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今天护理的这位患者,让我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有了新的认识

今天护理的这位患者,让我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有了新的认识
2020年02月23日 21:2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护士网官方网站

  导语

  说起大量不保留灌肠,大家的惯性思维就是:嘱患者左侧卧位,准备500-1000ml的灌肠液,插入肛管7-10cm后,保留5-10分钟,再嘱患者排便,以达到清洁灌肠的目的。

  然而今天护理的这位患者,让我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有了新的认识,打破刻板的数据,大胆地再深入,却发现了惊喜!

  案例简介

  患者老年男性,4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门诊行电子胃镜检查:食管中段溃疡。近1月余来患者出现进食阻挡感,以进食干硬食物为著,需饮水送服。1天前再次来我院就诊,行电子胃镜检查:食管Ca;病理:(食管活检)鳞癌。

  今为求进一步诊治,以“胸中段食管癌”收住胸心外科。因氧和持续80%左右由胸外科转入重症医学科病房。体格检查:听诊患者腹部未闻及肠鸣音,予肠内营养应用启动胃肠,并给予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促进肠道蠕动;回抽胃内无潴留,足三里穴位注射后解胶冻样大便80ml。

  次日查体听诊肠鸣音弱,予大黄鼻肠管入通便治疗,患者未能解出大便,医嘱予750ml肥皂水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插入肛管10cm,结果只能灌入90ml,灌肠液在肠道内保留2-3min即沿肛门溢出,患者未解出大便。于是将肛管继续往里插至20cm,结果灌入500ml肥皂水,保留约8min后患者解出灌肠液及灌肠大便约700ml。

  原因分析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中指出大量不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的深度为7-10cm,灌肠液量为500-1000ml。但在临床实际操作时,按此标准,常难以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这是因为正常人的直肠腔内通常并无粪便,而根据解剖位置,直肠的上端为乙状结肠。

今天护理的这位患者,让我对大量不保留灌肠有了新的认识

  乙状结肠呈乙字形弯曲,活动较大,直肠是大肠的末端,全长15-16cm,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如若按照常规教材要求置入7-10cm的肛管,灌肠液大量流入直肠,直肠内的压力大于7.3 kPa时,直肠壁感受器就产生强烈兴奋。由于灌肠液在肠腔内保留的时间短,很快产生便意,排出灌肠液。

  因此,灌肠液只作用于直肠、结肠下段而无法到达乙状结肠上段,故很难将该部的粪便冲洗干净。而改进后的方法置管深度20cm时,导管尖端位置已在乙状结肠内,单位时间内灌肠液流人直肠容量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既能使患者的排便时间延长,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经验分享

  1、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叶子,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个性问题特殊分析,不可墨守常规!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也应打破思维定式,常规思维不解决问题时,要学会请教医师并查阅文献,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才是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 平时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勤于动脑、勤于总结工作经验,多参考最新的医学文献,做个“有心人”。

  3、 临床护理中遇到的问题,敢于大胆创新,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大胆尝试,最终达到给患者解决问题的效果!

  4、 改进后的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置管深度20cm时,导管尖端位置已在乙状结肠内,单位时间内灌肠液流入直肠容量减少,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既能使患者的排便时间延长,不增加患者的痛苦,又能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靖立美.不同西药对中药灌肠液保留时间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 1997,32(9):540.

  [2]张镜,魏兰双,刘银鸿.改良式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6,21(9):16-17.

  [3]刘梅.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改进方法. 实用护理学杂志,1996,12(10):437.

  [4]李小寒,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第六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46.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结肠食管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