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没想到,2024年古偶最后一爆,是《九重紫》。
没有大IP,没有顶流,但《九重紫》却成了腾讯视频2024年,第八部站内热度破30000的剧集。
在这部剧的评论区中,会频频看到“短剧”二字。除了导演曾庆杰曾执导过高分短剧《虚颜》《念念无明》外,《九重紫》重生复仇的核心设定、集中的角色线、较快的节奏和爽点,都与短剧类似。

事实上,从2024年中的《墨雨云间》到年末的《九重紫》,在古偶普遍疲软的态势下,突出重围者都多少带着些“短剧思维”。
短剧的强情绪、强节奏,正好克服了古偶流水线的无聊与重复,而长剧的演员、服化道等高成本配置,又提高了感官体验。
那么,是否是短剧思维救了古偶?作为昔日的流量王者,古偶又该和今日的流量密码——短剧学习些什么?

不要世界观要设定
短剧思维对古偶的“第一救”,是放弃宏大的世界观和背景,直奔核心设定而去。
很多古偶均由热门网文IP改编而成。为了制造氛围感,热门网文往往拥有复杂的世界观和背景。
比如仙侠剧中,最常见的就是开头一段动画,介绍“三界六界”“四海八荒”世界观,随后便是不同阵营、部落、种族间的混战,成王败寇,从而引出男女主的身份、身世。这些世界观铺垫,短辄一两集,多辄3-4集。观众期待的成年男女主相见,有时都要等到5-6集之后。
落地古装剧中,也少不了对时代背景、政局结构、人物关系的铺陈。一堆帝王将相斗来斗去,最终导向,也是男女主角的身世背景,从而引出后续行为动机。
文学策划小玉告诉娱理工作室,做世界观和人物介绍无可厚非,因为这确实是小说前期的内容,也是观众看懂后续剧情的基础。
但问题出在,很多古偶介绍世界观很偷懒,只把一段旁白+动画硬塞给观众,且套路雷同,信息量大,当然容易产生视觉疲劳。
“《哈利波特》的世界观也非常复杂,但是它是从一位对魔法世界一无所知的主角——哈利波特的视角引入的。观众和哈利波特一起,一点一点了解魔法世界,既新奇又不枯燥,不会让观众觉得复杂。但试想一下,如果《哈利波特》上来就用一大段旁白+动画,讲伏地魔如何掀起魔法界大战,凤凰社成员如何战斗,哈利波特的父母如何被杀,那么再精妙的特效,观众都会疲劳。”小玉说。

其次,很多古偶的后续剧情,往往又撑不起庞大的世界观。仙侠落入“爱一人还是爱苍生”的俗套选择,权谋、宅斗落入低智模式,最后都成了男女主谈恋爱的背景板。前期过度的铺垫,反而成了累赘。
《墨雨云间》《九重紫》做得好的,反而是像短剧一样,不花大篇幅介绍世界观、人物关系,而是直奔男女主主线。
比如,《九重紫》第一场戏,就是男主角宋墨意为定国公洗雪冤屈,但却被太子提示报错了仇。剧集并没有过多铺垫朝堂格局、定国公是谁等信息。女主角窦昭刚刚出场,便撞见了夫君和妹妹通奸,得知母亲死亡另有隐情后,一气之下离开家门,女主身世如何、几大家族间的关系,同样未赘述。
开篇剧情,只是为了最核心的设定——重生复仇做准备。半集之后,男女主便双死重生,一边走复仇副本,一边引入背景信息。
作为一个为观众提供浪漫叙事的品类,古偶必须要在前几集交代清楚——男女主是谁,任务是什么,未来有哪些谈恋爱的可能性,才能留住观众。其他的铺垫细节,并不是最重要的。
在如今“看古偶=看设定”的趋势下,适当为剧情做减法,反而是件好事。


不要支线要节奏
短剧思维对古偶的“第二救”,是放弃庞杂支线,把节奏提上来。
很多古偶评论区,都会看到“无聊”“节奏慢”的字眼。事实上,这并不是古偶有意放慢节奏,而是观众对无聊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娱理工作室曾报道过,长剧通常是线性且多线叙事,角色除了传统的男女主外,还有男二男三、女二女三等。有时,编剧前期梳理故事线和群像都需要几个月,而这往往是写一整部短剧的时间。
长剧之所以会出现“无聊”“节奏慢”,一方面是编剧的转换出了问题。
改编剧编剧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把文字语言转化成视听语言。但相比小说,影视剧的节奏更快。把原著改成剧本时,需要把小说提炼成纯情节干货,舍弃很多情节。一旦取舍不当,留下诸多对主线无用的镜头、台词,便容易拖垮节奏。
另一方面,是导演或演员不准确的呈现,让有效剧情变得无效。比如观众质疑的某角色“戏多”,其实是演绎上没准确传递出角色的功能。
相比之下,短剧采取的是点状叙事法,且每5-10分钟一个小高潮,对话信息量大且密,并在结尾留下一个“钩子”。角色上,通常男一女一,男二女二已是极限,不会有过多的人物关系和角色线。
这种模式下,虽然削弱了一些故事厚度,但却减少了犯错成本。

比如,《九重紫》的原著有几百万字,有大量篇幅介绍女主窦昭小时候的成长背景,家族里的宅斗戏份,男主角宋墨甚至一百多章才正式出场。比起言情,更像一本女主角的成长史。
但《九重紫》剧集的导演、编剧很清楚,这部剧最吸引观众的,是男女主重生后的复仇线和爱情线。所以,他们很聪明地舍弃了大量与主线关联不大的剧情,比如宅斗,只留下了一个核心人员王映雪,这便能保证,每场戏都对推动主线有用,从而留住观众。
其次,《九重紫》剧版也并未给非核心角色过多笔墨,更没有复杂的多条人物线,所有角色都围绕窦昭和宋墨展开。虽然可能会丧失所谓的“群像感”,但在一部功能明确的剧集中,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不要口号要真实
短剧思维对古偶的“第三救”,是放弃所谓高大上的价值观。
简单来说,就是大女主们“不装了”。
2024年年初,短剧《执笔》大火,便是因女主角的设定,不是buff加满,立志普渡众生的传统人设,而是一个命定为上述人设牺牲的恶毒女配。
然而,当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后,却不想认命。她吐槽一切古偶中的光环套路和善恶规则,并最终利用“命书”逆天改命,成为自己的“执笔人”。她不为光环而活,只为自己而活。
令观众好评最多的一处情节,莫过于在生死抉择中,她毫不犹豫地对男主角射了一箭,说到“对不起,我选我自己”。原著作者、编剧林言年曾在与剧能说的对话中提到,她希望写一个故事,让不完美的女配能赢一次的故事。这个“赢”不是要赢女主,而是赢执笔人,赢她们那个注定的命运和悲惨的结局。

这完全违背了传统偶像剧中,为了爱情牺牲一切的价值观,但却恰恰符合当下女性不依赖她人,更珍视自己的价值观。
在为女性造梦的古偶剧中,女性角色不应再被传统的道德束缚绑架。这也是很多偶像剧中,自带光环,圣母心重的女主被频频吐槽,全靠自己实现目标的恶毒女配多次“掀桌”的原因。
DataEye研究院曾报道过,2024年6-8月,随着古装短剧创作的深入发展,王侯将相、后宫争斗的“古装剧时代”已成过去,更多古装题材青睐“小人物的成长”。其中,女频题材的关键词便多是“穿越”“逆袭”“重生”等爽感题材。
短剧的世界里,女主角似乎不需要背负沉重的道德包袱和使命,只要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便可以靠自己走向人生巅峰,怎么爽怎么来。
比如《墨雨云间》的薛芳菲被夫君设计杀害,她要做的只需为自己以及惨死的姜黎复仇。《九重紫》的窦昭虽心地善良,但面对他人的算计,她也从不自诩光明磊落,均以算计还之。
没有无底线的爱与宽恕,而是“以牙还牙”的生存之道。这样的女主角,才会被更多普通观众共情。
综合来看,这些拯救古偶的短剧思维,并不是贬义词,而是一种尊重观众,甚至追赶观众的创作态度。古偶创作者们更迫切的,是要在动辄几年的创作周期中,与时间赛跑,更敏锐地感知到观众的审美需求与变化。
只要好看的故事,其实是不分长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