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老在上热搜的李诚儒,有京圈“老艺人”最后的坚持

老在上热搜的李诚儒,有京圈“老艺人”最后的坚持
2020年11月25日 14:30 新浪网 作者 京报网_北京日报官方网站

  今天,李诚儒“官宣”加盟《我就是演员》,又上了一次热搜。

  为什么要说又呢?在今年的《演员请就位》上,李诚儒端坐在舞台一侧。毫不意外地在几期节目里,已经因为他的一次次实话实说,贡献了好几个热搜。

  还记得,《演员请就位》第一季最为出名的郭敬明舌战李诚儒。

  

  很多人在这档节目里见证了“小四”郭敬明的巧舌如簧,也记住了一个很久不见的演员——李诚儒。

  

  这位老艺术家的“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被第一季的观众们总结为“三如”。当时的语境其实是因为坐在台下的李诚儒被邀请观演,虽然没有投票权,但可以发表对演员演技的评论。

  “三如”,是他在现场观演后发现年轻演员台词太差,发出的灵魂质问。

  

  而这种毫不讳言,有话直说的大实话风格,也让这位坐那就看着特别老资格的演员,在多年不再演戏后再次回到了大众视野。

  《演员请就位》第二季里这样的场景也不少见。

  比如,有一期节目和郭敬明再次就流量演员互怼,甚至继续了上一季没有吵完的架,又吵了个痛快。

  再比如,有一期还因为委婉批评了陈凯歌的《无极》,被大导演指桑骂槐地diss了一通。

  而就在之后一期节目中,李诚儒老师居然夸起了郭敬明,二人疑似上演了“世纪大和解”?

  

  不管其中的戏码到底是哪一出,艺绽君看来看去看不明白,总之不缺话题的节目组可是赚翻了。而艺绽君突然也想回忆回忆这位陈凯歌口中的“老艺人”,因为他确实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梨园世家子弟vs隐秘富商

  李诚儒这个名字,对“80后”的艺绽君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毕竟,当年的电影《大腕》,和早期国产公安剧里的神作《重案六组》,都算得上是李诚儒最有代表性的影视剧作品。

  这次在和陈凯歌的争论中,陈凯歌倒是说了一件大多数人并不清楚的旧事,就是李诚儒“梨园世家子弟”的身份。

  艺绽君仔细查了下,这个说法可能和李诚儒的哥哥有关。在有关李诚儒的报道里,这位后来仰仗着京圈资源出道的老炮儿,其实出身并不像大家想象的显贵。

  

  李诚儒自己也不避讳,他就是个普通人家长大的孩子,从小吃尽苦头。6岁时就跟随学戏的哥哥唱京剧,很小就会唱“李逵下山”。

  和大多数和他同龄、如今混迹演艺圈的演员不一样,李诚儒最初的演艺道路也不是科班出身,他的人生境遇全靠自己的努力争取而来。

  引以为傲的台词功夫,是自己在北京人艺的门口,堵着一位名叫董行佶的老师学的。学着学着,开始参与话剧的演出。他参加过北京市东城区工人俱乐部的话剧演出,同年则参与了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话剧演出。

  

  学了小十年,1980年参加北京电影学院业余表演进修班,开始正式的艺术生涯。

  说到这,正好也说说北京电影学院这个业余表演进修班。现在看来,这并不算什么正式的科班出身,毕竟北影还有自己的本科班,还有各种大专班、委培班,“业余”的表演进修班似乎算不上真正的北影出身。

  但是在1980年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真正进入大学、接受正规的科班训练,像这个业余表演进修班,其实也培养了不少后来我国影视行业的重要人物。

  像李诚儒的同班同学,就是一个神奇的朋友圈。2013年,他和同学们一起演了部话剧,还被称作是多年同学的首次合作。

  

  这个神奇的朋友圈包括,导演赵宝刚,演员王劲松、张光北和李强。

  

  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了,“京圈”的代表人物——赵宝刚。

  此处我们暂且按下不表,尽管有了很强大的朋友圈,但是李诚儒并没有迅速进入北京的文艺界。他用了一种比较笨的功夫在琢磨表演,1981年他进入了央视导演杨洁《西游记》的剧组,当了几年的剧务。

  

  

  右手边第一个就是李诚儒,号称《西游记》“引路人”

  可能阴差阳错,或者是他其他方面的能力过于突出,李诚儒没有在《西游记》的剧组里捞到特别出彩的角色,1985年,他突然“改行”了。

  他跑去下海经商了。

  如果熟悉上个世纪末八九十年代的历史,可能就会理解李诚儒当时的举动。一直穷苦的出身,让他对于财富其实算非常敏感,下海经商是那个时代的大潮流,生意头脑灵光的李诚儒瞅准机会,抓住了其中的大鱼。

  这条“大鱼”,就是至今还在新闻上存在的西单第一家开架自选的商场“特别特”。

  

  要说李诚儒也是个经商鬼才,他和特别特的故事现在听起来都很神奇。

  宣传单张上这么写:

  “特别热情的服务,特别合理的价格,特别优质的商品。——总经理:李成儒。”

  然后李成儒用了一个很任性的经营策略:“不管多好多大的布料,全部只做一件旗袍!”

  “你买了这个旗袍,全国就这一件!”

  他还在《北京晚报》上登广告,全北京海选漂亮姑娘当卖货员。

  结果前来应聘的美女超过5000人,李成儒用空姐标准,选了其中的100个人。

  这100个美女成了“特别特”最特别的风景。

  如此鬼才的销售策略,李诚儒赚了大钱,有多大呢?他是这么形容的——

  

  以及,直到今天还在故宫附近拥有一套四合院。

  

  这种富商的形象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至于最初李诚儒捡起演员行当,接到的角色也都是扮演成功商人。

  比如,《我爱我家》里串场的某文化商人。

  

  《大腕》片尾处疯了的地产商,“开宝马和奔驰”的人生经历其实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然而,风光只是一时,用李诚儒自己的话说,人走顺了就容易“犯糊涂”。他拿着大笔的资金去炒外汇,1991年刚赚来的钱,1992、1993年就赔光了。

  花了一整年的时间来消化、琢磨,发现自己最热爱的,还是表演。然后就开始清货,处理生意,1997年正式回归演艺圈。

  那么,他回归娱乐圈的第一部作品是啥呢?

  这时候老同学赵宝刚就要出场了,他在赵宝刚执导的《东边日出西边雨》中扮演警察吴永民,正式回到演员的生活。

  2000年,他就遇到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角色,《重案六组》里血性十足的大曾。

  

  他和女主角季洁的cp如此有趣,以至于多年之后还有观众念念不忘。

  

  而《重案六组》这部剧本身在国产剧中的历史地位,也在多年后有了怀旧滤镜的加成,而越发变得不可逾越。

  除了大曾,李诚儒同样也塑造过更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过把瘾》中说“钱是王八蛋”的钱康,《王府井》中由富到贫的王爷,《我这一辈子》中命运多舛的刘方子,《古玩虫》中城府极深的罗爷,《私人订制》中一直想“脱俗”的导演,以及《龙须沟》中歇斯底里的程疯子等等。

  他的每个角色跨度都很大,但演起来却都活灵活现,松弛有度。什么人说什么样的话,应当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肢体,该有怎样的精神状态。对他来说,都是提前反复琢磨透的东西,对表演的敬畏,更是透在骨子里的信仰。

  哪怕多年之后不再演戏,他也依然敢于在各种场合发声,捍卫表演本身的那些基本准则。

  比如,反对现场用眼药水辅助落泪。

  

  比如,反对现场提词。

  

  他对台词的坚持可以说十分苛刻,对人同样对己,如果有一天台词不过关,他说自己宁可回家抱孙子。

  

  《演员请就位》中,除了和郭敬明的“和解”,李诚儒同样没有降低火药味。对于《甄嬛传》那组演员的表演,他没有多做评价,反而批评起这类历史剧的“虚假”。

  

  其实如果倒查他之前的言论,对于这类改编的历史剧,他一直也是嗤之以鼻。

  

  在李诚儒看来,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提到赵薇出演的《还珠格格》,戏说就摆出了戏说的姿态,不会有人会相信电视剧就是历史。

  怕的就是大批的历史剧,打着“正剧”的幌子,实则用脱离历史基础的桥段来完成戏剧化的表达,往往让如今的年轻人误以为电视剧就是历史。

  他举出的一个实例就是,清朝的规矩里王爷是不能随意进宫的,更是不太可能与皇上的妃子泛舟湖上,然而《甄嬛传》里这种情节就出现了。

  

  加上节目中几位年轻演员相对稚嫩的表现,李诚儒又采取了自己直接打击的方式,说这是“一个非常可笑的片段”。

  

  在处处追求和气,说话都要留三分薄面的娱乐圈,很显然李诚儒老师又一次让自己陷入了大型社交死亡场面。

  不过,如果你见过李诚儒怎么说自己的亲儿子,也许就能为他的毒舌找到一些依据。

  

  几年前的一档星二代节目里,李诚儒的儿子李大海曾经参加节目,在对父母的采访里,李诚儒甩下了这样的评价,“除了看上去人模狗样的,你有什么可让我夸的呀,而你现在这人模狗样不是父母给的嘛?”

  相比同一个节目上其他热情支持自己儿女的明星,李诚儒这样的打压式教育模式,确实让人十分尴尬。不知道李诚儒是不是奉行着某种挫折教育,但对待年轻人的态度,确实是有些过于严厉了,而且也是一以贯之,不曾更改的。

  此处求李大海的心理阴影面积。

  

  说回李诚儒这个人。

  此前由于和陈凯歌关于《无极》的争论,虽然被陈凯歌怼得七荤八素,但李诚儒倒是没有丢了和气,回应记者的也是客客气气的说法。

  

  他丝毫不介意对方说自己“老艺人”的说法,承认自己老了,同样也回应了自己对年轻人的态度,本意还是为了让他们不被粉丝的支持所迷失。

  

  “必须严厉、必须严格、必须高压才能出人才。”

  他承认这是自己出自梨园世家的影响,但同时也坚持认为,这样的严格是对年轻人有利的敲打,并没有因为汹涌的网络舆情而向舆论低头。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位文艺界前辈的忠告,也可以说这种自信和坚持源自于他对自己理念的坚信。虽然时代已经变了,他所奉行的那些老理儿未必还有人愿意遵守,但是面对表演的认真、严谨和尊重,依然是这个舞台稀缺的品质。

  当前辈的严厉成为热搜,合理的批评成为一种不合时宜,需要反思的也许并不是李诚儒的傲慢,而是这个时代对表演优劣的基本判断。李诚儒本人应该也不希望总是自己上热搜,多让优秀的表演和演员,上上热搜吧。

  来源:艺绽微信公众号

  流程编辑:u007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李诚儒郭敬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