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何这些父母总让人羡慕?因为他们做对了一件事,不制造焦虑

为何这些父母总让人羡慕?因为他们做对了一件事,不制造焦虑
2023年09月09日 20:14 新浪网 作者 妈咪Jane_黄静洁

  近日,我刷到了一个感动了无数人的家庭:↓

  一名叫“薇儿”的女孩,爸爸给她整理了五本书,上面是一家人所记录的薇儿童年,事无巨细地记录下薇儿成长过程的点滴时光。

  书里有她出生后家人一起票选给她取名、外公记录的姥姥给她剪指甲、离家28天后的重逢、第一次打疫苗、、生病就医记录、学说话等等。

  翻开书页,好像就可以又经历一次这样幸福的童年。相信这几本书,也一定会成为未来她长大后,无数个夜晚治愈她的力量。

  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呢?那些处于情绪稳定的家庭环境、在爱里长大的孩子真的很让人羡慕!

  1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非常让人羡慕

  有很多跟文首故事里的同款父母,一位女孩@pluto无意中翻到了父亲21年前写的日记,就跟经典歌曲《父亲写的散文诗》里有一句歌词唱得那样:“这是我父亲日记里的文字,这是他的青春留下来的散文诗,几十年后我看着泪流不止。” 她看着看着,眼泪就止不住了……▼

  在爱里长大的孩子自信、温柔、坚信自己与一切美好相配,举手投足都是被真切爱过的痕迹。

  @KooEey的父母对她的要求不高,他们只是希望她健康,快乐长大,而且并不只是说说而已。

  有天晚上,KooEey刷视频刷到了草原,只是随口说了一句“好想去草原啊!” 结果当天晚上他们订了票,因为时间原因只能订到第二天凌晨的票了。

  所以一家三口潦草地做了计划,收拾好行李就走了。其实很多时候KooEey说出来自己都感觉荒诞的事情,父母都会放在心上,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跟孩子一起完成。

  KooEey说:

  一个三观正且充满爱的家庭不会养歪一个孩子,我从小到大,没被打过,没被骂过,所以我更不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别人。

  我的家庭充满爱,我爱他们,但他们更爱我,因此,我也充满爱,我会用我的爱去爱别人。

  女孩@张瞪眼分享了她男朋友的家庭故事,她觉得她男朋友就是真正在爱里长大的孩子。

  比如他去做兼职,不小心把老板的音响弄坏了,他跟老板说,愿意赔钱给老板买个新的。老板人也很好,买音响的钱俩人73分,老板出了百分之七十,他出了百分之三十。

  一般这种事,如果发生在女孩身上,她是不敢跟自己母亲说的,因为她知道母亲一定会说:你下次小心点儿呀,你看看你,这工资又少挣了吧,就因为你自己的一个失误,你说你亏不亏?你明明小心点儿,就可以避免这个失误,不用掏这笔钱的,现在你看看,你这一天的活儿算是白干了……

  但是男朋友却大大方方跟他母亲说了,他母亲听完后,边笑边说:你看看你,大意了吧?没事,以后小心点儿就行了。语气里丝毫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

  女孩子很羡慕男朋友这样的家庭,在面对问题时,是很有底气的,而这种底气,来源于他身后的家人。

  糟糕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糟糕的情绪只能让事情更糟糕,不如大家一起积极处理、乐观面对,这种情绪稳定的家庭环境太难得了。

  2

  成为让孩子自豪的父母

  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我们常说家是一个孩子的风水。原生家庭是人们生命早期的主要环境,在这个阶段,个体的性格、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原生家庭。

  悬疑剧《隐秘的角落》大家有看过吗?讲述了沿海小城的三个孩子在景区游玩时无意拍摄记录了一次谋杀,他们的冒险也由此展开。这部剧除了剧情的扑朔迷离,也启迪了我们对原生家庭、对青春期孩子与朋友的关系

  其中的人气王“朱朝阳”这一角色,他是个数学天才,成绩优异,次次考试几乎都能获得全校第一,但他性格孤僻,经常会被同学排挤。

  14岁,明明是应该无忧无虑,只想着玩耍与学习的年纪,但是在朱朝阳身上,透露出来的却是沉闷与压抑。他让我们看到一个孩子,从好学生变成“坏孩子”,只需要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就够了。

  父母离异,父亲重组了家庭,父亲的忽视、继母的冷漠、同父异母妹妹的欺负,都让他感到无比痛苦,但是无处宣泄;另一边,看起来很爱他的妈妈,其实有强烈的控制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根本不在意他的内心感受,他没有什么朋友,妈妈觉得是正常的。

  电视剧改编自原著小说《坏孩子》,其作者紫金陈在访谈中透露,朱朝阳原型其实就是他自己。

  单亲家庭、父爱缺失、校园困惑、被孤立……他都一一经历过。不过现实生活中的他,没有黑化走向犯罪,而是努力考上浙江大学数学系,改写自己的命运。

  可原生家庭给予他的伤害,却并没有因为他的成功而被抹去,30多岁的紫金陈,受童年家庭环境的影响,骨子里仍然会自卑,他在采访中提及:

  “我很会对自我进行分析,我也知道原因,但是这种原生家庭对个人造成的影响,我没有解决办法。”

  原生家庭一旦留下伤痕,就有可能是终生。

  人到中年的我们依旧会讨论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今天我们已经成为了孩子的原生家庭,就应该开始带给孩子积极的影响。

  家,应该是孩子的避风港。一个在温暖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TA也会把这份美好,反向带给父母和其他人。

  成为一个值得孩子炫耀的父母,让孩子在爱里长大,让TA觉得有我们这样的父母是一件幸福、自豪的事情。

  3

  做孩子焦虑的承接者

  而不是焦虑的制造者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的性格缺陷》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你是在塑造未来。”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焦虑传导的倒挂”

  在亲子关系中,正常焦虑的传导路径本应该是这样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各种需求和未知,会产生各种焦虑。这种焦虑从孩子传导给父母,父母作为一个成年人 ,作为孩子的“容器”来承接焦虑,通过看到和包容,去化解孩子传递出来的焦虑。

  孩子是焦虑的制造者,而父母是承接者,孩子的焦虑被父母承接和转化,焦虑和情绪得以处理,孩子就成长了。这是比较“健康”的一种传导方向。

  在我们目前的现实中,情况却是相反的:↓

  父母们在制造各种焦虑,给孩子设定各种预期,鸡血地给孩子报班、考级,孩子则变成了焦虑的承接者。

  比如,前面提及的朱朝阳,妈妈的爱扭曲到变态,妈妈对孩子更多的是控制。片中有一个小细节,妈妈每天都会给朱朝阳倒牛奶,盯着朱朝阳喝,要是他不喝,妈妈就炸毛——“你怪妈妈没有照顾好你是吗?”

  这就出现了我们身边亲子关系中很典型的一个现象:焦虑传导的倒挂——孩子反而成为了父母情绪的容器,接住了父母的负面情绪

  焦虑的逆向传导,使得孩子的焦虑不仅没有被看到,反而还要去消化父母自己的一些东西(包括强加给孩子的期待、目标和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无法排解自己的情绪,自身的焦虑也不被看见不被化解,同时又承接了父母的焦虑的时,孩子的发展就容易出现状况,比如抑郁症。

  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焦虑或者问题的承接者,而不是给孩子施加焦虑的制造者。

  整个家庭的“情绪要稳定是解决问题的核心。

  同时,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抱持性的环境——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涵容孩子的焦虑,做孩子情绪和问题的“容器”,让焦虑传导的关系回归正常。而不是不断制造焦虑和负面情绪,让本就没有发展健全的孩子承受来自自身和父母的双重压力。

  孩子不用担心家里天天死气沉沉,也不用害怕父母什么时候突然来个家庭大战,让他精神紧绷。

  在一种安宁平和的环境里,有了足够的爱,他就可以放松做自己,在父母的支持下,他还可以探索各种人生方向。

  被丢在沙滩上的小鱼,为了靠近再靠近水源,会在沙滩上一点点挪动自己。

  这水源,就是对孩子的积极关注、陪伴、共情、接纳……

  我们的孩子,如果一开始就在水中,那么他们就能如鱼得水,从小溪、河流,游向大海。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为了父母的爱,他们可以拼尽全力做到最好,来满足父母的期待。

  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最无私最纯净的,而我们的爱是否也配得上他们的期待?是否有把生活中的情绪,发泄在了孩子身上?是否有及时回应孩子想要“被看见”的需求?

  好好爱孩子,就像理解当年的自己一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家庭
来自于:上海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