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份医院“年报”,何以医患都说“暖”?| 新京报快评

这份医院“年报”,何以医患都说“暖”?| 新京报快评
2022年01月16日 14:15 新浪网 作者 新京报评论

  医院“年报”利于公平分配医生绩效,对相关改革也可以起到助推作用。

▲华山医院送给医护人员的年度报告。图/华山医院

  文 |唐传艳

  据文汇报1月16日报道,这两天,一份别具一格的“门诊年度小结”,刷爆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全年第一天接诊的患者”“接诊年纪最大的患者”“接诊最晚的时间”“全年接诊患者量”“互联网医院门诊量”……一点一滴,这份“年报”竟然都“记得”。“被医院的这波操作暖到了,也为自己能接诊这么多患者感到很自豪!”打开门诊报告的医生这样说。据悉,这是上海华山医院首次推出“医生版年度门诊报告”,一个个数字关联起来,清晰呈现医护人员全年为守护生命、守护患者健康的倾情付出与努力。

  通常情况下,医院书写年度总结、报告等,都有固定的格式和内容,只有医院里发生的大事要事,如门诊总量、住院人数、科研成效、医改进展等,才会被写入其中。而针对每位医生的门诊看病数据与工作时间进行小结并书写报告,意味着这样的报告要制作很多份,并且每一份都得细致入微、精确统计。可以想象,这项工作比较繁琐,每一天都得做好登记。

  “你的付出,领导心里有数;你取得的成绩,同事们都记在心里;你的出色表现,我们不会忘记……”这些激励职工奋发有为的话语,操作起来,往往难以用具体的行动加以印证。

“门诊量全院最高的皮肤科医生”全年无休图/华山医院

  但医院推“年报”,就会将“有数”“记住”“不忘记”等承诺具体化,让医生感受到医院的关心,认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一年的辛苦得到公正评价,将来势必更加努力地为患者提供服务,用行动书写接下来的“年报”。

  而这样做对患者也有帮助。

  目前患者挑选医生,主要通过医生公示栏和他人推荐等方式,对医生的文凭、资历、科研成果、个人口碑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决定。这种方式固然可以让患者找到中意的医生,但缺点是与医生的实际表现脱节。

  医院“年报”正好补齐了这块短板,让患者可以了解到每位医生的辛苦程度和付出指数,对医生的评价就会更客观公允,挑选医生就更有针对性。从这个角度看,医院“年报”也能成为患者的“看病指南”。

  对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进行精准统计,是公平计发绩效待遇的前提。但由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类别多、事务杂,统计存在很大难度,一些医院的绩效分配制度改革一直难以推出。医院“年报”对门诊医生工作进行了精准统计,利于公平分配门诊医生的绩效,对相关改革也可以起到助推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医院管理尤其如此。在各地都在踊跃探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当下,向细节要管理效率的“年报”做法值得肯定。

  而且,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医院“年报”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后,也有必要向住院部、医学检查检验等辅助科室、医疗后勤保障等领域拓展,而不仅限于门诊。如此,就能力求用一把尺子,科学评价医院的每个工种、每名职工,激励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发挥更大潜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作者 唐传艳(医生)

  编辑迟道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新京报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