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警惕申论作文最新趋势,不然白复习

警惕申论作文最新趋势,不然白复习
2023年08月01日 06:20 新浪网 作者 老吴公考吴红民

  版权声明:本文为老吴公考原创,转载时须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2024年国考申论全程班已上线,核心理论+套卷刷题+独家模板,点击我马上学起来

  

  紧跟新趋势,复习才能事半功倍。那么,申论大作文有哪些最新趋势?在复习中应当注意什么?今天,以2023年国考申论真题为例,一次性给你说清楚。

  

一、题干抽象化,对关键词理解能力要求更高。

  以2023年国考省级申论作文题为例,题干要求如下——

  大河奔流不息,在流动中焕发生机。纵横交错的桥梁路网,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动脉,不断产生新的发展机遇;产业通过转型升级,迸发出新的活力,不断释放新的动能……请你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以“流动与新生”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干限定了作文主题必须谈流动与新生之间的关系。且不说二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也不说你是写政论还是策论,有一点是必须要先写清楚的,即:流动是什么意思?新生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理解,流动指的是河水的流动;新生指的是河流中的万物生发、勃勃生机。但这显然不是申论写作应该有的思想深度。命题人需要我们做更深层次的理解,把喻体背后的本体翻译出来。

  桥梁路网、产业转型,都是流动的载体。在桥梁路网上,流动的是人、车、货、钱、信息……而在产业转型中,流动的是资金、项目、技术、企业、人员……凡此种种,一言以蔽之:资源。什么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就是“流动”的概念。

  而“新生”是发展的新机遇、新活力、新动能。

  如果你不能准确理解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那么文章就很难在立意上做到精准。

  

二、主旨限定化,对总论点的把握要求更准确。

  在申论课中,我一直强调大作文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申论作文的鲜明特征。在2023年国考中,这一特征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以2023年国考省级卷为例。

  作文的主题是探讨流动与新生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吗?是相互促进关系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你记住,真理只在命题人手中,天大地大、命题人最大。

  在题干中,命题人说“大河奔流不息,在流动中焕发生机”。“焕发”一词就准确界定了流动与新生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对立统一,也不是相互促进,而是流动促进了新生。即,资源的流动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论点隐藏化,对材料深度阅读的要求更突出了。

  命题人提供论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给、直接抄,另一种是把论点隐藏在题干或材料中、需要你结合上下文语境和必要的背景知识来做深度阅读和提炼。

  比如,我们可以从题干中准确界定流动与新生的关系,这属于总论点(主旨)。那么分论点如何提炼?当你想抄材料的时候,发现通篇材料并没有直接提及这个话题。材料在讲玉陵湖大桥、讲N和M市产业转型升级、讲凤凰河流域文化保护、讲窑洞修复,但并没有直接讲流动是如何促进新生的。

  但如果你具备深度阅读能力,这个问题也不难。比如,材料中讲到N市承接了笔记本电脑产业、加快了转型升级。“承接”对应的是“流动”,而“转型升级”对应的是“新生”,“笔记本电脑产业”对应的是“经济”。可以提炼出一个分论点:“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为经济发展输出新动能。

  其他分论点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来提炼。

  

四、复习建议:从难、从深,重视基本功。

  随着公考热持续升温,考试的选拔性与淘汰性功能将更加突出,这就意味着难度会越来越大。复习中,尽量少做低难度题目(送分题),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中高难度题目上,才能适应这个变化。

  同时,要注意复习的系统性、长期性。零敲碎打式的复习盲区太多、深度不够,肯定行不通了。多花点时间把申论知识体系构建起来,不能有短板。同时,要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多读点比较深度的、理论性强的长文,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这是申论核心的基本功。所有的方法技巧,都建立在你能读懂材料这个基础之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