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白皮书解读:从白皮书看财路的战略布局及未来行业趋势

白皮书解读:从白皮书看财路的战略布局及未来行业趋势
2019年09月15日 22:52 新浪网 作者 左眼跳Blockchain

  2019年对于财路来说,无疑是忙碌快速发展的一年:先是财路APP公测上线;紧接着CLC通证机制上线,鼓励用户通过积极的行为获得激励;没几个月,又上线节点挖矿机制,短短三个月间就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节点,其中最大的节点已经有将近8000人。

  

白皮书解读:从白皮书看财路的战略布局及未来行业趋势

  在大半年时间里,财路用户也相继突破10万、20万、30万的关卡,用户增长速度不断加快,CLC通证共识也持续加强。

  可以看出来,财路的每一个动作都有其战略规划意图在其中,将用户增长、激励机制、节点建设的目标在环环相扣的架构过程中逐一实现,就好像通过许多乐高的构件,去完成一栋梦想中的建筑,缺了任何一个步骤,都难以完成目标。

  根据现已公开的资料来看,在财路的整体布局规划中,整个生态将由财路社区、海螺IM、共识公链3个产品构成外在逻辑,即白皮书中所说的驱动引擎。我们以财路社区为例,它是一个重要的用户流量入口,财路首先发布这个产品也是因为它能给整个生态带来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用户。

  而连接着3个产品的,则是CLC通证奖励和节点。CLC解决产品间的流通问题,而节点解决用户在产品间的交流过程,是最重要的运营核心。

  可能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财路的节点具有多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每一个节点,都会逐渐形成一个小的区块链内容生态,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渐得出共识。

  整个财路产品及通证、节点设计,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形成区块链共识孵化生态。

  我们可以具体看看已有的,和未来将建设的这3个产品。

  财路社区我们目前已经非常熟悉了,它在财路的“三驾马车”当中,除了担当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外,也是内容资讯、节点运营和通证奖励的核心,是整个生态的基石。现阶段,财路社区已经很成熟,足以支撑后续产品了。

  海螺IM大约还有2个月就将要上线,它的定位是社区生态中的即时通讯工具和钱包工具,同时兼顾应用市场的功能。这其实是支付宝一直都是想做,但是没有完全做到的事情。海螺IM作为一体化的数字货币钱包系统,除了加强财路通证的流通功能之外,我相信还会诞生非常多的消费功能,很值得期待。

  最后一个产品,也是最能看出财路野心的产品,是它正在建设的共识公链。一个内容平台去做公链,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如果跟前两个产品结合在一起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无论是生态基石,还是流通方式,无论是节点建设,还是通证奖励设计,都会产生大量的真实用户数据,这些数据对于孵化区块链共识来说是宝贵的资源。

  财路通过搭建共识公链,为共识的孵化、共识的数据化、共识的变现和价值流通创造一个公平、可信任的环境。它一旦完成,不仅可以服务财路生态系统内的普通用户、项目方、意见领袖、节点社群,未来还有可能服务于全行业。

  从这三个产品中,我看到的是相辅相成的逻辑,它在最终完成时,可以形成一个接近于完美的闭环,即每个环节都能促进下一个环节的优化,而最终的反馈又可以回到源头,形成良性循环,促使整个社区不断优化。

  根据白皮书来看,财路在未来两到三年里,将完成“巴别塔”的建设,而一旦整个逻辑跑通,就意味着它在区块链内容生态这个赛道上的竞争中,将占有无可替代的属性。

  例如今年之内,我们就可以看到海螺IM上线,真正见识见识这个裹着神秘面纱的新产品。

  但我想大家最期待的,还是今年第四季度CLC的上所计划,因为这是和大家利益最直接相关的事情。我也很期待CLC早日上所,早点知道CLC的价格会是多少,走势是否够强。

  但另一方面我又不太希望它太早进入二级市场流通,原因很简单:财路本身背景很大,产品规划清晰,用户增长迅速,团队执行力强,在我的判断里是个有足够差异化竞争力的优质项目,CLC作为这个项目里不可或缺的关键桥梁,价格走势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我目前手上才刚弄了不到20万CLC,筹码实在太少了。在CLC上所之后,必然会有更多人进入财路生态进行挖矿,而CLC每天只固定产出100万枚,简单说,就是挖矿难度会大幅度增加,每天获得的收益会降低。

  所以,我希望能在它上交易所之前,尽量获得更多的筹码。

  今日的内容到此结束,我们明天再见。请大家记得给我点赞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