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50年前,能够推着小车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这位大哥也是没谁了

50年前,能够推着小车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这位大哥也是没谁了
2020年01月20日 23:05 新浪网 作者 图说大运河

  1971,一个美国人眼中的北京,农民大哥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

  北京,排在第一位的景点就是天安门广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44万平米,可同时容纳100万人开大会。一年365天,这里天天川流不息,人潮涌动。但是,你能想象50多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吗?一个1971年来中国旅游的美国人萨尔,记录了当时的情形。

  1971年,改革开放尚未开始,各种生活必需品尚未放开供应,人们依旧生活在票据时代,粮票、补票、米票、煤球票等等,出门买东西,你光有钱是不成了,还要有各种票。街道上的大妈统一发放,然后凭票按月供应。70年代的猪肉八毛钱一斤,从来没有喂瘦肉精,但猪长得红多白少。人们买斤肉,不停对售货员陪着笑脸说:多点肥的多点肥。肚子没油水啊,再说了,肥肉可以回家炼油,存起来炒菜用。那时候的街头摊点非常少,进城贩卖农产品的农民更是凤毛麟角,而能够推着小车在天安门广场卖萝卜,这位大哥也是没谁了。

  那时候的街头,人们管饭店叫食堂,饭店就是吃饭的地方,没有住宿的。去饭店吃饭,除了有钱,一定要有粮票,一斤果子一斤粮票,这是标配。如果出差去外地,第一个要准备的不是身份证,而是去兑换全国粮票,否则你到哪儿也没法吃饭。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然后老三穿。平时生活中,大一点的孩子带小的,长兄如父就是这么来的。当年企业里都设有幼儿园,老师就是厂里的职工,上班时候,妈妈带孩子一起进工厂,孩子放幼儿园,然后就进车间。没断奶的孩子,妈妈就在工作间隙来幼儿园喂奶。厂子里彼此都熟悉,彼此都放心。

  大街上,几乎不见私家车,自行车是出行的主力军。70年代结婚“三大件”就是缝纫机、手表和自行车。婚后的女孩子,逢年过节扯上几尺布,缝纫机一登,全家的新衣服就出来了。如今的女孩子不会了这个手艺,但人家会网购啊。

  1971年的北京,高楼大厦并不多,二环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四合院。老北京人世代居住在这里,每条胡同,每个拐弯,闭着眼睛也走不迷糊。3000多年的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北京的每个空间都浸润着历史文化的符号,这种符号和这里的人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配图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