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又大片死鱼!产量暴降90%、被弃养遭腰斩、亏损成片...疾病爆发下水产养殖业怎么办?

又大片死鱼!产量暴降90%、被弃养遭腰斩、亏损成片...疾病爆发下水产养殖业怎么办?
2020年12月01日 20:27 新浪网 作者 水产前沿杂志

  文/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袁圣、河海大学 赵哲、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 薛晖、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 陈辉

  病害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重要瓶颈,几乎每个养殖品种都有了严重的病害。在病害的侵袭下,异育银鲫总产量降至了高峰期的十分之一,鲤鱼在主产区河南几乎被弃养,加州鲈苗种成活率不足一成,罗氏沼虾产业接近腰斩,小龙虾的养殖户亏损成片。病害高发的同时,国家从养殖端及流通端加强了对药品尤其是违禁药品的检测,加大了对抗生素残留的处罚力度,养殖中能用药物尤其是抗生素的种类、数量都在减少,这对薄弱的病害防控体系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病害发生以后的损失。

图1:鳃出血病导致异育银鲫死亡巨大
图2:鲤鱼疱疹病毒病凶猛异常

  面对如此高发的疾病,从业者们将重心放到了预防及治疗疾病的药物筛选上,新的概念、产品不断出现,期望通过一到两种神奇的药物或一到两个养殖环节的强化来阻止疾病爆发的心态普遍存在,一些动保企业也抓住养殖户恐惧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不断推出新的理念,推广新的产品,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反馈来看,动保产品的使用量逐年提高,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病害似乎并没有因为动保及药品等的加量使用而下降。

  水产养殖是一个环节众多,需要关注细节的行业,但是大家却在一味的追求创新,整个行业弥漫着浮躁的味道,创新是有必要的,但是前提是苗种健康、池底干净、水源优质,病原扩散条件不利等,离开这些基本条件,创新是有难度的。

  养殖中的一些重要的基础工作正在弱化,而正是因为这些重要的基础工作的弱化,更导致了病害频发的局面,并形成恶性循环。

  

  清塘药物不对,剂量不足,清塘未达效果

  1.为什么要清塘:清塘是对养殖结束以后池塘底部及池壁残存的生物的清除,主要的目的是清除掉池塘中的病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其次将池塘中残存的野杂鱼类进行杀灭,避免来年大量繁殖后消耗氧气及抢夺饵料。

  2.现有的清塘方法:现有的清塘药物:生石灰、漂白粉、茶籽饼、清塘剂(如鱼藤酮等)。其中生石灰、漂白粉清塘效果较好,可对池塘中的各种病原、野杂鱼类彻底清除;茶籽饼只对血液为红色的生物有作用,而对细菌、病毒等病原几乎无效,清塘剂亦如此,如果不清塘或者使用茶籽饼、清塘剂等清塘会导致病原在池塘中持续存在,耐药基因得以传代并加强,耐药性进一步提高,来年养殖中条件合适时入侵鱼体引起发病且治疗愈加困难(虾蟹池塘使用茶籽饼清塘对病原的清除效果是不理想的)。

  清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主要目的要清除池中的病原,建议清塘时尽量选择生石灰或漂白粉。其中漂白粉使用时一定要兑水后泼洒,其只有接触到水才能产生次氯酸,也才能对病原及其他生物起到杀灭作用,部分地区将漂白粉干撒入池塘进行清塘,效果甚微。

  3.要注意清塘药物的剂量:要注意清塘药物的剂量。生石灰清塘剂量应达到250-300Kg/亩,兑水后趁热全池泼洒;漂白粉清塘剂量应达到40-50kg/亩,兑水后全池泼洒。

  清塘药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剂量以后,才能对病原起到杀灭作用。

  4.晒塘及清淤也是必要的工作:晒塘及清淤也是必要的工作。淤泥是池塘中最重要的病原库,有条件的池塘,尤其是淤泥较深的池塘,可每两到三年清淤一次,将池底的淤泥进行清除,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意义。

图3,4:晒塘及池底清淤是非常重要的必要工作

  由于塘租高企等原因,清塘工作在部分地区是缺失的,而坚持清塘的也因为药物选择不对、剂量不足、方法不妥等未达到清除病原的目的。这种情况在全国已经形成共性,对疾病的爆发形成了广泛的病原条件。

  

  进排水未分离

  进排水系统分离在池塘设计中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每口池塘应该有独立的进水、排水系统,且进水的水源跟排出的水源不应该有所交叉。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很多地区存在进排水不分的情况,就会导致排出的污水甚至发病后排出的携带有病原的尾水进入水系,未发病的池塘进水时会将病原带入,造成发病的可能,这也是很多地方发病后呈现区域性爆发的主要原因。

图5,6:进排水不分,不同池塘的水体交换会造成病原的快速传播

  

  苗种退化、带毒率高

  优质的苗种是健康养殖的前提和基础。苗种质量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及效益,而苗种退化、普遍带毒已经成了水产养殖业的常态,几乎每个养殖品种都存在这个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主产区异育银鲫苗种鲤鱼疱疹病毒II型携带率接近100%,鳜鱼苗种虹彩病毒携带率超过50%,加州鲈苗种弹状病毒携带率超过60%,小龙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携带率超过80%,这些携带了病毒的苗种毫无阻碍的卖到全国各地,造成了病毒的传播跟流行,而在养成过程中,一旦出现了病毒爆发的诱发条件,很快引起发病,导致养殖的失败。带毒养成将会成为未来水产养殖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

  除了养殖大户及集团化的养殖企业外,苗种养殖及成鱼养殖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育种跟养成的分离导致苗种养殖户们更多的关注苗种养成阶段的成活率,对于出售后成鱼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关注度不够,因此在苗种阶段存在过量用药的情况。另外优质的苗种无法卖出应有的价格,打击了良种场生产良种的积极性,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在苗种行业十分普遍。

  规范苗种生产及销售行为,提高对苗种特定病原的检测,弃养带毒苗种,购买优质健康的苗种是顺利养殖的前提,但是这个工作需要协同更多的资源来完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饲料质量可能下降

  饲料的科学投喂,投喂配比科学、质量可靠的饲料是水生动物保持健康的关键所在(并非保健药物或者免疫增强剂的投喂)。随着饲料原料不断上涨,制造成本逐年提高,饲料价格理应水涨船高,奈何终端养殖病害频发,价格不稳,养殖户的盈利不断下降,对饲料涨价的抗拒心态越来越强。在这样的矛盾下饲料企业如何化解矛盾,既要给终端提供饲料,又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值得大家去破解。

  

  病死鱼处理不当

  病死鱼携带有大量高致病性病原,是疾病传播的重要传播媒介。目前养殖集中区病死鱼主要有如下去处:一是打捞后冰冻处理,用作甲鱼、河蟹等饵料;二是打捞后烘干制成鱼粉,与好鱼粉混合后返添至饲料中;三是少部分被随意丢弃在池边塘头,甚至进水渠中,任其腐败分解。不管哪一种处理方式,尤其是跨区域的病死鱼流通,都会造成病原的传播跟流行。应该加强对病死鱼的处理,就地深埋消毒后作无害化处理。

图7:某地的捞死鱼协会
图8:繁忙的捞死鱼人

  回归养殖本身,从苗种质量养殖环境投喂管理鱼体检查病原清除传播途径切断等细节入手,强化各个环节,建立标准化的鱼病防控流程,才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也是减量用药的根本途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