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做好高龄鼻饲患者的居家护理?

如何做好高龄鼻饲患者的居家护理?
2020年04月29日 14:58 新浪网 作者 慎独白衣

  目前,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重大社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正常经口进食,需长时间用经胃管喂养方式供给身体所需营养的老年人也逐渐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需保留胃管的老年人也逐渐增多。

  经胃管喂养即鼻饲法是指将一定规格的导管通过鼻腔置入胃内,从管腔注入营养液、流质食物、水和药物等,是最常用的肠内营养管饲途径。大部分老年鼻饲患者出院后生活都无法自理,需要通过家庭照护者对其生活起居进行照料,所以家庭照护者对鼻饲法的知识和操作方法的掌握起着无法忽视的作用。科学规范的鼻饲护理是保证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

  胃管及用物的选择

  1.根据胃管的材质、特点、用途、需要留置的时间、效价比等选择合适的胃管,建议使用柔软、灵活的小口径的胃管。长期鼻饲患者使用聚氨酯或者硅胶胃管。老年人可选择14号胃管,优先选择螺旋型胃管。

  2.鼻饲时,使用50毫升注射器抽吸胃内容物。

  置管长度及固定方法

  1.置管长度为从耳垂到剑突的距离,约55~60厘米,以保证胃管末端达到胃幽门后。置管后标记体外胃管长度。

  2.胃管插入后要妥善固定,近端可选用黏性好的3M胶布固定在患者的鼻翼和面颊部,远端应放置于患者耳旁并处于关闭状态。由于老年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翻身活动,都有可能使胶布脱落,导致胃管滑出,故应每日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当遇到不配合的老年人,或自行拉扯胃管时,可以用约束带约束双手,固定的时候要注意松紧适度并且定时放松。

  鼻饲前的准备

  1.鼻饲前首先确保胃管位置正确,测量胃管长度,通过观察胃管穿出鼻孔或皮肤处的标记变化,可以及早发现胃管的移位。发生改变时,及时调整胃管位置,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2.判断胃管在胃内有三种方法:①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能抽出胃液;②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③置听诊器于患者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毫升空气,听到气过水声。在居家护理时,最好选择前两种方式进行检查。

  3.营养液要易消化,浓度不能太高,黏稠度不能太大,要富含高蛋白、高糖、低脂肪等营养,也可以采用其他符合要求的全营养配方的流质食物,要现用现配,减少冰箱保存时间,食物、药物应充分搅碎、溶解并过滤,避免堵管。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并保持营养液温度恒定。

  4.回抽胃液以了解胃排空情况。若胃中残余量超过150毫升则可暂停鼻饲1次,避免鼻饲量较多而引发恶心、呕吐等症状;若发生持续2次残余量超过150毫升时,则需联系医生,防止胃潴留发生引起呕吐。回抽胃液也能检查胃管是否出现堵塞、打折的现象,并根据潴留量多少决定注入量。

  鼻饲的体位及方法

  1.每次鼻饲前或中断后使用20~30毫升温水冲洗胃管。

  2.鼻饲时,床头抬高30°~45°,半卧位禁忌证除外。半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体位,在重力作用下,加速胃的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向食道反流,还可使口咽部的分泌物向咽部聚积,以刺激吞咽、减少口咽部感染的机会。

  3.鼻饲速度应由慢到快,首日肠内营养输注速度为20~50毫升/小时,次日起逐渐加至80~100毫升/小时。每次分次喂养的总量不能超过400毫升。保持缓慢适宜的鼻饲速度,直至患者适应耐受。分次鼻饲不耐受者可采取营养输注泵持续鼻饲。

  4.鼻饲后,使用20~30毫升温水将胃管残留食物冲洗干净。

  鼻饲后的整理

  1.鼻饲后保持半卧位30~60分钟,避免因体位较低出现食物逆流症状。

  2.食物容器每日煮沸消毒,保持鼻饲管清洁,接头处用纱布保护以降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

  其他注意事项

  1.适当调整胃管的角度及胶布固定的部位,以减少压迫时间。定期更换胃管,长期留置胃管的老年人,根据胃管的材质,每4~6周需更换胃管,并换至对侧鼻孔。

  2.观察回抽出的胃液颜色、性质、量,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3.当呼吸道出现突然性分泌物增多时,可能发生了反流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翻身叩背,使老人能咳出误吸液,必要时用50毫升注射器接吸痰管吸出口鼻分泌物及误吸液,尽早处理,以防发生意外,严重时到医院就诊。

  4.因长期鼻饲老年人口腔、呼吸道以及咽喉部的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患者误吸后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因此要加强鼻腔清洁及口腔护理。

  5.经常协助鼻饲老年人翻身、拍背、活动四肢、腹部按摩以防止便秘。

  目前,长期鼻饲老年人的居家护理越来越常见,根据老年人及照护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使老年人得到良好的鼻饲护理,保证鼻饲的安全。对老年人鼻饲可能出现的问题用针对性的、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能够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有效提高照护者的护理质量,提高老年人的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作者:陆薇苗苗

  来源:保健医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