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王文军主任:每天捐出一点零花钱,一个微信群7年为山区孩子捐款不间断

王文军主任:每天捐出一点零花钱,一个微信群7年为山区孩子捐款不间断
2023年07月19日 09:49 新浪网 作者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王文军的手机里有一个名叫“日行一善助学团”的微信群,每天,群里都会下起一阵阵“红包雨”。7年来,群里的“红包”成为一笔笔善款,捐赠给云南山区里的孩子。

  微信群的建立,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2016年6月,王文军的爱人收到了一条为云南省维西县白济汛乡山区困难家庭孩子募集衣物和学习用品的消息。王文军萌发了实地考察、募集物资的想法。

  2016年国庆节,王文军一家从北京出发,先是一天两宿的火车到达昆明,紧接着10小时的长途驾驶,终于到达了维西县白济汛乡的大山腹地。

  在白济汛乡中心完小段老师和碧罗村小学刘校长的陪同下,他们从低海拔区一路走到了中高海拔区。“村里大多在政府帮扶下搭起了二层小楼,但一些困难户却装不起窗户。”走进教室,学生座椅长板凳仍然是30多年前的款式,其中一些也是热心人捐赠过来的。

  2018年7月21日,王文军(中)在白济汛乡家访。

  往返六千多公里,四天的实地考察,让王文军看到了白济汛乡的困难。当年冬天,王文军和爱人发起捐衣捐物、捐赠学习用品的活动。一时间,各种物资涌向王文军家里,几乎堆满了房间各个角落。为了及时将物品送出,王文军和朋友一起分拣、整理、分类、分装、打包,还托朋友联系了物流快线,一件件地将物品装上卡车。王文军一家承担了40%的物流费,还花6万多元给孩子们买了12台智能钢琴和学习用品。

  很快,一个个崭新的书包和文具便送到了孩子们手中。看到照片中孩子们的笑容,王文军决心一直帮下去。

  除了必要的文具与衣物之外,当地孩子更普遍的困难出现在高中和大学阶段。“高中要到州里上学。上大学更远,生活费和来往路费都是不小的开支。”王文军说。为了能让孩子们继续学业,2017年5月,他和爱人创建了微信群,同时发起了日行一善捐资助学活动,倡议每天捐出一点零花钱,为白济汛乡困难家庭大学生筹集助学金。

  爱心群成立后,王文军和爱人邀请身边的人加入。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微信群的规模就达到了120余人。“最初建群的目的就是想让每一份爱心,都能像一股细流一样源源不断地汇集,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在王文军看来,一次性拿出一笔善款可能会对人产生心理压力,但如果在平时捐一点钱,不经意间就能汇集起更多的爱心。

  “一笔善款多的十几元,少的几块钱,有时也能接到大笔的善款,也能积少成多。”不论工作多忙,王文军都要把当天的捐款及支出明细录入电脑,统计汇总后,发送到爱心群里公示。一笔笔善款,以这种公开透明的方式接受所有成员的监督。

  这样的工作,王文军坚持2200余天从未间断。收到的善款,全部用于资助白济汛乡的大学生,每人每学期2000元,准时在开学季打入受助生个人账户。

  王文军也在鼓励受助的学生们继续深造。一位学生准备考研却为生活费发愁,王文军毫不犹豫选择继续资助;听到刚从警校毕业的小董准备资质考试,王文军立刻掏出5000元作为他的备考资金,鼓励他报考。

  王文军利用暑期休息时间,组织了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公益行”活动。在当地老师的带领下,共有17个家庭走进白济汛乡,沿着孩子们上学的山路,体会当地孩子们上学之路的艰辛和对知识的渴求。“当地孩子徒步3个小时的山路,我们走了5个多小时。”王文军说。

  截至2023年春季学期,助学团的微信群共发放助学金23.5万元,其中王文军的家庭捐款金额近5万元。26位白济汛乡大学生受益,他们毕业后有的成了派出所民警,也有的成为教师。

  “能帮一把,咱们就帮一把!”一笔笔来自北京的爱心捐款就像石子,为山区孩子的梦想铺路。

  (原标题:王文军 大兴区教育融媒体中心技术服务部主任为梦想铺路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李博

  流程编辑:u032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王文军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