,火车已经成了王福春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与火车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

  1994、1995年的时候,王福春神经衰弱睡不着觉,吃一片安定,两片安定,吃五六片都睡不着。当他上车就神了,一上车,不知道疲惫,不知道困惑,在车里来回跑,也不休息也不累,躺在车上给你颠着,不像现在的无缝钢轨,那个时候没有。一直是咣铛咣铛咣铛的响,躺着的时候还颠着,把你的肺都颠出来。那个时候咣铛咣铛声,铁轨的钢轨声,就像催眠曲一样,让你马上入睡,很快就入睡。他都神了,当他回家以后,完了,越是安静反倒睡不着。你看神不神,他在车上就喜欢那种咣铛咣铛的声音。其实躺着听咣铛咣铛就是一种音乐美,让你入睡入眠。他对铁路的情感,就是相通的。

  随着画册《火车上的中国人》的发行,王福春的名气越传越广,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铁路领导为他提供免票,邀请他拍摄青藏线。因为身体原因,终于在2007年中国铁路大提速时,王福春踏上了青藏线。

  王福春回老家哈尔滨检查检查身体,做完以后心电图,大夫给他写报告让他住院,他说我去青藏线,吓大夫一跳,大夫说你这个身体能行吗?不行,供血不好。他说我票都订了,肯定得去。他硬着头皮去的,当时血压高,血压是150、160,低压90多,他一直没有高血压史,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了就血压高了,可能是精神紧张关系。后来他说既然来了,就试试,他又走到格尔木,一检查不但不跌还高。后来没有办法,他到解放医院住院,打点滴、供供氧、缓解缓解,可能一调整,心理状态也有关系,其实就是心理状态,一个礼拜后正好过来车,他从格尔木到拉萨,上车那个兴奋哪!

  他这次出来半个月在这儿呆着,他拍了照片,非常的兴奋。那种摇藏经的老人,沧桑的脸,包括那些读经文的,包括还有玩电脑的喇嘛,简直让他感动,在车上拍,特别的兴奋,最兴奋的一把。

  青藏线的拍摄为王福春的火车系列作品填补了空白,《火车上的中国人》这个专题也在不断丰富。面对这些集结了自己30余年心血的照片,王福春感慨的道出了心中的一个遗憾。

  王福春一生最遗憾的,没有拍成火车上孕妇产子的。因为在八十年代的时候,他遇过一次,那时候还使海鸥相机,列车上生孩子,车上广播找大夫,有人生小孩,他就跑了过去了。可是列车员守着,不让男同志看,人家生孩子还让看吗?那时候他自己也不好意思,就放弃了。

  打那以后,他都没有遇见一次。那时候也年轻,相对来说不成熟,搁今天他怎么也把它拍下来,他冲上去,也要把它拍下来,他会竭力争取,表明他的善意,说服列车员。那时候不懂,也不好意思,爱面子,一说男同志不让看就没戏了。当时如果说旅客生了以后,让他把当时的场景拍下来也行哪,那时没有这个脑子。所以这是他一生中拍火车中最遗憾的一件事。其他都没有,这个画面太重要了!

  这次教训,让王福春养成了出门必带相机的习惯,但毕竟有些事可遇而不可求。不知道在之后的日子里,王福春的这个愿望能否实现,他的火车人生能否得以打上圆满的句号?

  改革开放四十年,火车早已经驶过绿色、驶过昨天,驶进了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中国高铁突飞猛进,领先世界,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期待王福春通过他的相机,精彩呈现中国高铁的靓丽风景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蒸汽机车车厢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