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香港律政司司长:希望香港知道有”一国”才有“两制”

香港律政司司长:希望香港知道有”一国”才有“两制”
2020年08月21日 17:02 新浪网 作者 凤凰卫视

  问答

  Q&A

  神州

  2020.08.21

  忆伦敦遇袭经历

  她说:“人家越欺负我们,我们就越强”

  回忆人生轨迹之转变

  她坦言能为香港服务是最大荣幸

  展望未来香港之发展时

  她强调要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之良机

  问答神州专访

  香港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

  香港律政司司长 郑若骅

  不干涉别国内政:

  “这个法律原则不是随口说的”

  2020年8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官员实施制裁。实际上,自中国全国人大决定建立香港国安法以来,美国便不断地施压。此前,美国还通过了所谓“香港自治法案”,同时宣告结束香港多年来享有的特殊关税待遇。

  吴小莉:国家安全法实施之后,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美国提出了所谓的“香港自治法案”,同时它也结束了香港多年的特殊关税待遇。以国际关系的基准来看,您觉得这代表了什么?

  郑若骅:如果看整个法案推出的前前后后,还有美国政府的发言,你都会注意到,它针对的完全是我们国家的内政。每一个国家都会就国家安全立法,美国一样,英国也一样。以国际法律来讲,我们觉得它非常有机会是违反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法原则。这个法律原则不是随口说的,1970年,联合国明确把这个点表明了。在1986年的国际法庭,有一个案子是尼加拉瓜对美国的案子,其实也表明了,如果有一个国家希望改变别的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相关政策,其实是违反了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所以明眼人会看出美国做这个制裁,其实是别有目的,我觉得我们国家必须要坚强地反对。

  “人家越欺负你,你越要强起来”

  英国时间2019年11月14日,在伦敦出席讲座的郑若骅,遭到数十名暴徒围攻之后跌倒,左手手腕受伤。而后,她在当地接受了手术,并且由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安排送回北京继续治疗。问答中,郑若骅回忆说,袭击应该是有预谋的,当时如果不是一名保安人员把她从人群当中拉起身,不敢想象还会发生什么。但是民族特性使然,遇袭的经历令她更加坚定地要把律政司的工作做好。

  遇袭后,郑若骅会见媒体解释伤情

  郑若骅:对我来讲,去年11月是一个记忆很深的经历。当时去英国的时候是特许仲裁师学会邀请我去做一个发言。到伦敦的时候,一些“反中乱港”分子好像是有预谋似的,当时就把我推到地下。

  吴小莉:当时您周围没有保安吗?

  郑若骅:没有,当时是非常突然的。

  吴小莉:您的行程是公开的吗?

  郑若骅:是公开的,都知道我要去。但是当时有一些调动,所以也感到有一点奇怪,整个经历太悬了。

  吴小莉:您觉得这个调动有可能是有安排的?

  郑若骅:我不敢这样说,但是一切发生得特别的突然,这是事实。

  吴小莉: 当时拉您起来的人,您还记得他是谁吗?

  郑若骅:记得,是当时机构的一个保安,他原本可以不用出来的。反而是他把我拉起来,保护我并且把我送进那个机构里面。

  事情发生后,让我感受到了很多。第一,虽然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反而会令我更坚定不移地要把我作为律政司司长的工作做好。第二,也让我感觉到,人在异乡,认清自己身份的重要性。你在异乡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知道有国家做你的后盾是多么的重要。当时中国驻英大使馆、刘晓明大使,还有中央领导,对我的支持关心,还有替我做的一些安排,都让我可以安心地去养伤。

  吴小莉:当律师遇到了强权,或者不公平,反而是更加地要捍卫自己。所以当您遇到了伦敦的那次事件,让您觉得要更坚强地去做一些事情,有这种感觉吗?

  郑若骅:有,绝对有。因为就像你说的,其实人家越欺负你,你越要强起来。

  香港首位从建筑工地走出来的“仲裁女王”

  郑若骅最初是一名土木工程师,“半路出家”考取了香港及英格兰等地的大律师执照,并于2000年在香港获得资深大律师的头衔,更被法律界公为是“有魄力,有狠劲”。她先后出任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主席、国际商事仲裁委员会及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的副主席,并在2008年成为首位出任特许仲裁学会主席的亚洲女性。2018年1月6日,郑若骅正式就任香港律政司司长,成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的“左膀右臂”。

  吴小莉:您常说自己是半路出家的律师,现在是香港首位有土木工程资质的大律师。为什么当年会突然转变了志向?

  郑若骅:其实我在念土木工程的时候,有一个来讲课的人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土木工程结合了法律,还结合了仲裁,这三个事情其实是非常有趣的,所以当时就给我留下了一个“种子”。

  工程跟法律的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什么?工程师是:你要做到什么,他就会想办法帮你做到。律师的思维是:他会告诉你,这样不能、那样又不能、有什么问题。所以其实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就会找出一个最好的一个方法。

  吴小莉:后来您决定帮助别人找解决方案,而不再做土木工程的工作,为什么呢?是因为您喜欢用仲裁的方式帮别人解决纠纷吗?

  郑若骅:对,其实仲裁是一个非常好解决纠纷的一个方法,因为它能够保密,还可以用恰当的程序,而且出来的结果是一审终决,全世界都可以执行。

  “我希望香港对法治有更多正确的理解”

  香港“修例风波”引发了一连串的暴力冲突。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15日,被捕人群中,学生的比例由2019年的6%升至40%, 面对年轻人参与暴力违法行为的增多,香港律政司推出“愿景2030——聚焦法治”的项目,旨在进行普法教育。接下来律政司将会考虑采取其它的方式、渠道,加大力度把项目做好,把法律的知识输送出去。

  吴小莉:“修例风波”的时期,有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违法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可能要更多地让他们知道法律就是法律,而且打破这个法律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郑若骅:你说的这个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必须要让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法律还是要依存的,不可以违法的。从去年年底,我们也在宣讲法律知识的这个方向加强力度,可能以前我们做得还是不够。所以我们特别有一个项目,针对一些法律原则、法治思维,尽量地去跟年轻人、普罗大众宣讲法律知识,希望他们能够明白。

  吴小莉:是一个什么项目?

  郑若骅:我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开始在策划,名为“愿景2030——聚焦法治”的一个项目,我们通过这个项目希望能够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16,目标16主要是谈到法治的一些原则。

  我们希望在香港以内,通过一些公共教育的方式,从四个层面普及法律知识。第一个层面是普罗大众,我们用了一个“律政动画廊”的概念,去把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输送出去。第二个是学校,我们在不断地寻找一些渠道去跟学生们做一些法律原则的介绍。第三方面,我们会跟其它的机构合作,比方说我们跟香港廉政公署一并地到区里面,讲解法律知识。最后,我们还在一个专业水平的层面上做工作,比方说我们会就基本法完整正确的理解,编成一本书并把一些案例列出来,好让大家都对基本法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所以我们从四个不同的层面,希望把这个信息带出去。

  其实我希望香港可以对法治有更多正确的理解,我希望香港对“一国两制”有正确的认识,知道有“一国”才有“两制”,我也希望这个香港国安法订立之后,让我们香港的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让他们知道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和责任都是必然的,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望香港未来:把握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国安法落地,大家更多地开始展望香港的未来。历经如此动荡不安的香港社会,如何弥补裂痕,重拾昔日的光辉也是大家好奇的话题。郑若骅提到 ,香港未来的发展机遇就在不远处,而律政司正在努力地抓住这个机遇。

  吴小莉:您觉得,当粵港澳大湾区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律政司会做些什么?

  郑若骅:粵港澳大湾区其实对香港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我们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人才、法律服务、融资等等。其实在去年1月的时候律政司成立了一个IDAR Office(普会避免争议解决办公室)。IDAR Office 是面对全世界的,但粵港澳大湾区是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这个IDAR Office不断地在推动很多东西:第一个,我们现在已经在进行调解。调解方面,我们希望能够统一三地的调解员资格,也利用三地不同的调解规则,希望能够找出一个最好的方法,这一个已经在做了;另外一个,去年9月,香港律政司也跟广东省的高级人民法院签了一个法律交流和互鉴的框架协议。这个框架协议也让我们跟广东省不同的地方多一些交流,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两边的法律情况是怎样的,可以让企业更好地去投资。

  第三个现在还在推进中。我们考虑到在2015年,对前海的企业做了一个研究,询问一些企业,如果让它们选用香港的法律,会不会吸引更多的港资?结果近82%的企业表示“会”,当问及它们愿不愿意用香港的法律时,76%的企业也表示愿意,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再推进一下。如果港资企业在大湾区投资的时候,它可以选择用香港法律,甚至在香港进行仲裁,这项措施也需要两地的法律部门都同意。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港资的企业能够投资到内地大湾区的九个城市里面,所以我们一直都在极力地推动这些工作。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