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这档选秀,是真的“卷”不动了

这档选秀,是真的“卷”不动了
2024年02月24日 20:52 新浪网 作者 新浪娱乐

  步入2024年,内娱选秀正以一种新的形态转动着。最不同以往的当属落地泰国的《创造营亚洲》。

  此前娱理工作室曾在《“创造营”出海记》写道,该节目处处充满泰国元素,不仅在泰籍导师们的对话中,还有泰国学员的高占比,以及不少泰语歌曲。对内娱观众而言,很难把它直接当成“创”、“青”的“代餐”。

  截至目前,节目一公已经结束,赛程步入中段。有观众表示,《创造营亚洲》的“陌生感”不仅来自“含泰量过高”,还包括舞美设置、学员妆发,乃至后期视效。当然,踩在午夜时间更新也是给内娱观众的一个挑战。

  《创造营亚洲》首期录制时,娱理有幸受邀置身现场,在经历了两天初舞台录制和半天发布会后,确实能切身感受到节目的与众不同。

  这种不同从行业视角来看,绝对是一种“颠覆”。

   消失的“996”

  对于内娱综艺人来说,工作时长超出预期是家常便饭。这个行业里的每个工种都无法摆脱“Delay”的魔咒,包括明星嘉宾。

  常去参加录制的都知道,放眼整个综艺界,很少有节目能做到按时开始,再分秒必争地准时结束。

  笔者至今都还记得,在网综迅速发展的2018年,某平台S级节目的总决赛录制,大约在下午2点将负责投票的媒体送入场,而后经历漫长的、不知所谓的等待,一直到晚上8点前后才开始录制,最终录完散场已是第二天早上6点。

  而观众、媒体评审只是苦一时,综艺人的熬夜加班却成常态,有时已不能用“996”来形容。身处项目期的工作人员大多是“007”的状态——随时待命。

  《创造营亚洲》不一样在于,现场执行的大多是泰国当地团队。国内头部制作团队为“大脑”,供给最重要的核心思路,再由价格实惠的泰国团队负责执行,将“大脑”传输的指令落实下去。

  这带来的变化是,加班、熬夜的情形明显减少,或者更准确地说,在泰国团队的心里根本没有“996”的概念,干得完还是干不完,都得下班。

  可能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这确实符合当地的社会氛围。大部分泰国人都不会让自己的生活被过多工作占据。

  当时《创造营亚洲》接连录制了两天初舞台,把发布会定在了第三天下午。发布会当天,娱理中午来到场地,看到学员们开始陆续准备妆发,赶在开始前彩排走位。到了下午,发布会准时开始,各个环节都结束后才刚过下午三点,阳光正暖。

  笔者忍不住感叹“结束得真快呀”,只听身旁的工作人员说,这几天已经是泰国团队的工作极限了,活儿再多一点恐怕就坚持不下去了。

  一个小插曲是,因为工作理念不同,有一个岗位一度变得极其缺人,那就是接送学员的司机师傅。

  《创造营亚洲》70位学员中有31人来自泰国,19人来自中国,此外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印尼、美国的学员。国外学员到达曼谷后需要统一由司机从机场送至住处。

  但问题是,大家的航班日期和落地时间各不相同,有时需要司机半夜前往,无法将全部工作止于白天。久而久之,司机直接不干了。

  据悉截至发布会当天,接送司机这一岗位已经换过几位师傅了。

舞台背后的“传送间”,我们在这里看完了两天初舞台录制

  消失的“人海”

  追到现在,有观众开始在夹缝里寻找自己的Pick。

  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相较此前“创”系,《创造营亚洲》的物料体量可谓断崖式下滑。这一点其实早有“伏笔”。

  WeTV海外业务负责人、节目总制片人李凯晨曾向娱理介绍,依托于中国企业出海的大趋势,《创造营亚洲》仅总冠名收入便打破了整个泰国综艺市场原先的招商记录,但投入成本也只是“国内的零头”,他反复强调,“不要对我们的制作费用有错误的认知。”

  在这样的模式下,真人秀内容、包括衍生物料当然会有一些“损耗”。

  “国内‘创造营’仅后期剪辑就有70-80人,而我们总共才20人不到,后期制作预算也非常有限,与国内真人秀的后期效果一定有巨大差距。但是我们接受这个损耗,因为需要控制成本。”

  说到人少,WeTV的中国员工在现场也是一个人当N个人用。

  通常来说,我们前往综艺现场探班会由平台、或制作公司市场部的媒介负责对接,这已经是业内太熟悉的操作。而在《创造营亚洲》现场,媒介小姐姐既负责带我们入场、安排专访、筹备发布会,还要辅助学员拍摄宣传片、安排饭食,解决国内学员提出的大大小小需求,一人横跨多个部门。

  以至于有一天,带我们入场的变成了从深圳临时赶来帮忙的“产品小哥”,背着熟悉的it人士双肩包,怎么看都不像是带人来参加选秀录制的,倒成为了一抹特殊的风景线。

  录制场地的大门

  探班感悟

  今天分享在曼谷的见闻,倒不是为了争辩哪种模式正确、哪种落后,只是不禁想起一个问题:“卷”起来就一定是对的吗?

  记得北京师范大学讲师、节目模式专家彭侃早先就向娱理工作室指出过,现在的综艺行业存在过度制作的问题。

  “相较于欧美和日本,韩国人拍综艺已经够人海战术了,可能一档节目要十几个机位,我们看到了之后就在韩国的基础上再翻倍。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早年‘大片模式’的时候,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还不够,为了求稳只能采用人海战术,先都拍下来再说。

  这导致的结果是,后期工作量特别大,也渐渐成为一档综艺最重要的环节,哪怕现场拍得什么都不是也要靠后期找补回来。这反过来就让从业者更不重视前期策划了。大家都习惯于把艺人聚起来,找个地方就开拍了,其它交给后期补救。这种生产方式是不合理的,或者叫效率低下。”

  录制现场收到的“同传机器”,可选择不同频道接收不同语言

  当然,《创造营亚洲》缺少“人海”支撑,也影响到了后期呈现和物料储备量,这一点如团队而言是“损耗”。如果回到国内制作或许不会出现这种问题,只有让秀粉们补不完的“作业”。

  但无意义的加时、加人也值得反思。

  比如录制时过长的等待,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直到今天,笔者也不清楚当年14:00集合的总决赛非要等到20:00才开始录制究竟为何。而其它节目虽然没有如此夸张,但也都是不同程度的延迟、拖沓。

  很多时候,内娱综艺人的“007”并不是为了什么重要决断,只是在等一些本该在工作期间处理完的事宜。你问TA为什么非要等一个回复等到半夜?对方可能也说不明白。

  另一方面,设置体量庞大的工作团队、摄像机位,却没有带来出彩的效果、甚至观众根本感受不到节目哪里好看,本质上是不是一种失败?

  还是那句话,如果真要“卷”的话,希望每一个综艺团队、每一位综艺人可以卷策划、卷想法,在前期打磨上多下功夫,而不是到了现场,再用时间和人力换取平平无奇的效果。或许从某种层面来说,拒绝“996”的泰国人是正确的(当然《创造营亚洲》还有很多需要精进的地方)

  这个行业,从来不该是拼熬夜加班的能力,而是脑力层面的对决。

  说到最后,希望下次还有节目录到清晨时(我们深知无法避免),能有人站出来,至少给台下观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