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熟人来看病,医护如何规避风险?建议人手一份

熟人来看病,医护如何规避风险?建议人手一份
2020年07月11日 21:2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护士网官方网站

  导语

  看病有熟人,确实能让患者在潜意识里感到安心踏实,可是从医护角度来考虑,看病找熟人真的各有利弊。

  大家一般认为,熟人看病的情况多发生在大医院,但其实,卫生室、诊所等基层医疗机构,面对的患者可能就是身边的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街坊的朋友。面临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医护来说,与患者打好关系,也是增加患者来源的一种方法。有熟人亲朋来打招呼,用得着自己,也是很有成就感的,至少说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在交流诊治的过程中也增进了感情,很多事情有时候也办得顺利。但熟人来看病也会增加医护的执业风险。

  拒绝给熟人看病由于种种原因显得极为艰难,对医护来说,掌握如何规避熟人看病可能带来风险的方法,则显得更加现实而有效。

  因为患者是熟人,医护有时会不自觉地忽略一些必要的医疗程序,增加医疗风险。下面将熟人看病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风险进行总结,且听有多年从医经验的专家点评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1、不挂号=未建立医患关系?

  绝大多数熟人看病都没有挂号,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认为这是医护的个人行为,并没有和医疗机构建立医患关系。

  警示:患者是否挂号并不影响医患关系的建立。即使患者没有挂号,但医医护实施了针对性的医疗行为,就应该认为建立了医患关系。

  支招:挂号只是形式,实施的诊疗行为是否正确才是实质。出现医疗差错,无论患者是否挂号,医疗机构都要承担责任。

  2、接受电话咨询时需谨慎

  对于通过电话咨询的熟人,给予建议一定要慎重。比如,患者出现急性胸痛,患者家属如果只给认识的医护打电话求助,而不是先给急救中心或急诊打电话,一旦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错误判断病情将延误入院和接受救治的时间,甚至危及生命。

  警示:时间就是生命!

  支招:指导家属简单的救治知识,稳定患方情绪,告知其联系最近的医院就医。

  3、评估病情不妨交给第三方

  一项对医护群体的调查显示,医护给熟人看病不是轻易忽视,就是重视过度。总之,他们总是不能够做到冷静地分析病情。另外,问诊不详细,掌握病情不全面,也会影响对病情的评估。

  警示:小病不治,大病忽视,延误病情后果更严重。

  支招:“医不自医”对熟人同样适用,面对亲人或熟人,如果不能冷静的分析判断病情,不妨交给同事更加稳妥一些。熟人对疾病的问询,答案尽量在全面掌握相关资料的情况下得出,勿过分重视或轻视。

  4、诊断治疗要一视同仁

  先进的医疗技术可以辅助医护更好地查找病因、下诊断,合适的药物可以让患者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找熟人看病,没有按正规程序做检查就给开了药,看似省钱,却留下病情诊断不明的隐患。

  警示:判断病情不准,治疗效果“打折”。

  支招:诊断治疗要一视同仁,不开大处方,不“简化”程序。无论是不是熟人,患者就医的目的都是为了治病而不是计算如何省钱。

  5、知情同意告知不到位=埋隐患

  医护履行告知义务是患者实现选择权的前提。患者是否决定接受治疗或手术,会有哪些风险,都需要通过医护的告知达成。

  警示:面对熟人,医护往往容易省去“可能发生……并发症”的警示性告知。术后或治疗后,即使发生正常的并发症,因熟人事先“不知道”,容易引发患者不满或医疗纠纷。

  支招:患者有权知道医护将对自己的身体做什么,会有哪些风险,即使是熟人也和普通患者有一样的诉求。所以,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人都要履行告知。临床医护不妨利用熟人间的彼此了解,采用更加温和和个体化的方式进行。

  6、无病历或病历记录不完整是硬伤

  病历记录是医护开展何种诊疗最直接的证据,其重要作用已毋庸置疑,但同时也是熟人看病最容易忽视的。

  警示:没有病历记录,出现医疗纠纷,无论是在《侵权责任法》实施前或后,都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承担责任。

  支招:是否书写病历,由医护把握。患者很多时候并不理解医护口中的专业术语,对医护如何用药,疾病有哪些注意事项的交代往往“记不住”或“记不清”。病历的详细记载有利于患者知晓病情和接受后续治疗,也省去医护不断接受熟人询问的麻烦,同时也是医护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7、规避超范围行医是负责

  无论内、外、妇、儿或医学中更细的分科,在绝大多数患者心中,都统统简化为“医护”,而“医护”的特点就是什么病都懂。

  警示:即使是心血管外科的权威,也未必能做好一台阑尾手术。

  支招:不是本专业的疾病,一定要交给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诊疗,以免延误患者病情。不要有“‘小’手术不会做太丢面子”的想法,专业事交给专家办。

  医护承托为人看病对医护本人来说存在负面作用:患者在托人看病过程中往往省略了若干正常诊疗流程,使医护无法正常安排常规诊疗工作,打破了医护的正常工作秩序;医护在此过程中出于对受托人和患者的特殊考虑,自身的诊疗习惯和诊疗自主性往往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使医护在诊疗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可能被削弱。

  托人看病有违社会公平原则,托人看病又使许多患者看病更加困难,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些正常排队的人,他们也都是病人。熟人相托加塞看病,让其他病人延后,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为了避免纠纷发生,要求专家不论什么熟人介绍来的,都要“排在正常挂号患者的后面,不影响已经挂号的人就诊”。有的加号病人理解,碰上不理解的,看完病后还给熟人埋怨说医护不照顾。这也要求所托之人做好解释。

  熟人就诊,明确按正常流程进行挂号就诊,首先可以保证自己的权益,同时尊重医护的劳动价值,也尊重其他同样就诊的患者。熟人,帮,需要帮到点。

  要让人们遵守规则,不找熟人看病,就要使人们确实感到找不找熟人看病效果都一样。专家认为,虽然完善相关制度可以减少“熟人社会”带来的不良现象,但是关系网络的作用仍然在发挥,这就会让制度的执行大打折扣。只有当制度的执行能做到是不是熟人来看病都是一样的效果,人们逐渐意识到熟人关系没有用时,才能真正使规则正常运行起来。

  最后,告知医护朋友们,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一定要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心,不为外界各种关系情感所影响,专心看病。毕竟不管过程如何,看好病的结果最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